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下之人

(2023-09-13 13:54:35)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

文化

自费出书

分类: 好书推荐
水下之人

编辑推荐
  90后牛津青年学者吕晓宇跨界*部小说,回望“我们这一代”之作。
一个极具开放性和私人性的独特文本。一部寻找和记忆之书。一曲关于友谊、青春、成长和理想的挽歌。一部献给世界青年的未来之书。融合侦探解谜、政治理念、科幻元素、历史解读于一体,展现了作者跨越东西方的广阔视野、渊博的学识和极强的文体驾驭才能。
  如果不再讲述,我们人人都是“水下之人”。
那些消失的、被遗忘的、淹没的、漂泊的人,经过讲述,再次被发现。一切的未尽之处,构成了我们存在的证明。
  我们若有所失,我们无所依凭。“我们的生命,作为幸存者,不断地被审视。”
失踪者的生命遗痕与幸存者迥异的命运彼此交错,再也没有一块安全之筏,能让我们抵达彼岸。
  一部寻找和记忆之书。 
穿过记忆风暴,游走在历史的褶皱里,不断寻找、重访,试图找到一条唤醒真相的道路,完成对不可纪念之物的纪念。
  一个极具开放性和私人性的独特文本。
口述、访谈、新闻报道、独白、时事评论、诗歌……多重语体结构并置,打破虚构与非虚构界限,以文学书写最大程度迫近混乱时代缝隙中的“水下之人”。
  一曲关于友谊、青春、成长和理想的挽歌。一部献给世界青年的未来之书。
海外求学的炽烈,真理的探索、爱的狂热,友谊破裂的哀伤,成长的痛苦,志业的选择……命运分出的不同岔路,终会在未来汇合。面对不同国家和族群,面对21世纪人类共同困境,唯有联结,才能创造新的可能。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陌生人“消失”和“进入”的始末。
2069年,“我”在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夏天,无意中发现了L的手记。“我”把这份手记作为史料,后来又把它作为谜题,企图勾勒出L的一生。小说以现在(2069年-2075年)和过去(2014年-2015年)两条并行的时间线交织叙事,融合口述、访谈、自白、时事评论等多种形式,在虚构的历史维度上,通过L及他的各位同学在时代转折点上的个人行动与其境遇,展现了21世纪世界青年一代的境况,及个体与现实、历史的对峙与妥协,书写了在混乱时代缝隙中的“水下之人”。

作者简介
吕晓宇,1991年生,湖北武汉人,青年作家、学者,英国牛津大学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员,曾供职于联合国,从事冲突协调和国际发展的工作。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冲突、国际关系理论、全球人类学。长期进行评论和非虚构写作,作品见于《单读》、《小说界》、洛杉矶书评中国频道、《三联生活周刊》、澎湃新闻、《卫报》(The Guardian)、《外交家》(The Diplomat)等。2022-2023博古睿学者。出版有《利马之梦:晓宇的拉美笔记》。 

目  录
目录
事先说明
1 (2014年9月) 共产厨房 The Communist Kitchen
1.1 (2069年9月)
1.2 (2069年9月23-24日,墨西哥城)
2 (2014年10月)流放在北方 Exile in the North
2.1 (2069年12月)
2.2 (2069年12月15日,牛津)
2.3 (2024年1月)
3 (2014年11月)露西之死 Lucy is Dead
3.1 (2070年3月,2073年4月)
3.2 (2070年8月23日,达累斯萨拉姆)
4 (2015年12月-1月)河中央 In the Middle of the River
4.1 (2071年4月)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事先说明
怎么讲这都是一本奇怪的书,奇怪的开始,奇怪的结束。书的起源是2069年在牛津圣安东尼学院做访问学者的夏天。那年的夏天奇热,和往年的英国很不一样。老碰上能源紧张的断电,空调也没什么用处。我到了图书馆,把外套脱了,只穿背心和裤衩。除了偶尔写论文的学生,倒没什么打扰我的人。战后的大学安静和沉闷,和我上学时熙熙攘攘的氛围完全不同。我不知道现在的学生,一天闷在自己的隔离房间里干些什么。即便我穿得很少,就差光背了,汗还是止不住地往下掉,让人想起在德里的夏天。每到中饭,吃过自带的营养剂,我就会到地下藏书阁去转一圈。地下室保留了战前的模样,据说它当年还被当作是临时的防空洞,救下了三四个学生的命。它是学院里唯一没法用电梯的地方,要绕一圈狭窄的锈铁楼梯,走下去。书架紧紧挨在一起。要是找书,就转动上面的手柄,地板和书架发出吱吱的声响。简直是一个老古董,被时间抛弃的机器。他们试了很久,也没装上电梯。要是碰到腿脚不便的学生要查书,图书管理员便下楼亲自拿取,爬得气喘吁吁,一嘴不满的嘟囔。我很久没有听到真人的抱怨和骂骂咧咧了。战后大家习惯了沉默。总之,我下来并不是为了找书,只因为这里是午后最凉快的地方。我翻一些发黄和散着霉气的旧书、旧地图,打发一个小时,然后重新回到案头。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1.
只要你的护照没什么毛病、只要你的国家是个正常国家,你登上飞机,亲友就在那一端。边界是假的边界,边界是虚妄的,边界就是被用来刺破的,你能理解吗。那时候的边界现在看来是假的,它被认为是即将过去和消失的,不过是提供小打小闹和拌嘴的主题而已。人们和所谓的边界感调情、戏耍、做爱,借此认识对方。
2.
即便如此,我还是从那些对话里受益匪浅,他成功地说服我摆脱了对历史观的迷恋,去用崭新的眼光看待正在发生之事。这不是说我们面对的全新之物,而是说如果我们要做到和过去不一样,就要发现要百分之一的变化,占据主动,领导细微的变化,把那个变化的所属权变成自己的。这不是他说的,这是我的理解,这成为了我的方法。我在战争中明白了,冲突是所属权的斗争,所属权的再分配,你要是忘不了你想拥有的,就没法阻止战争。
3.
我们的状态,说明系统已经出了问题。每个人又十分坚信,这是他们的个体问题,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缺陷,要去自我提高和优化。每个人怀有一份侥幸,觉得自己能成为系统里的获胜者,一个偌大的仿真积分游戏。可笑是不是,大家都怪自己不够好。想起来我们受得洗脑可真够彻底的,还是以自由的名义。要是怀着一点浪漫和热忱,就要经受被抛弃的恐惧。人们会说,你看,大好的前途生生地被弄砸了。而我,已经算是玩砸过一回,好不容易又爬起来的。我发现比药品酒精和暴力更危险的东西:主流价值。
4.
我从离开牛津就没见过他了。你为什么要找他?哦哦,原来这样。我想他是有些特别,在当时我以为会见到更多和他的一样的人,但事实上没过多久,那种人就销声匿迹了。我不知道我能帮你多少。你不介意我坐下来说吧?谢谢。我的腰椎不好,它总是发出响声,肩膀也酸,胳膊抬不起来。我没有打过仗,身上的毛病却比爱德还多,你说世上是不是永远存在着匪夷所思的不公。L和我不熟,你说他写到我,我还有点惊讶,当然,也惊讶有人对我们那一段时间的历史感兴趣。历史?我竟然不自觉地用了这个词,看来我们已成为过去,离化石也不过是一步之遥。那时候,我们都很年轻,充满气力,又十分迷惑,到处乱撞,像是要找一条路子。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jwtxbooks.com
投稿邮箱:178721100@qq.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北去来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