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桥古建筑群——湖北咸宁赤壁游之二

分类: 贵州游侠游记国外省外集 |
湖北咸宁赤壁游
贵州游侠
二、刘家桥古建筑群
在进入城区后,驾驶员停车,叫我到对面等去刘家桥的车。刘家桥在城区的南面桂花镇辖区。
刘家桥就在通往通山县的公路旁,路旁有一棵古树。
从古树旁下台阶,有桥梁通往对岸,对面有两座高大的砖墙古建筑,左侧就是一拱飞跨的“刘家桥”。
来到对岸,一座古建筑叫“三顾圆”,是一座四合院,其墙上有多个古代钱币状的石窗。
右侧有一古建筑,也很高大,但门却不大,门上有“墨庄世第”。
靠近古桥的尖顶与平封火墙融合的古建筑,但门也不大,里面是精石地面,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
古桥是风雨桥,两侧有花砖栏杆,两端都有石阶。桥头一侧有一块长满青苔的巨石,呈青蛙状,前面还有一块石碑,不知是什么来头。石头居然一直没有被人敲碎拿去填充地基。“青蛙的背上刻有“刘家桥”三个字。

走到桥头,看到桥廊内外都有石阶,石阶材质不同,应该是不同时代修缮的结果。桥廊中两侧都有木凳。木柱的柱础和木料都很古老。还有一块道光十三年的石碑。
桥面上的石板巨大而平整,石板上面还有远古生物的化石。
过桥,这端的石阶和引桥都非常宽阔。
返回桥的另端,不远处有一棵盘踞在巨石上面的古树。树前古老的石板阶梯与桥呈120度转折。桥头有一小土地庙,上面有联:“守桥头恩施两岸,坐水口光照一方”。


旁边有景点介绍:刘家桥村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小弟“彭城王刘交”的53代传人刘用谋迁居此地,繁衍至今已经五个半世纪,古桥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桥头曾经设有茶炉,由村民轮流烧水供茶。
从古至今,刘家桥都是前往通山县、江西省通往咸宁、汉口的必经之路。
刘家桥四处古民居建筑总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740间,楼道38条,天井54个,
这里是历史上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出过举人秀才等23人。文革前有各类匾额50多块,惜大部分毁于文革期间。
先后有【汀泗桥之战】、【汉正街人】、【守望家园】、【桂花嫂】等影视剧在此拍摄。
前行高大的古建筑出现,上有阶梯形封火墙,此地的门都不大。里面有天井,地槽,房屋均为二层。
续行,一座大院的门较大,上面也有“墨庄世弟”但好像是新写的,里面较深,厅堂摆放一口棺木。
前面是两竖一横三栋砖楼,其间都是石板路面,墙上有石窗。
三栋对面的古建筑门上有牌匾“父子明经”,里面很深,进入发现后院三面都有大量木雕窗棂及栏杆,其中有破损的已经修复,中有方形天井与宽大、平整的地槽。高达一米的柱础石上面是斑驳的木柱子。
通往邻院的石门两侧都有门耳。小院有狭窄的天井。
另一院虽然高大,但已经没有人居住,只存放两口棺木。
街巷中还有一些石板路面。
公路对面有一长排古建筑,从外貌看很普通,但门前的一座高台引起了我的注意。
高台高出地面一米多,都是石料修建,面积有三十多平方米,门上有阳刻大字“彭城世家”,青石门槛已经很光滑了,里面是宽大的三进院落,一进比一进高,方形的石柱础光滑泛黑,上面的木柱原色沧桑。
最后的房屋高出地面一米,前有木棍栅栏,通往两侧有砖拱门,另院是一讲究的砖楼。
沿乱石砌筑的基础前行,有十几级石阶通往上面,一座精致而不大的的石门,内有多个天井。
前行路旁有一不太深的洞穴,上面有高大的古树扎根于洞穴旁的巨石之上。
在路边等车,一辆越野车停下,我说到汽车站,他要15元,上车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