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云雾镇游

标签:
贵州省贵定县云雾镇万寿宫、寿福寺九龙营城堡甲子屯的四对石桅杆 |
分类: 贵州游侠游记黔南集 |
贵定县云雾镇游
贵州游侠
在旧书市场看到有一些省内旅游的书籍,就买了一些准备送给酷爱游览的博友{仁忠拍客}罗老师,谁知几个月过去了,竟然没有机会见面,周三上午天气晴朗,我又没有什么事,与之联系后就驱车前往他在贵定县上班的学校。途中他打来电话说中午请我去吃野生鱼,我忙告诉他我不吃中午饭,不要安排。
到达后,他无论如何不让我走,准备陪我到周边的云雾镇,去寻找我在游记中提到的没有到达的几个景点,他安排好下午的课,匆匆吃了点饭,我们就出发了。
途中有一座轿子山,山顶有许多黑色的石柱,当地人传言:是一队娶亲送亲的队伍,有轿子、人马等,远远望去,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经龙里县的羊场镇来到了贵定县的云雾镇,停好车后,我们就向新西街走去。
这里有一座建于1758年的万寿宫,其门前的石牌坊还十分完好,上面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后面是戏楼,但只有屋架还保持原样,屋顶已经片瓦无存,估计架子也坚持不了许久了。
侧面的上部有精美木雕,保持完好:正面戏台边缘的木雕曾被铲过,还可以看出人物形象。
面对戏楼的右侧有一块古石碑。已经模糊了,只能看到乾隆年间的落款。
戏楼对面曾经有一座钟鼓楼,还有两侧厢房,已经荡然无存,现在是一块菜地。
离开颓败的万寿宫,驱车来到小学,这里有寿福寺,是两湖会馆,建于1820年。
我们推门进入,向右侧就看到了寿福寺的大殿,飞檐翘角,,保持完好,但周围的其他建筑都没有了踪影,大殿孤零零地立于空地中央,资料介绍还有戏楼,早年改为教室与宿舍,估计也被毁了。
到附近的九龙山去看九龙营,我们驱车经过龙井前行,在一路口右转,来到高寨,打听后沿一口清澈的古井旁开始上山,走了百多米发现有多条小路口,就返回路旁打听,路边的一位师傅就陪同我们走了一段,指引我们向上行走,并告知我们只要沿着高压线的方向行走就可以到达大塘,也就可以看到南门了,然后有北门,那里有水井及小塘,另外还有还有一个城门,都是石拱门洞。匆忙中没有听清另一个城门的名称。
一路向上,是大约一米宽的沙土路,看来常常有人行走。一段野草比较茂盛的地段,罗老师发现有一条黄色细花的直径两、三厘米的蛇缓慢爬过小路,于是我们折了一根树枝,开始打草惊蛇。一直坚持回到山下才丢掉。
在接近山顶处有一块房屋大小的石块平躺在路旁,山顶较平,不知巨石从何而来。
途中歇息了几次,来到了山顶,看到了一个干涸的水塘,约一个篮球场大小,估计就是所谓的“大塘”,右前方就看到了一座石拱门洞,是精石料砌筑的,进深有三米左右,有门轴洞及门闸洞,这个应该是南门。
这个南门有些奇怪:一般城堡的城墙及城门都是建在陡峭险峻的地方,而这个城门及南城墙是建于一块平地之中。南移一百多米就比较陡峭。
进入南门,看到两侧一二十米外的石墙墙面石料,已经无存,可能被搬走去垒砌田坎了。因为山路陡峭遥远,不可能搬到寨子里去。
右侧是相隔不远的两个移动基站,各有高院子,但铁门的锁已经锈死了,可能现在的基站已经不需要维修保养了。
向山下遥望,秋高气爽、居高临下,可以看到山下的云雾镇、铁厂乡及对面的山峦,还有山峦间通往窑上乡及平塘县掌布景区的公路。
右侧是保存完好的城墙,但由于林木过于茂盛,在城墙上面基本上看不到城墙外面的情形,只有一段十米左右的城墙外墙可以看到,是十分精制的石料砌筑的。
前行过了第二个基站,前面是一道向下两米多高的石坎,无路可寻。罗老师接听电话,我向左面寻找通道。并告诉了他我行走的方向。
前行一段,发现右侧有茂密的灌木,但似乎没有石墙阻挡,就拨开树枝荆棘,抽打草丛,挣扎前行,大约五米后就冲出来了,这里应该就是通道,长时间没有人行走,就被草木封闭了。
这里有许多石头屋基,平地中还有一座石桅杆,现在只有一块了,上面还有两个方孔,这是古代考取了功名后立在门口插旗子用的。
前行右前方地矮处出现了一个城门,这是北门,结构与东门相似,但明显要小一些,门洞下半部分被人用石块砌堵了,门洞内是不到一米高的草,上面铺了一层干稻草,无法走到门洞边。
罗老师沿我走的路线过来了,我指他到城门附近看了看。
东面的城墙在这一段高出城内地面大约一米,城墙上面宽约两米,是砂石顶面,我走了几十米,都无法看到城墙外面的情况。
一路寻找东门,都没有找到,东面的城墙整体完好,估计没有城门。西面也没有可以走过去的小路。
回到山下,看到一个石板铺满的院坝,后面的房屋已经无存,但旁边的附属设施:几栋土墙茅草屋还在,估计是当年下人居住的地方,还有木制粮仓,这种房屋在贵州农村已经很罕见了。
在古井前洗个脸,喝了许多甘冽的井水,然后离开。
回来后查看资料,得知还有西门,对应西门、北门还有两条道路,那两条路还有部分石阶存在,沿途也有泉水流下。古堡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
驱车回到镇上,向惠水县岗度方向行驶一段,然后右转一条水泥路,去甲子屯,那里有四对石桅杆。
继续前行,来到甲子屯,寨口就是石桅杆的所在了,只见两座相隔数十米的亭子里各有两对石桅杆,分别都是一大一小。做工较精致,大的两对都刻有清光绪年间的字样,还有花卉图案。说明这里在清朝时期是出过几位举人进士之类的人物的。
附近山上,有一个“百花坡”,据说花草众多、景色宜人,但目前道路不太好走,我们就没有上去。
下山途中,看到一条飘洒的“S"形水泥路,还有天上美丽的鱼鳞云。
从一条水泥路返回学校,途中有轰隆隆的水声,罗老师叫我停车,我们向左侧的悬崖边走去,来到一块挑出去的平整石块上面,下面是一个笔直的盲谷,尽头有一条瀑布飞下,大约有六、七十米的落差,目前水量不大,但响声很大。在附近还有几块挑出去的石块,站立其上,令人胆颤。路旁有一棵长满红花的树。
上一条水泥村道,从龙里县的羊场镇翠微寺的正面经过,来到羊场镇,继续前行就返回了学校,罗老师请我在学校对面不远的一家农家乐吃饭,还请了三位年轻的同事兼好友陪同我,吃的是附近顶耳山竹苑草原生长的干竹笋墩猪脚等。奇怪的是:干竹笋吃起来似乎与新鲜的没有什么不同,很是神奇。
饭后,我驱车返回贵阳,无意中又享受了一次丰富的野游生活,感觉十分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