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同】云冈石窟(下):石窟造像

(2015-05-23 19:50:38)
标签:

远行客

云冈石窟

佛教造像

公元5世纪

露天大佛

http://s6/mw690/0024e51Ozy6SptFNcZDc5&690

[一个人的旅行--上海江苏山东山西内蒙古宁夏 2013.3.30--5.16 ] 乌鲁木齐--上海市--江苏 常熟市--淮安市--山东临沂市--邹城市--陕西华阴市--山西芮城县--运城市--永济市--临汾市--平遥县--祁县--太原市--五台山--浑源县悬空寺--大同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宁夏银川市--中卫市--乌鲁木

 

从大同城区乘3路公交车来到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开凿于公元五世纪中叶,始于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后的和平初年,止于正光年间,共用了64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有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与敦煌、龙门并称中国3大石窟。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最大佛像高17米,最小仅几厘米。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富有西域特色,中期具北魏艺术风格,晚期则为瘦骨清像源起。其中早期的昙曜五窟,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不少洞窟在维修,不能得窥全貌。 

 

http://s7/mw690/0024e51Ozy6SoClDD3Ed6&690

1、云冈石窟

 

http://s7/mw690/0024e51Ozy6SpuiIUn4b6&690
2、来到武周山下,从这里开始参观石窟

 

中期石窟(1--13窟)

 

来到石窟前,按顺序从东向西,先参观的是中期开凿的石窟,但不少洞窟正在维修,只能参观一部分。

 

http://s10/mw690/0024e51Ozy6Spt70jIl19&690

3、许多中期洞窟正在维修

 

中期石窟北魏迁洛以前的孝文时期(471-494年)开凿,是云冈石窟的鼎盛阶段。洞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长方形,有的雕中心塔柱,或具前后室,壁面布局上下重层,左右分段,窟顶多有平棊藻井。造像题材内容多样化,突出释迦、弥勒佛的地位,流行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出现了护法天神、伎乐天、供养人行列以及佛本行、本生、因缘和维摩诘故事等。主要特点是内容繁复、雕饰精美,造型追求工整华丽,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

 

http://s3/mw690/0024e51Ozy6SoCodqsWc2&690

  4、第 1窟
第 1窟与第2窟的形制、内容相似,都是方形平面,窟高6米,中央为四方形塔柱。1窟中心塔两层,塔身四面各层皆雕佛像。壁面布局是:窟顶刻一列伎乐侍女像,下面为一列禅定坐佛,中部为大型龛坐佛,龛楣装饰华丽,下部为浮雕佛传故事和供养人。


http://s2/mw690/0024e51Ozy6SptVia9X31&690
5、第3窟
是云冈规模最大的洞窟,崖壁高25米,洞内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三尊大佛像,雕刻精美。

 

http://s9/mw690/0024e51Ozy6Spvabds4a8&6906、第3窟中的阿弥陀佛和菩萨像

阿弥陀佛像高约10米,面貌圆润、肌肉丰满。可能是初唐时雕造。


http://s5/mw690/0024e51Ozy6Spv7054U14&6907、第3窟中的菩萨立像

高6.2米,花冠精细、衣纹流畅。
     

http://s16/mw690/0024e51Ozy6SoCCEofd6f&6908

http://s15/mw690/0024e51Ozy6SoCFqd0a3e&690

8、第5、6窟

 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第5窟内有高17米的释迦牟尼佛,

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可惜在维修看不到。 

 

在能进入的洞窟内拍了以下佛像


http://s9/mw690/0024e51Ozy6SoCHtkJW78&690

9

 

http://s12/mw690/0024e51Ozy6SpvsYoaL3b&69010

http://s9/bmiddle/0024e51Ozy6Spvw3MYEb8&69011

http://s16/mw690/0024e51Ozy6Spvz0QuHcf&69012

http://s5/mw690/0024e51Ozy6SpvBYsqEb4&69013

http://s4/mw690/0024e51Ozy6SpvF26grf3&69014

http://s14/mw690/0024e51Ozy6SpvIZ7bf0d&69015

http://s5/mw690/0024e51Ozy6SoCQyvAMd4&690

16

 

http://s11/mw690/0024e51Ozy6SoD03dvcca&69017

http://s12/mw690/0024e51Ozy6SoD2kI5Bab&69018


http://s2/mw690/0024e51Ozy6Spta5M8pe1&690
19

 

http://s4/mw690/0024e51Ozy6SpwfnOfN13&69020

 

早期石窟

 

即第16~20窟,是由高僧昙曜最早开凿的五个洞窟,亦称“昙曜五窟”。昙曜五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

具独特的艺术风格。

  

http://s11/mw690/0024e51Ozy6SpwmiNOq0a&69021、第17窟   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

 

http://s13/bmiddle/0024e51Ozy6Spwp9M28cc&690

22

http://s6/bmiddle/0024e51Ozy6SpwDcXf7e5&690

 23、第18窟

正中立像高达15米多,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画细腻。
 

http://s12/bmiddle/0024e51Ozy6SpwH6bVxdb&69024、第19窟

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

 

http://s2/mw690/0024e51Ozy6SpwJytjP41&69025、第19窟中云冈石窟第二大像释迦坐像
不少佛像躯干和面部有许多小坑洞,据说是为使外表的包浆彩绘牢固而凿。佛像外部应有一层包浆彩绘,直接在石像上包泥容易脱落,打几个洞把泥浆灌进去,亁了以后就和外表的泥浆形成一个整体,不易脱落。


http://s7/mw690/0024e51Ozy6SptyP7OC86&690
26、第20窟

 

http://s1/mw690/0024e51Ozy6SpwMYbV660&690

 27

 

http://s15/mw690/0024e51Ozy6SpwQaDDw5e&69028

http://s11/mw690/0024e51Ozy6SptDkt2a6a&690
29、露天大佛 

 

大佛为释迦坐像,高13.7米,两肩宽厚,面形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造型雄伟,气魄浑厚。背光的火焰纹和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雄浑大气。据说是依照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的形象雕刻的。露天大佛不仅是云冈石刻中的杰作,也是全国佛像艺术中的精品。

 

 

 晚期石窟

 

晚期石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494年),亲贵、中下层官吏以及邑人信众开凿的大量中小型洞窟。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约有200余座中小型洞窟。大多是单窟形式,造像题材多为释迦多宝或上为弥勒、下为释迦。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秀骨清像"式的中原风格,佛、菩萨的表情神态,比以前更生动活泼,富有人间生活气息,飞天的形象更加潇洒飘逸,这一切正是佛教艺术中国化、世俗化的结果。
  

http://s2/mw690/0024e51Ozy6Spxa6Ru9b1&690

 30


http://s8/mw690/0024e51Ozy6SpxcPvsb97&69031

http://s14/mw690/0024e51Ozy6SpxhibeJ5d&69032

http://s6/mw690/0024e51Ozy6Spxkmqbjd5&69033

http://s10/mw690/0024e51Ozy6SpxpZsrnd9&69034

http://s7/mw690/0024e51Ozy6SpxsXTf086&69035

http://s4/mw690/0024e51Ozy6SpxvgZy3c3&69036

http://s6/mw690/0024e51Ozy6SpxyL8SV35&69037

http://s5/mw690/0024e51Ozy6SpxCivd294&69038


http://s15/mw690/0024e51Ozy6Spyf64348e&69039

告别云冈石窟,再瞻仰一遍这座著名的露天大佛。

(介绍资料根据云冈石窟导游图和百度摘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