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词典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文化自费出书 |
分类: 好书推荐 |

编辑推荐
1. 韩少功经典长篇代表作 典藏纪念版
2.入选《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
3.以南方乡村的独特语言,传达广袤中国默默无言的民间世界
4.这本获奖的小书当然不是真正的“词典”,这本书只是一本小说……像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它对生活中各种现场、细节、差异、个别、另类、模糊性的守护,也许只是重申怀疑的权利,让人们的定见向真相的更多可能性开放。——韩少功
内容简介
1个虚构的小镇,155个词条,《马桥词典》以别开生面的词典形式集录马桥人的日常用词,用方言叙述地方小镇连串的传奇、各色人物和风俗情景。“任何特定的人生总有特定的语言表现。”《马桥词典》里关于时间的词条,显示了马桥人锚定特殊时间节点的多种方式,反映了他们独特的时间观和历史观;由民俗日常追溯当地历史和家族的渊源,通过语言窥探人类文明史中原始而野蛮的时代。
作家对语言的特性和功能有深刻而切身的体会,且杂糅了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的种种学识。虚拟的一个村庄、一部词典,真实的中国农村的生存境况,马桥的语言就是马桥,也渗透了马桥以外任何一处中国的村庄。《马桥词典》透视了一个民族生存挣扎的真实情状,挖掘了民族苦难的历史根源,同时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面,可以说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中国农村的又一途径。
作者简介
韩少功,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主要文学作品有《韩少功系列作品》(九卷)、《韩少功作品系列》(十卷),含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报告政府》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日夜书》等,长篇随笔《暗示》《革命后记》等,长篇散文《山南水北》。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等。有四十多种译本在海外出版。
目 录
《马桥词典》条目首字笔画索引
一画
一九四八年(续) ·158
二画
九袋·120
三画
三毛·256
三月三·011
三秒·366
亏元·446
马同意·299
马桥弓·012
马疤子(以及一九四八年) ·134
马疤子(续) ·148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博识的、有趣的、聪敏的、迷人的以及文笔优美的中国观察,我们绝大多数人从未见过,或者是视而不见。——《亚洲书评》(Asian
Review of Books),2003
人们很少看到这种集可读性与娱乐性于一身的高质量小说。总之,这本书无愧为经典之作,初读时你会被它新颖的形式吸引,读后方知其深邃的内涵非同寻常。——温特顿(Bradley
Winterton),美国评论家,2003
《马桥词典》是罕见的小说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能力,直接而简洁地捕捉人们的注意力。这是一种伟大而引人人胜的小说写法,具有令人惊吸的准确表达方式和演奏家一般的精准控制。——恩纳德(
Crister
Enander),瑞典评论家,2009
在线试读
人是有语言能力的生物,但人说话其实很难。
一九八八年我移居中国的南方之南,南端的海南岛。我不会说海南话,而且觉得这种话很难学。有一天,我与朋友到菜市场买菜,见到不知名的鱼,便向本地卖主打听。他说这是鱼。我说我知道是鱼,但请问是什么鱼?他瞪大眼睛说,“海鱼么。”我笑了,我说我知道是海鱼,但请问:“是、什、么、海、鱼?”对方的眼睛瞪得更大了,显得有些不耐烦。“大鱼么!”
我和朋友事后想起这一段对话,忍不住大笑。
海南人有全国的海域,有数不胜数的渔村,历史悠久的渔业。我后来才知道,他们关于鱼的词汇量应该说是的。真正的渔民,对几百种鱼以及鱼的每个部位和各种状态,都有特定的语词,都有细致而准确的命名,足以编出一本厚厚词典。但这一切绝大部分无法进入普通话。即使是收集词汇多的《康熙字典》,四万多词条也离这个海岛太遥远,已把这里大量感受和经验排除在视野之外,排除在学士们的笔砚之外。当我同这里的人说起普通话时,当我迫使他们使用他们不太熟悉的语言时,他们就只可能用“海鱼”或“大鱼”来含糊。
我差一点嘲笑他们,差一点以为他们语言贫乏。我当然错了。对于我来说,他们并不是我见到的他们,并不是我在谈论的他们,他们呕哑嘲哳,叽里哇啦,很大程度上还隐匿在我无法进入的语言屏障之后,深藏在普通话无法照亮的暗夜。
他们接受了这种暗夜。
……
方言当然不是的障碍,地域性也不是语言的属性。在地域性之外,语言起码还有时代性维度。几天前,我与朋友交谈,感慨交通和通讯手段的发达,使人类越来越强化了横的联系,在不久的将来,可望基本上铲除文化的地域差别,但新的麻烦是可能扩大和加剧时代的差别。地球村居民吃同样的食品,穿同样的衣服,住同样的房子,流行同样的观念,甚至说同样的语言,但说不定正是那时候,五十年代的人了解三十年代的人,二〇二〇年出生的人要了解二〇〇〇年出生的人,竟像眼下中国人了解英国人一样困难。
这个过程其实已经开始。所谓“代沟”不仅表现在音乐、文学、服装、政治等方面,也开始表现于语言——要一个老子完全听懂儿子的用语,常常得费一把老力。“三结合”“豆豉票”“老插”“成分”……一批词汇迅速变成类似古语的东西,并未退出日常生活,仍然流通于某些特定的交际圈,就像方言流通在老乡圈。不是地域而是时代,不是空间而是时间,正在造就各种新的语言群落。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jwtxbooks.com
投稿邮箱:178721100@qq.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