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传奇故事讲不完的金山寺

标签:
镇江金山寺法海白蛇水漫金山 |
[一个人的旅行·日记] [2010年·春:苏、浙、皖、豫]
乌鲁木齐--江苏
http://s5/middle/70ef3d14x976cb949e424&690
金山寺又名“江天禅寺”,东晋始建,唐代高僧法海开山得金,于是便称为“金山寺”,全盛时有僧人三千。我们久闻金山寺大名,是因著名神话《白蛇传》中有一段家喻户晓的“水漫金山”故事。
在火车站乘2路车,来到金山寺。山门前是座3开间规整大气的大石牌楼,柱子是方形整石,正中楼顶高悬康熙帝书“江天禅寺”竖匾,后面山门下部墙上镶赵朴初书“东晋古刹”大字石刻。
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殿堂高大,藻饰华丽,内供三世佛,两边的十八罗汉皆呈坐姿,神态、动作各异。三世佛后墙上是呈倾斜状的海岛观音图,海岛上接屋梁,有10米来高,岛上层峦叠嶂,密密层层地分布着佛国的各路神仙,很是壮观。后墙有4个圆窗,内雕佛教故事。
http://s16/middle/70ef3d14x9736a820f12f&690
http://s5/middle/70ef3d14x9736aece0674&690
顺右边路,不一会就到了山顶,最高处是一座大亭子,亭下是康熙帝御书“江天一览”碑。据说康熙帝游到这金山顶,称赞此处风景极佳,可以“江天一览”。旁边的大臣便请皇上留下“江天一览”御书墨宝,不料康熙帝写完前3字,忘记了“览”字怎么写,一位机灵的大臣连忙跪下,说“臣今见驾”,这一下提醒了皇上,才写出了“览”字,原来繁体的“览”字,是由“臣”“今”“见”3字组成的。
塔边墙上刻“天地同庚”大字,是湖南一个8岁孩子书写的,署名“湘乡八龄童李远安”。那座“金山塔”名为“慈寿塔”,就耸立在身边。下到塔边,从说明上得知,慈寿塔建于1900年,是当年的主持隐儒“托鉢修建”的,也就是募捐修建。塔为砖木结构,7级8面,高36米。每层开4门、设5个佛龛,周环以廊,有旋梯可登。也有说是为慈禧太后60大寿而建,寺名“慈寿”和墙上的“天地同庚”,都有祝贺慈禧长寿之义。
塔下并排着观音阁、佛印山房和钟楼,对面的堂内有五百罗汉金属画展示。
北宋的金山寺僧佛印是位诗僧,与大文豪苏轼是好友,两人经常在一块吟诗对句,流传着许多两人恢谐幽默的斗趣故事。
财神殿内立有3方乾隆御碑,是游金山的诗作。五方五佛殿内还有一横一立两方御碑,也是游金山诗作。都说有7方乾隆御碑在“夕阳阁”内,我怎么记得在以上两处看到了5方,是我记错了?夕照阁我没去,说不清楚了。
“法海洞”斜向地面,进洞后在尽头透过玻璃窗,只可看到法海的头部,可能是石雕的。从说明牌上才对真实的法海和尚有所了解:法海本姓裴,是唐宰相裴休之子,因好佛出家为僧,来到金山在此洞内打坐修行。见山上寺院荒废,便燃指一节,誓兴殿宇。挖土时获金数镒,报官后呈送皇帝,令返金建寺,寺院建成,法海却不知去向。看来,法海不但是一位能开山苦修的虔诚和尚,还是位品格高尚、功德圆满的高僧大德,这与《白蛇传》中一心破坏他人婚姻爱情的法海有着天壤之别。
http://s10/middle/70ef3d14x9736d217f6e9&690
http://s11/middle/70ef3d14x9736cfe35ffa&690
因金山山体不大,寺院建筑紧凑,所以参观用时不多,于是出寺后再绕寺走走。
寺北有不小的水面,水不深,水间有些堤垄,修了些小桥、亭子。山旁岸边,也有一些古代遗迹:“御码头”,在一座牌坊边,是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游金山的登岸处,附近有写着“龙舟驻跸”的遗址;“康熙南巡记略”碑,上刻《清史稿》记载的有关内容;“信矶”,是一块水边的大石头,据说附近水中有一只老龟,喜欢与金山寺的僧人戏耍,僧人每在大石边敲响木鱼,老龟便闻声游来,每次都很守信;白素贞与小青二蛇仙全身塑像,旁边的墙上用彩石浮雕着《白蛇传》故事;“白龙洞”,是山边一个不大的山洞,据说此洞可通杭州西湖的断桥;“玉带桥”,说苏轼与佛印打赌对句,结果苏轼把身上的玉带输给了佛印。人们知道后常找佛印看玉带,佛印怕看的人多把玉带弄坏,就仿玉带样式造了这坐桥让大家观看。
http://s4/middle/70ef3d14x9736de5bd5b3&690
http://s2/middle/70ef3d14x9736e2a67901&690
http://s3/middle/70ef3d14x9736e09085a2&690
因进寺购买的是60岁以上的半价优惠票,票上没印路线图,进寺后也没看到游路提示,回到住处后,拿出来时所带金山资料,想看一下哪些地方没游到,糟糕,竟遗忘了好几处该看的地方。一是观音阁内,有“金山四宝”: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玉带就是所传苏轼的玉带,金山图为明代文征明所绘。当时看到了观音阁,一想里面可能只有菩萨像,就没进;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曾在金山附近以400名兵力,与一万金兵激战,其夫人梁红玉亲自擂鼓助阵,这就是流传久远的巾帼英雄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故事,据说擂鼓的地点在金山的妙高台,我竟没注意到妙高台在何处;还有一处“中冷泉”,号称“天下第一泉”,在金山西一公里处。可我在寺西溜达的时间也不短,就没看到有游客往中冷泉方向走。
据说金山原是长江中的一座岛屿,因山形似荷被称为“水中莲花”,因江水北移,光绪年间便与陆地相连,现长江水是在3公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