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凌霄花
标签:
凌霄花孙小洁 |
人的认知总是在不断求索中前进的,对于凌霄花也是如此。
第一次知道凌霄花,是八十年代中学时期,著名诗人舒婷《致橡树》一诗中,第一句便写道:“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但因那时从没见过凌霄花,所以,对它没有任何感官上的认知,又因当时环境和条件所限,可供查询的资料几近没有,因此,几十年来,对于凌霄花的概念一直是空白的,它究竟长什么样?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怎样的习性等等,我一概不知。
多年后,生活在北京的我,总是被居所大院一面漂亮的欧式风格建筑围墙上的一种花儿所吸引。那是一种极特别的、似有魔力一般的、瞬间便能抓住你眼球的花儿。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极其鲜亮的颜色,像火一样,像火一样的橘红或橘黄色,又像喷薄而出的、奔涌着生命的鲜活的血液,充满火一样热情的生命的活力,但在这鲜艳之下,却又总让人感觉哪儿有种说不出的违和感。
它的红,不似石榴花那样纯正的火红,也不像月季花那样艳丽的鲜红,而像是橘红或橘黄色矿物岩石磨成的粉末颜料3D打印出来般的砖红感,又像是水洗过的,亦或铁锈红,通身没有油亮通透、温润细腻的光质感,无论在多么强烈的阳光下,它都是不透明的,可见其密度之大。
花朵儿呈喇叭形,像极了牵牛花,但又比牵牛花粗糙的多、肥壮的多,大的多,每朵花5个花瓣儿,连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圆形的外凸内凹的卷边儿型的小喇叭口。喇叭口直径大约4-5厘米,花颈长约6-7厘米,筒子形状(里面中空),花筒颜色比花瓣儿略浅一些,花颈与花瓣儿自然的连成一体,活脱脱的一个个红色的小喇叭便呈现在你面前了,挂在围墙上,就像一面红色小喇叭的墙,瞬间让你怦然心动,驻足停下来......
他们大多是多株并排连在一起依附在围墙上或其他物体上努力向上攀爬生长的。它们根部粗壮,遒劲有力,藤蔓高大,相互缠绕,尽力向上、向外延展着,恨不能与太阳比高低。
这种花的花期长,从春能一直开到立冬时节,也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每年春夏花开茂盛时节,阳光雨水充足,花的长势便也好,整个围墙便密密麻麻地爬满了火一样的凌霄花儿。它们大多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一堆堆、一簇簇昂首向上,凌云绽放着,于是,整个围墙便被渲染成一片火红色的海洋,离很远都能看得到。
看一年年花开花落,见证一年年繁华与壮观,看的久了,便感觉这种花与其他花似有些不同。
这种花似乎与人没有亲近感,又似有一种天生的诡异的野性充斥其中,不受外界任何因素干扰和控制的生长着。站在它面前,那明艳的外表与火热样的热情,仿佛只是它自己的,与你毫无关系。尤其夜晚灯光下,你分明又能隐隐的感觉到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冰冷,孤傲、自是而冷漠,令你捉摸不透,你分明根本无法走近它,虽近在咫尺,却仿佛隔着两个世界。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花儿呢?
2021年6月,我出差去新疆乌鲁木齐,在新疆林业研究院内,一种像火一样鲜艳的花吸引了我。叶子和花刚刚被昨夜一场大雨冲洗过,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花朵也越发红的鲜艳欲滴了。
我急忙问随行的朋友:“这是什么花?颜色这么鲜艳?”
回答:“凌霄花”。
“啊?”
“凌霄花”?
“这就是凌霄花啊?”
我即刻愣住了......
这不正是自家院墙上天天所见的那种花吗?这么多年来,我竟然不知凌霄花就开在自家院墙上,就开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这是怎样的一种戏剧性啊?!我不由得摇头苦笑,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看着它美丽的模样,思绪便随着舒婷的诗句走:“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却怎么也想象不出它到底那儿不好?到底哪儿不对了?以至于在舒婷的心里、笔下都其表现出了极度的鄙视,对它攀援附势姿态的憎恶感。
忽而又想到了草本的牵牛花,那牵牛花不也是攀爬、牵附的吗?而且比凌霄花更柔弱纤细,为什么舒婷不用牵牛花?而是拿了凌霄花来用呢?难道是舒婷不知道有牵牛花?还是偏见?还是另有其他故事?
带着这些疑问,我找到了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向他请教,但因他并不是研究植物学的,因此,他给了我一些有关凌霄花学术方面的常识性资料。
从教授给我的资料里,我大概了解到凌霄花多生长于南方,而北方少有,因而,自小生活在北方的我当然是没见过的了,而舒婷,她是生活在南方的,自然是常见的了,诗中选它也自然是符合道理的首选,是没什么毛病的,但是为什么选的是它?而不是牵牛花?我仍就没有得到真正想要的答案。
于是,仍不死心,便又问教授:“那牵牛花不比凌霄花更柔弱、纤细吗?为什么不是牵牛花?而是凌霄花呢?”
“那凌霄花长的也不丑,确切地说还是非常漂亮的,但舒婷为什么就不喜欢它呢?是她个人喜好?还是偏见?”
“这?......”
“这个?......”
看我钻牛角尖似的发问,教授也没办法了,便挠了挠头皮,笑着调侃道:“可能舒婷家门口恰好就有这么一株凌霄花吧?”
哈哈哈......
我俩都笑了......
对凌霄花的谈话,我俩到此便戛然而止,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俩谁也再没提起过凌霄花,但我心中的疑虑却并未减退,而是一天天在增长。
一晃又是两年多过去了,期间我又查询了很多关所有凌霄花的资料,但大都是百科知识类的介绍,仍不能给我以满意的答案。
2023年4月仲春,与朋友一起畅游国家植物园(原北京植物园)时,发现门票上便有国家植物园的微信公众号,扫码关注后,发现内容办的不错,分了几个板块,有植物介绍的,有活动展览参观的,也有志愿者和小朋友都可以参加的手工艺制做活动的等等。
2023年6月26日,国家植物园微信公众号出了一期标题为:《凌云直上的凌霄花,为什么世人对它褒贬不一?》的文章,让我突然眼前一亮,读完欣喜道:踏破铁鞋终得到。
这篇有关凌霄花的文章是从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译文诗中通过作者对凌霄花的描述开始的:
生如夏花之绚烂
若问夏花中的代表是谁
轰轰烈烈的凌霄花必定使人难忘
前赴后继的花朵光耀着整个夏天
烈日下,它们向阳而立
有着凌云直上、气冲霄汉的胆量
也有着溢翠飞红、艳若云霞的精彩......
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为紫葳科凌霄属落叶藤本,原产于我国,一般多种植于南方,厚萼凌霄以及杂种凌霄常见于北方。喜温暖湿润、有阳光的环境,略耐阴,也较耐寒。不但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强,生命力与繁殖力也极强,播种、分株、压条、扦插均可。花期在 6月—— 8月。
凌霄花本属植物共 2 个种,一个是上文介绍的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另一个是厚萼凌霄(Campsis radicans),又名美国凌霄,原产于北美洲,花紫红色,花径4厘米;花萼厚革质,橘红至紫红色,无凸起的纵肋。
这么志存高远的名字从何而来呢?
凌霄花古称苕(tiáo),最早的记载见于春秋时期《诗经·小雅·苕之华》:“苕之华,芸其黄矣”。意思是说,凌霄花盛开时一片黄色,充满生机,而生在荒年的人民难以为生,反不如这些草木生命旺盛。
“凌霄花”之名始见于唐代药典《唐本草》 中“紫葳”条下的注释:“此即凌霄花也。”可见唐代“紫葳”和“凌霄花”是并行的。到了宋代,“凌霄花”之名在社会上得到普遍使用。
为什么名称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与它的颜色、形态有关:“俗谓赤艳曰紫葳葳,此花赤艳,故名。附木而上, 高数丈,故曰凌霄。”这是人们对它努力攀登,有凌云之志的赞赏。
同时应该也经历了由“苕”“陵苕”“陵霄”再到“凌霄”的音转、增音过程,印证了语言文字是音形义的复合体,以及语音变化整体平缓这一规律。
那么,为什么世人对它褒贬不一呢?
同其他花卉一样,凌霄花也常常成为文人墨客笔触下的主角,根据其生长特性、姿态、花色等特点,大众对它褒贬不一,在于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意蕴。
凌霄的攀爬能力极强,这种特性又往往给人以意气风发、豪情满志的感觉。北宋诗人杨绘描写了凌霄直冲天际,甚至敢与太阳比鲜艳的凌云之志。“直饶枝干凌霄去,犹有根原与地平。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鲜明。”
宋代诗人贾昌朝赞颂凌霄花有远大理想抱负,终于长成参天大树那样高大。“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由于凌霄花喜欢攀附在其他物体上,所以古往今来,它常被冠以“趋炎附势”“缺乏独立精神”的性格标签。白居易曾作《有木诗八首》批判它倚仗权势的行为,其中写道“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但不管世人评价如何,它都在夏季如约而至,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这篇文章,通过专业的角度、医学的原理、文人的笔触等全方位的介绍和引用,对凌霄花的前生今世尤其是其习性给予了全面深刻的阐释,让凌霄花的真实面目终于大白于天下,心中的答案终于找到!
舒婷选择凌霄花,无疑是正确的,这不仅仅是她家门前正好有株凌霄花,而是因为舒婷对于凌霄花确是有着真正的、全面深刻的了解的,才能写出那样的诗句来的,进而也明白了舒婷为什么不选用牵牛花的缘故了,两者虽都是攀援植物,但无论从凌云之志的野心上,还是生命力的顽强上,牵牛花与凌霄花都是无法比拟的,这令我到底敬佩舒婷的文才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