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县宝秀镇郑营古村

分类: 贵州游侠游记滇湘集 |
石屏县宝秀镇郑营古村
贵州游侠
乘坐摩托车前往郑营,要价20,最后要18元。
不会超过两公里路程,就到了郑营村口,下车后司机主动告诉我,就在这里有公交车回城。
寨门是一座八字形门楼,外为石拱门,内为木梁。两侧有对联。左侧有许多介绍郑营的现代石刻。
进入寨门发现两侧都有小房间,回头观望,门楼上面也有一间房屋。墙上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牌子。
前行是新铺的石板路面,两侧都有古建筑。
前行有一座很大的院落,已经经过修葺,外墙雪白,顶上都是各种形状的翘角与美丽的弧形屋顶。这里的路面都是古老的石板路面。
来到大院前面,高大的牌坊式三拱门楼十分雄伟,两侧是花墙,前面是宽阔的空地,有两座石料修建的土地庙一类的建筑。
门前高高地蹲伏着一对雕刻十分精致的石狮子。大门一侧的花台上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树。
大门两侧的石刻对联曾经被人凿成了“麻子”。拱门顶上的“陈氏宗祠”四个大字和两侧的“源远流长”石刻大字也是如此。这些字是清光绪进士朱家宝题写。
从门缝中向内望去,有水池和石桥,对面是一座十分精致的祠堂建筑,建造在近一米高的石台基上。此为中殿,门扉上是金色的木雕,两侧圆窗是精细的木雕。
据介绍正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雕刻工艺精良,高大雄伟。四周建有回廊。
大门紧锁,其余建筑无法观赏。
这里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陈鹤亭为主创修于1925年,由祠门、中殿、正殿、偏殿及牌楼等组成,为两进四合院,占地面积2577平方米。(陈为富商、石屏一中的创始人)。
前行仍然是古石板路面,高大古建筑之间也是石板路面。
对面有一座高大的建筑,前后两栋,一层及转角为精石料及大块青砖砌筑,其余石灰抹面,估计是夯土或者土坯墙。门为石拱木门。这里标示为“陈氏民居”应该是陈鹤亭家的住房。
前行两侧都有高墙大门,上面都有木刻及青砖装饰。其中有一些是精美的透雕。一些门前的石墩已经十分光滑。
一座大门是精致的石拱。一间窗户是用木条拼成的,非常精致美观。
宽宽的石板古道依然,高大精美的古建筑比比皆是。
一座房屋的宽宽的大门上方是粗大的木方排列组成。其砖墙非常厚。
一座房屋的窗户用红砖成拱并装饰。
沿主道继续前行,右侧又有一座大院落。一侧有墙,前殿与墙形成三角形坪地。
前殿顶上雕刻繁多,有三层。前面有两棵木柱支撑,角上有精美透雕。两侧是砖墙。
从门缝向内观望,里面还在维修,所见之处有木雕与彩绘。
这里是郑氏宗祠,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石碑介绍,郑氏宗祠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占地1452平方米。由祠门、中殿、正殿及偏殿组成四合院。郑氏祖籍浙江,明初随颍川侯付友德、大将蓝玉\沐英入滇,后定居与此,改村名为“郑营”。
宗祠在清末时曾经由陈鹤亭先生倡议办过学堂。
附近有一座院门,其上有许多木雕,其中有鸟头雕刻。
沿街前行,古建筑很多,其中一座古门楼上面的雕刻与众不同,从下面向上看是扇形分布。
转至与主街平行的后街,这里街面稍窄些,古建筑也很多,有一座大照壁,上面用砖拼成花墙。
来到村前,这里是古村三街九巷的另一条街道。从远处向村中望去,有一座房屋曾经有一个很大的砖拱,现在被切平了,上面搭了一个水泥横梁,应该是一个小工厂。
旁边不远处有一座石拱与牌坊结合的门楼,很美丽,但被房屋给蚕食了,只看见一部分。
一座门楼上面布满了石刻与彩绘,还有文字及青砖装饰。里面也很精致,为二层木楼,但相当杂乱。
从窄巷道中无序穿行,到处都有精致的古建筑,精美木雕随处可见。但许多都无人居住。
一些屋顶上的瓦片中生长着一种美丽的花卉,这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没有多少土,平常也没有水分,却顽强地绽放着美丽的花朵。
到寨门处等车,上车后向县城驶去,本想去石屏吃一顿豆腐。却发现路旁有去通海方向的客车,就下车了。
乘坐去通海方向的客车,在中途的龙朋镇车却不走了。我到路旁吃了一碗蛋炒饭和烤豆腐,买了一斤桔子。就去找宾馆,这里有好几家宾馆。我随便找了一家,大床房50元,十分干净。热水充足。
(游览日期2018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