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十八先生墓

分类: 贵州游侠游记黔西南集 |
安龙县十八先生墓
贵州游侠
来到县城镇的十八先生墓景区,这里现在不收费,只是要一一刷一下身份证。
进入后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简朴的石牌坊,中央有“岿然千古”,两侧有“成仁、取义”石刻大字,坊上篆刻“松、竹、梅、兰”浮雕,前方两侧各有石狮。
牌坊后面是一座小牌坊,上面有“明十八先生之墓”,并刻有“云龙、狮子”。
再后是直径数米的石砌圆墓,埋葬着在明末清初时被大西军首领孙可望杀害的十八位拥戴南明皇帝朱由榔,反对孙可望篡权的权臣学士。
墓后两侧立有18块石碑,镌刻历代凭吊诗文,均系当代书法家的墨迹,书体各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我等既不懂得书法,也不喜欢现代的石刻,没有过去欣赏。
“十八先生祠”建于墓后,地势较墓区略高,石级层叠而上。“享堂”面对陵墓,歇山顶28柱石木结构,两厢配殿为16柱硬山顶石木结构,堂殿均以浮雕石礅作柱础,配以卷棚式回廊、刻花门窗,细磨石板镶嵌地面,翘檐飞斜,雕梁画栋,凝重古雅。享堂内设置十八先生牌位。
殿前的石柱础雕刻精细。
东、西厢配殿为硬山顶,正殿为歇山顶,室内有明十八先生的介绍及后人凭吊的诗文。
墓区陈列有出土后经修复的“明十八先生成仁之处”碑,用玻璃加以保护。
享堂之后有”忠泉”一方。江之春《安龙纪事》载:十八先生殉难之时,“安龙之三尺童子,也无不流连叹息”。据传,当时天色突变,风雨交作,天榜山麓忽有泉水涌出,百姓说是天公流泪,因此,将此泉名为“忠泉”。忠泉水清冽甘甜,细流涓涓,从石罅中流出,池水澄碧如镜,上有石桥横跨。泉口石壁镌刻“忠泉”二字。惜现在无水。
泉后紧傍山岩,岩下即“多节亭”;亭后石壁中央,有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兴义府知府余云焕补刻的“十八先生成仁处”大字。亭右岸畔有粉墙青瓦长方形建筑,形似小船,名“虚舟”;
两边石壁上,有李烈钧、居正、王伯群、吴鼎昌、任可澄等题刻。还有蒋介石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题写的石碑:“碧血千秋”








现在已经把石岩上面予以开发,从上面可以观看院内全景及秀丽的“多节亭”。向上还有一些现代亭阁,我们没有上去。
在高处向左前方望去,可以看到龙井山上的石头碉堡.
墓区左右已经在拆迁,估计还要扩大景区。
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扼杀李自成起义军建立的政权,明朝江诸王曾先后建立起4个政权,以图恢复明室,又相继被清军所灭。1646年,一批明朝遗臣拥立桂王朱由榔即位于广东肇庆,次年改元永历。永历政权建立后,调动南方各省明军抗击清兵南下,但在清军强大攻势下,颠沛流离,亡命于粤、桂、湘、黔四省。
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牺牲后,遗部由孙可望、李定国等部将统领,并确立联明抗清大计方针。1652年2月,孙可望遣兵迎永历帝入居安龙。李定国率师东进,与清军浴血奋战,军威大振,迫使清廷曾打算与之议和。随着抗清斗争的节节胜昝,孙可望逐渐滋长称帝之心,后挟永历朝廷以自重。永历帝如坐危城,欲召李定国统兵入卫,于是与朝臣合谋,不料谋泄,孙可望遣将至安龙问罪,将18名朝臣下狱、杀害,史称“十八先生之狱”。这一史事,《明史》、《清史稿》和《永历实录》、《安龙纪事》等历史著作均有记载。
陈翰南明内阁大学士吴贞毓等十八人殉难后,其家属及安龙百姓将他们合葬于城内西北隅天榜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