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的景点、丹霞山——盘县游之四、之五

标签:
佛学明代古寺丹霞山徐霞客曾住并记载 |
分类: 贵州游侠游记毕节六盘水集 |
盘县游
贵州游侠
四、 城关镇的景点、丹霞山
继续前行,来到北门,这里的城门楼及一段城墙还保存完好,城门洞里有双向的拱券,侧面有跑马道通往城楼上面,城楼上面有两块古石碑。北门附近还有一些古建筑。当年徐霞客曾经到此地游览。
出北门百米,有护城河似的一条河流,河上有一座建于1820年的石拱桥,名为“北门桥”已经被加宽部分人行道。河上应该还有一座建于1400年的“迎恩桥”由于当天赶集,人很多,就没有继续寻找。
沿对面的道路行走,攀爬古老的石阶路,来到巨石搭建堡坎,在绝壁之下洞穴中建造的庙宇。
徐霞客曾经对这个洞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现在山上建有他的塑像。
找到文庙,这个当年宏大的普安州文庙,已经没有多少东西是古代的了。
南行数里水塘镇方向,地名粑粑铺,路左面有一座石牌坊,是节孝坊,建于1907年,保存完好。
继续前行前往明代名胜丹霞山。
丹霞山——贵州游侠盘县游之五
贵州游侠
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喊口渴,我忙在车上找出矿泉水递上,什么时候也不能让孩子难过。
我们继续前行,而僧人们则似西藏的信徒般三步一磕头,沿路向丹霞山移去,估计到达山上有一公里左右。
丹霞山海拔1888米,在附近的群山间一峰独起,远看如金字塔般耸立,在山顶建有庙宇及高塔。传说汉朝时常有五彩霞蔚环绕,故名丹霞山。
寺庙始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名为“玄帝宫”,后毁,1624年一位曾经担任明朝武将的海玉大师重建“元真观”。崇祯十一年(1638年)旅行家徐霞客来到丹霞山,受到住持的热情接待,在丹霞山考察了两天,写下了2000余字的游记,后录入【徐霞客游记】,称丹霞山“形如天柱”。
光绪二十二年(1906年),由于寺庙常遭到顽劣敲诈勒索,时任住持前往京城觐见光绪皇帝,恰遇慈禧太后寿辰,遂为其诵经祈福,太后赠与丹霞山经书五千余卷及袈裟等珍贵器物;光绪皇帝颁发圣谕:禁止官府军民抽取庙产。
1964年,在维修寺庙时因管理不善,香火引起火灾,整个庙宇被完全烧毁。如果没有此难,大约也难逃两年后的“史无前例的文革”的劫难。
八十年代起,有个人及社会各界及政府机构陆续捐款修复了丹霞山建筑群。
我们沿着阶梯绕山上行,来到了仅存的古建筑山门前,有摩崖石刻于岩壁上,高大精致的寺庙台基耸立,殿堂内有石碑雕刻着徐霞客游记中有关丹霞山的部分文字,由于庙宇是新建的,我们无意多看,沿着阶梯攀爬来到了新建七层宝塔的顶端,向四面观望,一览众山小,视野辽阔,风光无限,心中默默地想,如果没有这些人祸,古老的丹霞山是何等的引人入胜啊!低头俯瞰,磕头上山的僧人们还在途中。
来到山下,磕头的人们刚刚来到阶梯前,他们还是三级一叩首地向上,他们是何等地虔诚啊,祝他们善有善报,得以遂愿。
沿另一条道路前行,经过山腰的“木龙水库”,去一个名为“外山岚”的村庄,这里有一个洞穴,曾经是古人避难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