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向火星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文化自费出书 |
分类: 好书推荐 |

编辑推荐
埃隆·马斯克亲自授权并推荐:“读读这本书。”
作者深入内幕,大量一手材料成书:作者跟踪采访SpaceX,深度接触马斯克和初创团队全部36位成员,包括已离职到竞争对手公司的人,描写了SpaceX初创团队鲜活的群像,讲述了这家公司的传奇故事。
关于埃隆·马斯克,你想了解的方方面面:与他一起工作是什么体验,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方式,他无与伦比的说服力,他为什么对年轻人有强大持久的影响力,他如何塑造团队并激励成员……
那些选择跟马斯克一起工作的年轻人,他们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选择又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什么?
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廖理、“中国版SpaceX”深蓝航天创始人霍亮、真诚投资创始人李剑威作序推荐
登上美国亚马逊“传记回忆录”榜单,英国、美国亚马逊近全五星好评。
内容简介
这是对埃隆·马斯克和SpaceX公司初创时期艰难岁月的记录。跟马斯克一起工作是什么体验?本书讲述了36位初创成员与他共同疯魔、此生难忘的飞天故事。
2000年年底某天,29岁的埃隆·马斯克和好友阿迪奥·菜西聊创业时,说到自己一直对太空有兴趣。当晚他翻遍美国宇航局官网,发现美国航天业在阿波罗登月后毫无作为。马斯克决定为这个行业带来突破——他要去火星,就从造火箭开始。
2002年5月6日,SpaceX成立。马斯克投入1亿美元,能支持三次火箭发射。公司官网上写着:“我们正在寻找全世界的人才,以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项目,终实现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的目标。”业内无人看好,就连初加入团队的几位高管也不真的相信马斯克能造出火箭。
2008年8月3日,第三次发射失败,资金耗尽。就在这样的时刻,马新克和团队用仅剩的零件组装好后一枚火箭,进行了第四次发射。
SpaceX团队所有成员全心全意关注着一个共同目标。他们加入马斯克的团队,加入他看似疯狂的火星移民计划,终于终实现了步的重要突破——
2008年9月28日,“猎鹰1号”火箭成功发射。
作者简介
艾瑞克·伯格
专注于航天业报道的资深记者,采访过包括NASA在内的众多行业巨头,以及阿波罗计划宇航员奥尔德林等重要人物。曾获得美国国家太空协会的太空先锋奖,入围普利策奖决选名单。
自2015年开始报道SpaceX,得到马斯克亲自授权,采访过所有重要员工,以获得的大量一手资料写成本书。
目 录
序章(2019年9月14日)
创业初期(2000年9月—2004年12月)
梅林发动机(2002年8月—2003年3月)
夸贾林(2003年1月—2005年5月)
次发射(2005年5月—2006年6月)
卖火箭(2002年8月—2006年8月)
第二次发射(2006年3月—2007年3月)
得克萨斯(2003年1月—2008年8月)
第三次发射(2008年5月—2008年8月)
八个星期(2008年8月—2008年9月)
第四次发射(2008年9月28日)
步履不停(2008年9月—2020年5月)
结语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SpaceX采取的是迭代式设计方式,很快从概念设计进入制造和测试阶段,发现漏洞早做调整。这种方式能大大提高开发效率,但需要企业容忍失败,因为这意味着要在原型机中捕捉产品缺陷,可能会付出更多的资金代价。这是一家有进取心、有魄力的创业企业。
——廖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了不起的事业往往开始于有些疯狂的愿景和目标。马斯克决定投身航天事业后,就独自踏上了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旅程,在沿途不停寻找同行的伙伴。
——霍亮,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深蓝航天创始人 CEO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摘自《德克萨斯(2003年1月—2008年8月)》
2006年春季学期的课程刚一结束,邓恩就把行李塞进自己的丰田皮卡,驱车整整24个小时,从加利福尼亚州一路开到了得克萨斯州的麦格雷戈。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得克萨斯州小镇,非常寂静,只有一个交叉路口,路边有许多皮卡车和一些褪色的广告,还有必不可少的DQ冰激凌店。几乎每一个得克萨斯州小镇上都会有一家DQ冰激凌店。抵达麦格雷戈之后,邓恩先是穿过了一个工业园区,然后驶入一条通往SpaceX试验场的长长车道,那里有一个测试台和一座碉楼。2006年时那里还没有警卫室,也没有大门来阻挡,肉眼可见的地标就只有那座三脚架测试台。邓恩抱着敬畏的心情向试验场靠近。“我感觉自己好像是来到了精英联盟的总部。”他回忆道。
那年夏天,公司里人人士气高昂。马斯克期盼着能在当年底或2007年初完成“猎鹰1号”的第二次发射任务,动力系统团队有许多工作要忙。负责二级火箭的工程师们很快就会把红隼发动机运到麦格雷戈,然后一级火箭也要经历一系列深入测试。所以这注定是一个忙碌又炎热的夏天,白天漫长炎热,夜晚忙碌无眠。
在二级火箭发动机抵达麦格雷戈之前,邓恩有一星期左右的时间来适应这里的环境和试验场设施。他和试验场的其他人不仅要与得克萨斯州的野生动物斗智斗勇,还要抵御炙热难挡的天气。该地区在7月底到8月初的日平均气温可以达到98华氏度(约36.7摄氏度)。2006年夏天,从7月12日到8月27日,麦格雷戈试验场里的温度计水银柱只有6天没在100华氏度以上。
工程师们将红隼发动机送到了麦格雷戈,以便在“猎鹰1号”下一次发射之前对其进行测试。发动机拆封之后,工程师团队就开始夜以继日地鼓捣硬件。“这就是现实中公司做事的速度,”邓恩回忆道,“那是我次体会到SpaceX的工作日程可以有多紧凑。”
截至2006年,动力系统团队已经日益壮大。每天早上8点左右,二十几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通常会忙碌到午夜之后,这就是麦格雷戈平平无奇的一天。每当有发动机运抵现场,技术人员会先在一个小型厂房里进行初步检查,确保运输途中没出任何差池。随后,他们会给发动机添加一些零件和仪器,以便在测试中得到各种数据。在完成了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技术人员会将发动机吊装到测试台上。这个高耸的平台可以固定住发动机,同时也配备了管路系统,用来向发动机输入推进剂并带走废气。平台上还有无数的连接线,用来获取发动机性能的数据。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jwtxbooks.com
投稿邮箱:178721100@qq.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
前一篇:故宫文物南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