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游侠省内游记:安顺普定游(三游普定)

标签:
平坝县天龙屯堡安顺旧州古镇阿扎古城普定袁家豪宅美极莲花古洞 |
分类: 贵州游侠游记安顺集 |
安顺普定游(三游普定)
贵州游侠
2011年8月30日,天气晴朗,一早,我和小田夫妇乘坐7636沿贵黄公路到天龙站下,来到天龙镇,找到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团长陈蕴瑜的衣冠墓,然后又来到他的故居,他的故居保存完好,系一个大院,有二层楼房子,对面是一堵墙,墙上是40多位当时国民党军政要员所题写的挽辞,亦有其子女写的文章和对其经历的介绍:陈在抗击日寇时英勇顽强,全团官兵壮烈牺牲,陈团长尸骨无存,被追认为少将。








继续向下走到达小河边,过郑家桥,河边都是石板路,附近有古井,古石头建筑很多,有学堂,里面有牌坊门,三合院和一座全部用石头建造的二层楼,进门是三座精石拱门。现在整个学堂都是石头博物馆,有许多奇石和关岭化石。向公路方向走去有三教寺,是明朝时始建的。










到达旧州,去找残存的城墙,一位老阿姨带我们去看了一段,很矮小,已无城墙的模样了,镇内还有一些石头建筑,有石柜台和几个条石构成的门框。上面还有楹联,路边有一个石墩柱水泥桥面,估计是古石平桥改建的。




我们向双堡方向行驶,左面有东门桥,5 孔,上次我已看过,就未停车。


我们在村里找到一位村民,他说约20年前曾经进去看过,他的介绍和资料完全吻合,但现在已被土淹埋无法进去,看来只有等有人开发后再来观看了。

前行又有一根洞口,里面有潭,很凉快,但洞口内也不好走,就在洞口看了看。
从另一侧的路下山,途中我看见一石上有呈放射状的图案,小田说叫菊石。
又经过一段乱石城墙,从城墙的乱石上下去,有石板路通到村中的公路上,村民说去年同期发洪水,我们走的路被淹没近两米,许多村民家都进水了,我们看着并不低洼的地势和今年十分干渴的庄稼,不由得不感叹大自然的反复无常和人们的无可奈何。
在村民家坐了一会,硬给了他几十元钱,道谢后离开洗马塘。
在到达双堡镇前左转去山京寨子,约两公里路,路边一片池塘,对面有古树,路边有一个古井,井上有石板覆盖,露出部分供人们取水,石板上面两侧高,呈浅槽型,并略有倾斜,这样水桶底部沾附的泥水就不会流回井内。

通过池塘中间的堤坝和小桥,前面院内有高高的精致石墙建筑,系从前的大雄宝殿,宽敞的院坝是用石板铺就的,池塘边有很多的柳树和石桌凳,据说大雄宝殿后面曾有一座四层的水晶观,前面被砖墙围起来的学校里有一颗高大的古柏。公路通过一座古朴的石拱桥。可以现象:曾几何时这里一定是一处美丽幽静的乡村庙宇。

通过双堡西行5公里,路右面又现一片很大的湖泊,湖中间有一座高耸的植被茂密的独山,只有一条长堤及一座拱桥连接岛屿与“陆地”据说山上和山脚都建有庙宇,山上有摩崖。这里也是安顺的一个有名的名胜古迹,我们没有停车。天黑前到达安顺,一朋友带我们去吃了安顺小吃后找了宾馆住下。
第二天,早餐后就驱车22公里前往普定,到后直接前往城西35公里马场乡,然后向六枝方向四公里去看石花洞和古沙家屯堡,但问了好几个人都没有找到,就返回马场乡,过桥前左转去云盘上,那里有建于清代的袁氏豪宅,有近十个日本风格的宽大四合院。后代都不知道祖上的历史和来历。
我们看见了保存完整的三进三大院,一周都有高大的砖墙,每个院落亦有单独的大门(侧面),里面都是二层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房屋。门窗上有很优美的曲线形状,有很多木雕窗棂和柱廊,墙上有泥雕和彩绘,屋面全是小青瓦。这里的堡坎全是用一种奇怪的精制石料砌成的,因为石料里夹杂着一块块的其他颜色的石块,我们估计是火山石,在这个三重四合院的侧面,还有两个类似的三重四合院,均独立存在,但现已不完整了,最下面一组的前面有一座保存完整的三层碉楼。建筑风格和其他四合院一致,但既有枪眼,亦有小窗,墙上还有:读书楼三个大字,屋内的楼梯和楼板都是当年的木料,现在还在使用。
















返回途中过一条河,看见河边有水坝和水碾房,就进去观看,却是水磨,还是比较现代化的,有大小木质皮带轮减速,磨盘边有一块刮板,每转一圈就把磨下来的面刮倒到筛子里,磨眼里插有一根木条,木条上端用绳子拴在立柱上,每转一圈就动一下,把磨眼里的料搅动,简单而又适用。
返回途中,路右面有一座大大的石拱桥,其中中间一孔十分高大,跨度在10米以上,这是历史上安顺通往毕节方向的重要桥梁波玉河桥。
穿过普定县城,前往补郎方向约六七公里,到操子堡村,这里有闻名遐迩的普定名胜——莲花古洞,距村约2公里,现在正在修建通往莲花洞的公路,我们走了一公里多,洞口位于一座不高的石山的半山腰,洞口只有不到一米宽,不到两米高,洞口上方立有一块宽约1。5米高约2米的三角形石柱,上面刻有贵州省主席杨森于民国时期游览后题写的莲花古洞四个大字。


进洞后沿着石阶曲折向下,立即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一个大大的天窗悬在洞顶,一束明亮的阳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照射在洞内的一块大钟乳石平台上,硕大的洞厅到处都是低矮的绿色的植物和呈荧光绿色的苔藓类植物,虽然值此大旱之时却仍然郁郁葱葱。一个钟乳石柱上下长满了植物,似一个披着蓑衣的人,周围悬挂的钟乳石千姿百态,钟乳石间有许多洞道,我们钻进一个约一米宽的巷道,走了一段却发现是盲洞,退出来就未去寻找其他的洞道,回来后看资料才知道还有一个通往另一个大厅的路,并且大厅中也有天窗和暗河及潭。













进洞的石阶路分三段,一共有几十级,在上部有一座建在钟乳石上的石拱桥,很美丽,
顶部还有一个小天窗,露出如星星一般的光。走出洞外,来到天窗边,俯身探望天窗下的美丽景色。只见阳光透过天窗在洞中形成了一个白色的洞的形状十分有趣。


看过的洞穴也很多了,但这种绿色的美丽的洞却较为罕见,看了这个洞,两天来对许多景点的不满意的情绪也得到了缓解。
返回公路,搭载了两个去县城读书的孩子开始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