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是真的吗

(2023-04-13 09:49:04)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

文化

自费出书

分类: 好书推荐
这是真的吗

编辑推荐
想要避免成为乌合之众,首先就得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各行各业有成就感的人,几乎都练就了一身独立思考的本事,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判断。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市面上大多数同类书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既艰涩又难懂,且少有读者能够真正花时间和精力研究明白那些复杂艰深的论证和推导。本书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一种评估证据和区分证据证明力强弱的方法,教我们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判断一个观点是否准确,是否可靠,是否值得相信。

在本书中,批判性思维是一项可以通过练习熟能生巧的技能。通过刻意练习这项技能,帮我们成长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一个有见识的人。

 
内容简介
对一个观点展开批判性思考的关键,在于评判证据,证据的证明力强弱决定着一个观点的可信度。作为一套评估证据的方法,批判性思维是一项可以通过练习熟能生巧的技能。
本书聚焦社会学领域,从批判性思维论证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开始,着重阐释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观点进行思考和判断。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缺陷的论证、因对世界的理解不同而造成的认知偏差、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导致的理解偏差、由于证据的无效性导致的推理谬误,以及由观点发表者个人偏见造成的认知局限等主题的论述,帮助读者掌握对观点展开批判性思考的规则、方法和技巧。

作者简介
美  乔尔·贝斯特(Joel Best)

美国特拉华大学社会学教授。著有畅销书《该死的谎言与统计》《社会问题》等作品。

目  录
第一章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论证
第四章 社会科学的逻辑
第五章 权威与社会科学论证
第六章 作为社会世界的社会学
第七章 研究取向
第八章 措辞
第九章 问题与测量
第十章 变量与比较
第十一章 趋势
第十二章 证据
第十三章 回音室效应
第十四章 棘手的研究主题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第一章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我们可以提出质疑:如果所有人都认为某种东西是好的,或许是因为这些人对它的定义是不同的。“批判性”(critical)一词可以承载许多不同的含义。我记得有一次当我讲到批判性思维的积极面时,有一个学生惊恐且反感地说:“啊,我才不想当一个批判者!”但确实有社会学教授曾大胆地宣称他们信奉“批判性种族理论”,或者“批判性动物研究”,又或者……(你懂这个意思就行)。这种语境下的“批评性”一词通常表达的意思是他们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与某种自由的、进步的、激进的、左翼的政治观点是一致的。实际上,他们使用“批判性”一词就是为了标榜自己与另一学派的不同,“指控”现有的研究方法。尽管他们认为,采用了“批判性”的研究方法可以让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但是这并不是我想用“批判性思维”一词表达的意思。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第二章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
1. 提供基本信息的根据(ground),即“现在下雨”;
2. 将得出的结论正当化的理据(warrant),即“我们也不想被淋湿”;
3. 结论(conclusion),即“我们应该等到雨停再出门”。
批判性思考就是评估或评价论证的可信度。例如,在思考约翰的论证时,你可能会问:是不是还在下雨?是不是雨大到不方便出门?是真的怕被淋湿,还是存在其他更紧迫的原因需要马上出门?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也许会认为这一论证可信,并选择待在室内;或者你也许会认为该论证不可信,并选择硬着头皮外出。
因为一切论证均包含根据、理据和结论,所以要做到批判性思考,就要对每一项要素进行评估。根据是描述事物性状的断言。在约翰的论证中,根据就是直截了当地断言“现在下雨”。要评估这一断言的可信度,我们可以观察外面是否真的在下雨,或者我们可以讨论一下雨下得有多大,或者讨论一下到底下的是“什么雨”——是茫茫烟雨,还是绵绵细雨,又或是淅淅沥沥的小雨,讨论一下是不是雨大到一定要待在室内。其他断言(比如,“贫穷由歧视和其他不当的社会安排所导致”,或者“贫穷由鼓吹躺平的文化所导致”)
可能需要各种更为复杂的证据支撑,包括案例、统计数据、定义等。此外,针对这类表示根据的观点,存在着多种评价方式:该观点看起来真实吗?是否已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该观点?证据看起来很有力,还是有弱点?是否还存在其他我们想要知道的信息?论证的根据可能十分复杂,包含多个观点,但同时又可能有许多驳斥根据的理由。
理据说的是道理,涉及价值观。在约翰的论证中,“我们也不想被淋湿”这一理据将结论合理化。用批判性思维来思考理据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有时,理据是隐含的。例如,如果进行论证的人和听论证的人价值观相同,那么就没有必要把理据讲清楚。也就是说,约翰可能会假设,如果被淋湿可以避免的话,大家都不愿意被淋湿,那么他就不必再多此一举地将理据说明,而是会直接说:“既然现在下雨,我认为我们应该等到雨停再出门。”要对理据进行批判可能会令人不悦,因为一旦批判者所主张的价值观与论证者所持有的价值观不同,就可能会导致根本性分歧的出现。尽管如此,对于任何论证而言,理据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此外,和对根据进行评估一样,我们也可以对理据进行批判性评估。根据和理据构成了论证得出结论的基础,可以跟在“因为”或“既然”这样的标记词之后(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约翰说“既然现在正在下雨……”)。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huilanchuban.com
投稿邮箱:huilanchuban@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