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窦团山——四川江油、三台游之四

分类: 贵州游侠游记川渝集 |
四川江油、三台游
贵州游侠
四、江油窦团山
乘车来到了武都镇,这里距离窦团山还有六七公里。车站有车去窦团山,但要一个多小时后才开,我走到站外,有三轮电动车,要30元送到景区。
想到时间已经不多,就乘坐三轮车出发。
走不远,就看到左侧远方有分岔的山峰,就在蒙蒙细雨中拍了一张照片。前行山峰变了模样。一路向上都能看到那座奇异的山峰。
到了景区购票,60岁以上85元。含上下行缆车票
走进景区大门,沿着公路前行,起码走了两公里上坡路,才到达了景区边。自驾者可以开车至此。
乘坐缆车上山。下缆车后沿阶梯向上,小雨时下时停,路旁有一亭子,叫做“嚶明亭”。
继续向上路旁林木间有给年轻人设计的绳道等设施。
路过一墙,进门一看,是“因果圆”,里面有一些牛鬼蛇神的塑像。
到达半山,有很大的缓坡地带,可以乘坐草地雪橇滑草,旁边还有较大的餐饮客房。
向上来到云岩寺前,右侧悬崖边有观景台,名为“飞仙台”,可以俯瞰山下的景观。
云岩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一座奇异俊秀的石峰为背景。门楼小巧端庄。
院内正在维修两座似钢管又有些不像的旗杆状的东西。
门楼下的柱础石,是空心的石狮子。
院内有水池拱桥,过桥是“文武殿”,两旁各有一位牵马的人的塑像,只是一匹红马,一匹白马。
寺庙内斑驳的阶梯昭示着寺庙的古老。
墙壁上靠着一块琉璃砖碑,这是我第一次看到。
院内有许多高大的古树。直径一米以上。
亭子中有一口硕大的铁钟。
再进,还有阶梯向上,后殿为“三王殿”,殿顶有三层嵌瓷的球形成的宝顶。木门窗上有密集的木雕。
云岩寺始建于唐朝,兴盛于宋代,明末毁于兵火,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清康熙至道光年间重建,占地约26亩,建筑面积5051平方米。
继续上山,阶梯旁有六角形的砖建筑。不知用途。
向上有两块巨石形成的穿洞,名为“通幽”,路旁有于右任题写的石碑。
前行面对一堵壁立的石峰,如同人工开凿的一般,其间还有一条缝。
石壁间有“别有天”红色大字。路旁的石人有坐有立,不知何人。
到一三岔路口,右侧石峰上有“擎天峰”大字,峰顶有庙宇建筑。
我从右侧走过,有“一线天”景观。
不远处有一巨大卧佛。
岩缝中有一尊佛像,此处叫做“打儿岩”。
持续向上,有一古树横卧路中,还好可以弯腰通过。
向上,到一“春台”处,高处有玻璃罩起来的一座殿堂,叫做“真武殿”。这原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殿堂,却没有经受住汶川“5、12”地震的摇晃,全部坍塌,神像们的残躯头颅就被夹杂在水泥废物之间,可怜的神灵们竟然没能保护自己栖身之所。看来不信也罢。
继续向上,来到峰顶,有大片的精石基础和阶梯,古代应该有一座殿堂。左侧临崖有大幅照片显示一位老人徒手在一根铁链上行走表演。前方是一座亭阁。
来到亭阁旁,发现这里就是两面悬崖的边上,左侧相隔十几米是另一座孤立的石峰,石峰上面也有一座庙宇,两峰之间有一条铁链连接,铁链为下方一根,上方两根。有人卖票,20元一张,购票后可以进入亭阁与悬崖之间观看老人走铁链的表演。
我购票进入,发现对面的铁链上坐着一位红衣老人,在等候游客进入。其所在的山峰非常细高。左侧还有一座与之分离的孤独的石峰,两峰之间也是用那种铁链连接。那座石峰上面也有一座庙宇。
老人终于开始在铁链上面行走了,只见上面的一根铁链是他的扶手,另一根钢丝绳是他的保险带。老人不时放开抓着铁链的手,金鸡独立,一会又倒挂着,还不时地发出低音吼叫。胆量和技术的确了得。
一会儿,老人走了过来,看得出老人在陆地上行走有些摇晃,我与之简短交谈,得知他的师兄在前些年为了小费没有挂保险绳,表演过程中跌落下去丧命。
从另一条路下山,谁知道竟然走到了最佳观景台,这里与老人走的铁链呈九十度角。
向下行走,途中有一棵古藤胡乱缠绕着奔向三个方向的树干。
前行有景点牌“青牛洞”据说【西游记】续集在此拍摄活捉青牛怪。我前后左右都没有找到洞在哪里?只看到一个巨石堆叠的穿洞。
再走竟然来到了铁链桥的下方,向上仰望,只见蚂蚁般大小的表演者悬在两山之间的天空中。
继续前行就到了刻有“擎天峰”大字的路口了。向上看老人又开始表演了。
继续向下行走,在滑草场附近有一座大墓,是用石柱与石板镶嵌成的八角形墓围。石板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乘坐缆车下山。
到达停车场,看到有一辆川A牌照的七座车只有五人,就向驾驶员请求搭车下山,他支支吾吾不肯答应,我笑笑后步行下山。
到达景区大门,向保安询问公交车,他说最后一班刚走。于是我只好打电话给送我上山的三轮车师傅,请其来接我,我沿路向下走。
路旁不远处有几头牛在吃草,身旁居然都有一些白色黄头的鸟伴随,甚是奇特。
来到武都,想第二天去附近的佛爷洞,就在此吃饭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