水塘躲反洞——贵阳市花溪区高坡南线游之二

标签:
杂谈 |
分类: 贵州游侠游记贵阳集 |
高坡南线游
贵州游侠
二、水塘躲反洞
水塘村有一个隐秘的洞穴,叫做“躲反洞”,贵阳改哥曾经一人三次到此寻觅,都是在洞口附近无法通过或无法找到。上次我们三人到达时已经接近天黑,在洞口下方放弃了攀登,那是改哥的第四次探访水塘躲匪洞。
时隔四个月,从村外公路到躲反洞的小路路口已经开挖修建通过洞口下方的公路,但不太好走,我们仍然沿小路走向距洞口百米的文物保护碑。
文保碑到洞口的路也被开挖,我们沿公路路基走向洞口。
资料介绍:水塘躲反洞有两个洞口,南洞口高30米,宽20米。北洞口高15米,宽10米,但贵阳改哥从卫星图上看基本上是东西走向。
两洞口间的路程为400米,洞内有多处滴水形成的水源。传明天顺二年,苗族首领干巴珠起义时曾经利用此洞堡抵御官兵。现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洞口是“V”形大山之半腰的一个缝隙,洞口下方有从洞口跌落下来的大小石块,形成了一个斜坡,坡面上长满了灌木和细细的乔木,石上长了绿色的苔藓类植物。户外之马(博客名称:步野登)在前面探路,道路虽然崎岖,但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很好了,大家纷纷向上攀登。
接近洞口,看到两侧都有小水渠向两侧延伸,贵阳改哥曾经从右侧的水渠向洞口进发,但在靠近洞口不远处因水渠形成斜面而无法攀登。而左侧的小水渠也是从低矮岩厦下面通过的,也不容易通过。
走进洞口,前面不远处有石墙,墙的左侧有拱门,一般洞堡都是把石墙修建在洞口,如此修建在洞内是第一次看到。
拱门中有水流出,形成小河,人们在水中设置了一些跳蹬,从上面走过。
这座石墙修建较为精良,拱门内开有门轴和门栓孔。
走进拱门,发现不远处有一道斜着的水坝,估计是解放后修建水渠时的产物。
继续前行,有数个砌筑精良的大平台,估计是原来房屋的基础。
平台中央有一个长方形的低于地面一米的槽子,我们分析是圈养猪羊等家畜的。
继续前行,地面还算好走,空间也很大。但没有多少钟乳石景观。洞中有许多破碎的瓷碗和陶罐。
洞中有炉灶遗迹。
有一段是用石料垒砌起来的,估计以前这一段的水位较高。
走着走着,前面只有一个边长六十厘米左右的三角形洞口,我们从中一一爬过.
过后又是宽敞的大厅了,我们说如果将这个洞口用石料堵塞,再在附近做一些伪装,外人一定不会发现。
路途中有巨石脱落形成的山坡。
从三角形洞口出来,路旁有几块巨石,呈金黄色。

再走一段,朋友说感觉有流动的空气了,应该距离出口不远了。走了不远果然看到低矮处有昏暗的光线呈现。
到达洞口,是一座石梁门洞,有阶梯从门洞中向上延伸,手脚并用走出门洞,抬头观看前面还有一道看不到顶的石墙,只听到小宋在墙上呼喊,再看其在五米高的墙上一角,身后还有两米多高的挡墙。
墙下有石拱门洞,所用石料十分巨大。
右侧有二十多级陡峭且阶面狭窄的石阶可以登上墙顶,我又手脚并用攀登上去。
墙顶较平,宽约二米,外侧的档墙还有转折,墙上有多个射击孔。可以完全封锁洞前的区域。
内墙的门洞就像是地下室的门,只见大家纷纷从里面爬出来,最后全部攀登上墙合影留念。
外墙十分高大。
走出墙外回头观望,山顶一座大风车正处洞的顶上。
向山下走去,不远处就与一条石砌古道汇合了,这条古道叫做“翁西关古道”,贵阳改哥曾经从山下沿古道走到附近,因没有发现我们走出来的小路而与躲匪洞失之交臂。
这条古道保存十分完好,规格也较高,我们一边欣赏一边沿古道走下山去,最后古道消失在山下民居间。
接近山下有一口古井,现在已经被砌在水窖中了。
环山向西洞口方向行走,而西洞口一侧的小水渠与我们反方向环到东洞口方向。
(游览日期:2020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