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乌山:摩崖石刻和名亭

标签:
李阳冰般若台铭天章台寿字石道山亭曾巩 |
[
一个人的旅行·旅行日记
http://s2/middle/70ef3d14xa3ddc60f6de1&690乌山:摩崖石刻和名亭" TITLE="【福州】
4月13日
福州城中心的乌山、于山和屏山,呈三足鼎立之势,据说位于乌山路的“乌山”风景最好。
上了乌山,第一感觉就是山体呈灰乌色,这大概就是山名的来历吧,因为乌山又叫“乌石山”。但还有别的说法,一是山上有一个“鸦浴池”,据记载,过去每到黄昏,“群鸦乱浴于此”;二是传说仙人曾在此山射乌鸦。看来这座山过去乌鸦很多,山名取乌鸦的“乌”字也符合实情。今天我游山约两小时,已经看不到乌鸦了。乌山在宋代还曾称为“道山”,是因一位福州郡守程师孟认为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相比美,便更名为“道山”,并请福州前任太守、著名文学家曾巩作《道山亭记》,使这座山声名更著。
乌山高86米,山石的乌色不象是天然生成,似是因长期水浸苔长,使表面变化所致。
山上林木郁葱,奇岩秀拔,亭庙掩映,摩崖刻石丰富多姿,形成山石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交相辉映。
摩崖石刻有200多处,篆、隶、楷、行、草诸体皆备,唐以下许多名人都留下手迹。其中以唐代李阳冰篆于大历7年的“般若台”铭最古,刻于3米多长的岩面上。李阳冰是大诗人李白的族叔,以篆书著名,与秦代李斯并称“二李”。文字内容表明他当时的官职是著作郎兼监察御史。
http://s2/middle/70ef3d14xa3ddc8be2a31&690乌山:摩崖石刻和名亭" TITLE="【福州】
其余石刻以宋代和元代至元年间的较多,字体较大、比较醒目的有“道山亭”、“天章台”篆字,“寿”字草书等。天章台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吟咏“晚凉上乌山,置酒天章台”诗句的所在。
http://s10/middle/70ef3d14xa3ddcab5b7d9&690乌山:摩崖石刻和名亭" TITLE="【福州】
http://s1/middle/70ef3d14xa3ddc9b24620&690乌山:摩崖石刻和名亭" TITLE="【福州】
山上有几个亭子,都很有纪念意义。“道山亭”,造型端庄,纹饰华美。亭下石壁上刻曾巩《道山亭记》全文,楷书工整秀雅。曾巩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门生,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曾任福州太守。
http://s1/middle/70ef3d14xa3ddc712dd00&690乌山:摩崖石刻和名亭" TITLE="【福州】
“黎公亭”,在“黎公岩”边,长方形,是为纪念明代抗倭名将黎鹏举所筑。
双檐浅蓝柱的“先薯亭”,看去很平常,却记录着一段为百姓造福的故事。据亭旁碑文介绍,明万历年间,闽籍归侨陈振龙和福建巡抚金学曾,从菲律宾引种番薯成功,并大力推广,使正值饥荒的福州一带得以缓解。
。http://s6/middle/70ef3d14xa3ddccdaefe5&690乌山:摩崖石刻和名亭" TITLE="【福州】
http://s12/bmiddle/70ef3d14xa3ddc807016b&690乌山:摩崖石刻和名亭" TITLE="【福州】
山上榕树高大,“吕祖宫”、“武圣庙”等庙宇隐现于林木丛中
乌山上有“乌塔”,8面7层,与于山的白塔一黑一白相呼应。塔在山脚下一个漂亮的广场边,塔院荒落,似正在规划改造。http://s13/bmiddle/70ef3d14xa3ddcc23d51c&690乌山:摩崖石刻和名亭" TITLE="【福州】
http://s5/middle/70ef3d14xa3ddcb2fb3b4&690乌山:摩崖石刻和名亭" TITLE="【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