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黔灵山九曲径摩崖石刻

标签:
杂谈 |
分类: 贵州游侠游记贵阳集 |
贵阳黔灵山九曲径摩崖石刻
贵州游侠
进入黔灵山公园沿大路前行,不远有左转上坡路,是通往黔中首寺弘福寺的登山道。沿此路前行就到了九曲径。
循石阶向上,有“菩提路”摩崖,因此路为古代登山进寺参禅拜佛的道路,故名“菩提路”。
前行有“第一山”摩崖,系清嘉庆年间黄宗源题刻。
左侧山崖上有一座亭阁,叫做“古佛洞”,刻有八字“多行好事、广积阴功”。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经到古佛洞驻足游览,并在《徐霞客游记》中留有记载。
前面笔直岩壁上有大幅“虎”字摩崖,一个字占了十几个平方米的崖面,字高4、5米,宽3、8米。系清代贵州提督赵德昌题写,但在贵州有赵虽然喜爱题字,却都是请别人代笔的传说。
赵德昌:字“达庵”,号“望云”。系贵州省郎岱人(现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出身军门世家,随同贵州提督恒春从军,军功卓著,同治三年(1864年)由兴义总兵升任贵州提督。其文武兼备,喜好诗文书法。在贵州许多地方都留有摩崖。
继续前行,依山而建的亭子中还有“佛”字摩崖,为清嘉庆年间题写。
“赤公归隐”应该是歌颂弘福寺开山鼻祖赤松的,为清同治年间题刻。
横幅“南无阿弥佗佛”。
巨大“佛”字,系清嘉庆年间题刻。
依山势斜刻的“正法眼藏”。
旁边不远处有大幅横写的“黔南第一山”。
前行右侧有亭子,为“洗钵池”亭后数米下有不规则的长水池,池中部一直立的木棒上蹲着一只老猴。
途中有许多猕猴,或嬉戏、或吃食,还有许多刚出生不久的小猴。
九曲径曲折蜿蜒,一直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