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县垮岩奇观、木黄镇周边景观游

标签:
铜仁市印江县亚洲第一垮木黄镇红军汇合地古柏红军驻地水府宫千年银杏树、石耳 |
分类: 贵州游侠游记铜仁集 |
印江县垮岩奇观、木黄镇周边景观游
贵州游侠
出城向西行驶约两、三公里,沿印江河到达一处峡谷,山势险峻,河谷狭窄,公路通过一座大坝上面的Z字形路段,来到大坝上面,大坝上面十分宽阔,不像一般的坝,坝的右面有一座乱石小山,左侧有一座纪念碑,大坝的下游坡面上镶嵌有“天下奇观”四个大字。
垮岩形成的大坝上面的公路
这里就是印江县的一处奇观:1996年9月18日22时许,在印江河号称“河缝”的岩口地段,发生了亚洲最大的一次山体滑坡,体积达270万立方米的巨大的岩壁从面对下游的左侧高山绝壁上脱离,滑下了本来就十分狭窄的河道,形成 了巨大的堆石坝,将印江河完全阻塞,很快就将水位提升了42米,形成了3821立方米的水库,将上游的朗溪镇及沿岸一千余户及单位房屋淹没,并将一座水电站淹没。
数月后水利部门在堆石下面开凿了一条隧道,将水逐渐排出,后来又将堆石进行平整作业,在堆石的上下两侧面修建石面,并在下游石面上修建了”Z”字形公路,在大坝上面镶嵌了“天下奇观”大字。
河缝峡谷
近年来,有关部门准备将水位进行恢复,将上游建成湖泊,开发旅游。
我们前行经过古镇朗溪镇、合水镇来到距县城47公里的木黄镇。一路上都在修整拓宽道路,较为难走。
看到河边有一片广场,就来到广场停车,有一些红军的雕塑,一面墙上有红军在此地的将领的像及经历介绍,另一面墙上是当地参加红军的人的像及介绍。但没有看到红军在此居住“水府宫”。
路口有介绍木黄镇景点的宣传画,其中有我不掌握的一处“耳语千年”景观。
我们沿着新建的平坦大道前行,不远处发现了右侧的岩壁很像“耳语千年”,就停车观望,果然发现了在岩壁上面有一个巨大的凹陷的耳窝的形状。
画面左侧很像一只人耳
继续前行,就看到了立于路旁的高大古柏,这是当年红军路过此地时,红二军团迎接红六军团的会师纪念地,古柏直径在近两米。被称之为“会师柏”,这么大的古柏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行驶不远,看到路左面有一座古朴的砖塔,忙停车观赏,原来就是我们要看的文昌阁。
塔有七层,高26米,建于1932年,有门锁着,应该有阶梯可以登塔,各层都有不同的泥塑动物,在一、二楼中间有规则的孔洞,估计原来在塔的下部还有一圈建筑,就是文昌阁了,否则只能是文昌塔了。
调头行走,在来到“耳语千年”的岩壁前,吴哥停车了,他说在这里才看到了真正的“耳朵。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耳朵的轮廓,而在先前的地方只能看到耳窝。所以观看一个景观时选择角度非常有必要,徐霞客当年对一些景点的观察时甚至要在不同的天气、季节进行。
耳朵
回到镇前,向一位路人打听“水府宫、”、“田家祠堂”、“千年银杏树”、“鱼泉”的所在,他除了鱼泉外都知道,他上了我们的车,进入镇中,他指引我们看位于路旁的“水府宫。
前行不远他要下车,告诉我们沿公路前行,就可以看到路旁的“田家祠堂“,继续前行到银杏树。我们向他表示感谢后驱车前行。
来到一个村庄,右面就是田家祠堂,这是一座建于1897年的家族祠堂,四面是高大的砖墙,正面造型美观,面对祠堂的右面有一座有廊桥连接的突出于主建筑的二层楼阁,称为“翼楼“我估计是平时是歇凉的地方,有匪患时作为观望及碉堡。有石碑介绍,田家祠堂占地2600平方米,为三进院落,前有照壁。田氏祖上为官员。
进入祠堂内,头上有戏台,戏台的木雕被铲平了,对面的大殿没有前墙,整体完好,一群老年妇女在内排练节目,是颂扬木黄的歌舞。
凸出于主楼的耳楼
后院的房屋已经没有了,只有光秃秃的外墙及平整石板铺设的院坝地面。
沿着河床旁的公路继续前行,看到岸上有许多蓝色的施工板房,东倒西歪,被冲到有阻挡的地方,河岸上布满了半米直径的鹅卵石,可以想象当时的洪水是何等的肆掠。
返回一段,向右侧驶入,两百米,来到千年银杏树下,这是一棵还没有形成大树洞的古银杏树,直径有三米。不远处还有直径一米的古柏,在银杏树前有一座高防火墙的古祠堂,内部已经修缮一新,作为农家乐。与村民交谈得知:去年的洪水确实非常大。
回到镇上停车,水府宫四面高墙,正面和两侧面都有门,但都是紧锁着,我们只有推开门缝看到了一点,这里是红二、六军团会师时的驻地。
一位大爷指引我们到“鱼泉的路”,距此大约一、两百米,一条不宽的河道中有十几棵水管,水流很急,水中有许多绿色的水草。
来到尽头,是一个一米多高的平台,平台中间有一个多边形的直径十几米水池,靠近山脚有一个不高的洞口,水就是从洞中流出来的。但现在水池已经被杂草淹没了,只能看到一个角。这里是当年贺龙钓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