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江南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文化自费出书 |
分类: 好书推荐 |

编辑推荐
我们要经历多少次脱胎换骨,才有勇气依从本心的选择?
清华大学教授、作家 格非代表作
一本写给失落者与焦灼者的告慰之书,照亮倦怠生活里的每一段夜路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亚洲周kan年度十大好书
一口气读完的经典之作,收获坚实口碑和无数赞誉
2023年精装典藏版,新增作者自序
她唯yi的伴侣就是随身携带的悲哀。已经失控了。每一个人不能连续思考五分钟以上,看不到五百米外的世界。
现在如果你问我,乌托邦是否还存在?我觉得可能存在,它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往当中的一个个瞬间:聊天很愉快,听到一首好曲子,写了几个我觉得美的句子……如果有乌托邦,这就是。——格非
内容简介
我曾经想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陌生人。把隐身衣,换成刀qiang不入的盔甲。一心要走到自己的对立面,去追赶别人的步调。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厌恶的。好像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什么都不想。渐渐地就上了瘾。自以为融入了这个社会。每天提醒自己不要掉队,一步都不落下。可所有的人都会掉队的。不是吗?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春天的田畴不会真正荒芜。资本像飓风一样,刮遍了仲春的江南,给颓败穿上了繁华或时尚的外衣,尽管总是有点不太合身,有点虚张声势。你终归可以看到一辆接着一辆开过的豪华婚车——反光镜上绑着红气球,闪着双灯,奔向想象中的幸福。终归可以看到沿途巨大的房地产广告牌,以及它所担保的,“梦幻人生”。
作者简介
格非,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64年生于江苏。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2015年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望春风》,中短篇小说《迷舟》、《隐身衣》(2014年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意、日、韩等多种文字。
目 录
第一章招隐寺
第二章葫芦案
第三章人的分类
第四章夜与雾
媒体评论
《春尽江南》不是乌托邦小说,而是为乌托邦预作悼亡的小说。——王德威
《春尽江南》刺痛了这个时代我们精神疼痛的症结。——董启章
格非把一个雾霾的时代——肮脏、有毒、能见度低但又有些许诗意——写得准确、深刻、感人已经不易,更不易的是他正身处这个时代。——BTR
为何到了新世纪,桃花源便再不是一个政体、一个试验、一个愿景,而成了时间范畴中的蕞初,成了一去不返、惟少年时段可短暂栖居的空间。我们都不是诗人了,再或者,从来就都是假诗人。世界原本是可以对话的,却因为一些琐碎的原因,消失在黑暗中。它再来时,则灵动不成灵动,对话不成对话。往昔,zhi此变成一只被风遗弃的塑料袋。再也变不回来。蕞终家玉的信写得煽情,语词是那么“姚佩佩”啊,只可惜物换星移,当下已春尽,处处是流亡。——张怡微
这本书写的是爱与死亡,还有时代碎片的折射。——豆瓣读者
有些片段读起来像在看贾樟柯的电影。借着描写诗人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环境,蕞后还是落脚于爱情和死亡。——豆瓣读者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第三章 人的分类
绿珠将那些她所鄙视的芸芸众生,一律称为“非人”。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在端午看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依照自己的尺度,将人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种属和类别。对人进行分类,实际上是试图对这个复杂世界加以抽象的把握或控制,既简单,又具有象征性。这不仅涉及到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涉及到我们内心所渴望的认同,同时也暗示了各自的道德立场和价值准则,隐含着工于心计的政治权谋、本能的排他性和种种生存智慧。当然,如何对人分类,也清晰地反映了社会的性质和一般状况。
端午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开始向他灌输自己颇为世故的分类法。在母亲那里,人被奇怪地区分为“老实人”和“随机应变的人”。“老实”自然是无用的别名,而“机变”则要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生存策略。突击或龟缩,依附或背叛,破釜沉舟或丢卒保车,过河拆桥或反戈一击。这一分类法,与他喜爱的围棋,与母亲口中的那些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一样陈旧而古老。
宋蕙莲的来访,让家玉留下了不愉快的记忆。就像吃了一只苍蝇。不仅仅是因为那天晚上,她在无意中撞见了端午和绿珠。她对蕙莲开口闭口“你们中国人”一类的说法怒不可遏。在她看来,宋蕙莲乐于用“中国人”和“非中国人”这样的分类,来凸显自己过时的优越感,来表达对自己同胞的嘲弄和蔑视;而事实上,当她在美国或西方世界四处演讲、骗吃骗喝的时候,她所蔑视的“中国身份”,正是她招摇撞骗的唯一资本。在她的英文随笔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中,她不仅成了杜甫和李白的“直接继承人”,成了专制政治的“敏锐观察家”,甚至通过杜撰某些政治人物的私生活及种种骇人听闻的“轶事”,来取悦她的那些外国读者。
说到对人的分类,家玉的方法与众不同。
那天晚上,孩子早早睡了,他们坐在餐桌前闲聊。难得有时间坐在一起。用考究的紫砂壶泡茶。磨磨嘴皮子。享受静谧。
家玉的观点是,人只能被分成两类:“死人”或“活人”。所谓
“三寸气在千般好,一日无常万事休”。在“活人”中,还可以进一步加以区分。享受生活的人,以及,行尸走肉。她说,这个世界的悲剧恰恰在于,在日趋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我们不得不强迫自己忘记人的生命会突然中止这一事实。有些人,连一分钟都没活过。
“我自己就是一个行尸走肉。哎,古人的话,总是那么入木三分。行尸走肉,多么传神!”
在家玉的分类法中,“死人”,居然也可以分为两类。死亡一次的人。死亡两次的人。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huilanchuban.com
投稿邮箱:huilanchuban@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