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后荦妈畅想“拼养”一大乐事!(木子卓荦原创)

(2011-06-25 15:49:04)
标签:

育儿

拼孩

多宝

宝宝

家庭条件

花销

分类: 荦妈唠叨

    

    “拼养”孩子当这个词跳入荦妈的眼帘时,着实让荦妈兴奋了一把。

 

     不单单是因为这个词的新鲜感,更吸引荦妈的是,这个词所带给荦妈的冲击力,让荦妈豁然开朗。

 

     在越来越多421结构的家庭诞生后,困扰很多家长的育儿问题迎面而来,宝宝缺乏独立性、缺乏爱心、缺乏兄弟亲情、缺乏谦让······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80后的这批酷爸辣妈们。很多宝爸宝妈都在生不生二胎的问题上徘徊?生——越来越高的“育儿费用”又怎能是一般双职工家庭能承担的起的?不生——宝宝在特定的家庭环境下的教育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相信想出“拼孩”这一方法的那位智者,肯定也在此问题上纠结过。似乎“拼孩”一个方案就能迎刃而解了。

 

     不过,往往任何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当事情涉及到孩子的问题上时,往往家长都会考虑的问题多只甚多。有些是必须考虑的,而有些,就需要我们来过滤一下,那么,到底“拼孩”该考虑哪些,又该过滤哪些呢?荦妈这里就发表一下个人的小小观点吧!(仅供参考哦!)

 

必须考虑的:

     一、“拼孩”的家庭选择:上面说了,什么事情放到孩子身上都是大事,这个“拼孩”是要把自己宝宝放到人家去养的,因此“拼”的家庭自然要慎重选择了。

     1、首先,“拼”一起的家庭应该是我们熟悉并且关系甚好的邻居或者朋友。

        熟悉,是为了了解“拼”一起的这个家庭父母的人品和教育子女的方式。最起码大家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应该是相同的,否则的话,“拼”到一起了,本来想让孩子学些好的方面的东东,结果毛病学来一大堆,得不偿失!

 

     2、“拼”的家庭要住一个小区或者附件小区。

        因为住的近,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学校通常也是在一起的,这样,照看孩子的家庭自然也就更方便些了。如果不在一起,单就接送孩子上下学,就会成为“当班”家庭的一大难题。

 

     二、“拼”的年龄段:

        宝宝年龄不能太小,一则太小不懂事,照顾起来很累人,再则,在宝宝太小时就阶段性的离开父母,对宝宝的早期发育和心理培养不利。建议最起码也要两周半后,进入幼儿园阶段再开始。

        再有就是“拼”在一起的孩子年龄段跨度不要太大:最好1-3岁之间的跨度,这样的跨度,可以保证宝宝之间相互的交流话题比较集中,“当班”家长带起来也会更容易些。

 

     三、“拼”的人数:

        “拼”的宝宝人数不宜太多,2—3个家庭为一组最佳。一是孩子少,平时照顾起来力所能及,太多了会让“当班”家长力不从心,那样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就起不到促进作用了。

 

     四、“拼”的周期:

         其实这“拼”的周期是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双方或三方协商来定,可以是“周拼”也可以是“天拼”。

         周拼:就是每周一个家庭,孩子要在当班家庭渡过完整的7天生活。

         天拼:就是每个周末一个家庭,孩子在周末当天从当班家庭渡过完整的一天生活。

         建议不要“月拼”,月拼时间太长,孩子总见不到爸爸妈妈,貌似也不太好,呵呵。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孩子很想父母,思念成疾;要么孩子把父母直接忽略掉了······

 

      五、“拼”的经济条件:

         这个呢,我觉得也是看各方意见达成的如何了。有些家长,家庭条件很好,就希望能拼到家庭条件一般的,让自己宝宝能体会一下生活的艰辛。也有的家长是担心宝宝吃苦的,就直接拼和自己档次一样的家庭。

         这个还是个人意愿,自己衡量自己“拼”的标准,自己定夺。各有各的想法和定位,无从评论对错好坏。只要双方愿意,就OK。

 

可以忽略的:

      一、  出了问题,责任谁担?

          个人观点,我们既然决定“拼”了,就说明我们之前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度,对双方的情况都做过了考评,能确定对方是在尽职尽力的照顾“拼”在一起的孩子们。

          既然大家都尽职尽责了,谁都知道,孩子天生就是淘气的,就算自己亲自照顾,也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的问题出现,那么这时,我们都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试着换位思考一下,假设是别人家的孩子,在你尽职尽责的照顾下出了某个问题,对方来追讨你的责任,你是否乐意呢???

          当然,如果对这个“责任问题”你依旧感觉应该分的一清二楚的话,还是建议你不要选择“拼孩”这个新型教育方式的好,免得出了问题,谁也伤不起······

      二、  花销问题:

           要“拼”在一起,难免会有花销问题出现,毕竟孩子是需要吃喝拉撒睡的。

           这个花销,大的方面:如孩子的学费、书本费、学习用具、衣服鞋帽等个人物品,自然是各家准备各家的了。

           而就孩子的日常饮食,我觉得就没必要仔细清算了。当班家长不可能让自己家宝宝吃好的,喝好的,让别人家的吃不同的食物。而孩子们的年龄段相近,需要摄入的营养成分也是差不多的,因此,当班家长在做饭的时候必然会考虑到这点,只要宝宝吃的营养均衡,至于花销多少,反正大家都是轮流坐庄的,不必计较太多了。

 

    因为荦妈也是刚刚才听说的这个“拼孩”的新型教育模式,并没有亲自尝试过,能想到的也就这些了,再次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不过荦妈对此方式可是很感兴趣。并且准备找一两好友尝试一番。让孩子去体会一下有兄弟姐妹亲情的生活,如果顺利的话,争取一“拼”到底,直到孩子十八岁成人为止。

 

    试想一下,如果因为“拼孩”,让荦荦有一两个虽没有血缘关系但亲如姐妹的挚友,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同甘苦共命运;待我们百年之后,也好有个相互依靠的“家人”,何乐而不为呢?

 

(百年之后,呵呵,似乎有点扯远了······呜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