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游:六、黄平旧州古镇

标签:
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 |
分类: 贵州游侠游记黔东南集 |
黄平游:六、黄平旧州古镇
驱车经县城新州镇沿新修的市政大道来到城西约二十公里的旧州古镇,这里是原来黄平县城所在地,所以叫做旧州,后来县城搬到了现址,称之为“新州”。郭沫若的外公曾经在这里当过知县,这里有保存完好的一条古街及一些祠堂、会馆、天主堂等古建筑。
现在这里已经经过了大规模的修缮,旧貌变新颜了。
来到新建的东门停车,这里新修建了高大的城门,城门内有官军操练的塑像。
这条大道是新修建的仿古街区,尽头是旧州跨过舞阳河的七孔古福众桥。
前行不远,右侧岔道口是高耸的天主堂建筑。
黄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且兰国所在地,于当时的夜郎国齐名,1886年天主教就传入该地区。
天主教堂建于1903年,占地1870平方米。分为诵经堂、起居堂两部分,另有伙房等建筑,是由法国天主教会及旧州信徒捐资修建的。
诵经堂正面是高大的牌坊式,有长方形门洞,上有圆形雕花木窗玻璃,后面有梯形凸出,有三个小门,总长12米、宽8米。
诵经堂侧面有火焰状拱窗,
诵经堂内部是尖塔形结构,如同四把张开的巨伞,由六根大柱顶起屋顶横梁。
起居堂二层,砖木结构,四面翘角,中西合璧,均为拱形门窗,一、二层都有宽敞的走廊。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与政委王震夜宿天主堂,发现了一张一平方米大小的法文中国地图,洽好部队遇到过路的法国基督教牧师勃沙特并带到旧州,就让其翻译成中文,并让勃沙特随同行军,勃沙特随红军走了18个月,后红军赠给银元让其离开。
勃沙特是参加红军长征的两个外国人之一,勃沙特后来写了【红军长征秘闻录——神灵之手】赞扬了红军。
沿大道前行,在且兰酒店对面右转,约百米后左转,这里就是保存非常完好的旧州古街了。
右侧有朱氏民宅,建筑高大精良,有大量木雕、石雕。
斜对面有天后宫(福建会馆),建于1837年,占地1220平方米。原由牌坊、厢房、正后殿组成,这里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六军团临时医院旧址。院内有抗战时期修建旧州机场时所用的石碾。
里面举办历时十八年、席卷半个贵州的苗族起义展览。
前行道路两侧都有古封火墙建筑与新建筑掺杂。
继续前进,右侧有十分高大外墙的仁寿宫,这是江西临江府的会馆,建于1876年,占地898平方米,由进门的戏台、两厢、正殿三步廊及后殿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六军团曾经在此召开济贫大会。
从石柱门进入,下穿戏台,两厢均为二层,戏台上下都有精美木雕。正殿也有大量木雕。后殿为四合院结构,雕梁画栋。
再往前走,是一色封火墙古建筑大街,保护完好,道路也很宽敞。
商铺中有许多木制柜台,一个商铺侧面砖墙上有碎瓷器拼嵌而成的“官谷瓷器”招牌。这条街应该是贵州保护最为完好、最有档次的古街。
接近尽头时,道路变窄,有一百多米长的古石板下坡阶梯。
附近应该有一座城门洞,我们没有找到。
出窄巷继续前行是通往舞阳河的路,左转是福众街。文昌宫就在福众街上,现在是旧州文管所所在地。文昌宫是白色八字墙,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1113平方米,原由牌坊、头门、前厅、厢房、正殿组成,现在只存正殿。
正殿位于数米高的精制石墙之上,阶梯从两侧上下,这里有历史上旧州名人展览,其中有明末清初扬州抗清将领史可法,曾任明代刑部侍郎、广西右布政使、晚年在旧州创办书院的周瑛,撰写【中国建筑史】、参与“公车上书”的乐嘉藻等。
旧州附近还有旧州机场、陈纳德塑像、福众桥、平播桥等,我都在此前观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