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在生长

标签:
自费出书快速出书18846166899 |
分类: 好书推荐 |

编辑推荐
笑果文化官方重磅新书!“脱口秀不是段子,是你被生活猛烈撞击后发出的笑声。”
梦想与坚持、迷茫与困惑,他们的故事,是这个时代每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我在生活中有很多不能表达的东西,没有可以表达的渠道,没有可以沟通的人,才会想去上台,跟一帮不认识的人去讲述内心最深的焦虑和困惑。”
“我在里面找到了自己。”
从无到有,再到文化现象,他们的坚持与努力成就了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也成全了他们的梦想
超30位台前幕后人员心声袒露,脱口秀行业发展史全梳理,内容产业生态现状和未来发展全探索!
从“平地抠饼”到“人人都能说五分钟脱口秀”,“做行业”一直是他们最大的现实主义,也是最大的理想主义。
“仅关注内容肯定是死路一条,必须构建全产业链”,文化从业者都该看看的经验宝典
本土原创的出路是什么?观众期待哪些?人才的吸引、管理与持续孵化?城市与文化的共生共荣关系?“脱口秀
”的新型营销局面?……
脱口秀,改变了我们什么?
以自嘲作表达,是这一代年轻人消解沉重命题的方式——引入经济学、文化学、传播学学者视角,全面剖析脱口秀内在的真实与解构精神。
内容简介
2011年,程璐到香港看栋笃笑演出,“结束的时候下楼梯还在笑,感觉快要跌下去了”,那时他有了个判断:脱口秀在中国,一定可以做起来;
2012年,程璐、海源给《今夜80后脱口秀》投稿,赚到300元稿费,他们受邀到上海共创,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李诞、建国等人,几年后,有了笑果文化;
2017~2019年,《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横空出世,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真正理解了脱口秀是什么,线上的巨大推动力,让中国脱口秀在短短十几年走过欧美百年的历程;
从过去到未来,更多同道中人加入耕耘全国的俱乐部、开放麦、小剧场演出,踏踏实实做一些能够持久的东西,“做行业”一直是他们最大的现实主义,也是理想主义。
《笑在生长:让脱口秀成为行业》全景式记录了中国脱口秀行业发展史,通过深度跟踪采访、实地直击、大量一手资料,探索内容产业生态现状和未来发展,并解答了脱口秀对当下年轻人群的影响和改变。脱口秀在中国火爆的背后,除了从业者对内容的坚守,更有着脱口秀本身对于新一代年轻人价值取向的精准回应——用自嘲的方式,去消解生活中的沉重命题。
澎湃新闻资深团队进驻式追踪,全面客观梳理资料及深度采访,包括程璐、王建国、梁海源、杨笠、庞博、呼兰、颜怡颜悦、王勉、周奇墨、杨蒙恩、徐志胜、鸟鸟、小佳、豆豆等演员,叶烽、贺晓曦、咩咩、李诞四位笑果文化创始人,以及笑果文化的节目制作团队、线下演出团队,和全国各地脱口秀俱乐部创始人,共计30余人。
作者简介
徐萧
复旦大学史学硕士,诗人,澎湃新闻资深记者。入选《诗刊》社第36届青春诗会,出版有个人诗集《白云工厂》《万物法则》。曾获得第30届、31届上海新闻奖。
杨宝宝
澎湃新闻文化记者。有近十年一线文化新闻报道、编辑经历。曾获上海新闻奖、澎湃新闻年度副刊奖。
徐明徽
澎湃新闻资深文化记者。十余年行业报道经验,多次获得上海市级新闻奖、澎湃年度好稿奖。
目 录
序
观察世俗生活,享受美与欢乐
观众可能比表演者更好笑的时代
“归来者”黄西与北京的单口喜剧江湖
上海的脱口秀基因
他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中国的大卫·莱特曼
“你尊重内容,内容才会尊重你”
《 今晚 80 后脱口秀》不需要“元年叙事”
为什么是脱口秀这条赛道?
“中国的内容公司不缺好的内容,缺的是我这样的人”
“不存在本土改造,只有本土原创”
“为什么要让别人吐槽我”
从周杰到李湘,《吐槽大会》经历了什么?
当“洗白”之声不绝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序
观察世俗生活,享受美与欢乐
梁刚建
在我这个年龄层,说是脱口秀节目的粉丝,大家可能多少会觉得有点儿奇怪,但我的确是《今晚80
后脱口秀》和《吐槽大会》的忠实拥趸,每期必看。在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做新媒体发展讲座时,我力图将各式段子融入其中,以打造出一种“笑果”十足的脱口秀式讲座,即便不是每个包袱都能响,我也片刻享受于稀稀拉拉、来自局部的掌声。诚然,笑本身并不是目的,但如果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在一种轻快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新知,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脱口秀将幽默作为方法,将包狱作为“良药”,以此观照复杂的世事和人心,推动人们对当下社会进行解构与再认识。
它既展示了汉语的艺术性与可能性,又用独出机杼的思辨剖析生活百态,将才华横溢、类型各异的优质新人推到台前,贡献了大量金句、段子、热搜与名场面,鼓励人们用巧妙的方式对抗失序与无理,用豁达的态度笑对困顿与艰难。
——《新周刊》
——人民日报
——法制日报
——光明网评论员
——中国青年报
——梁刚建(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会长)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第1章
“没人看见草在生长”
差不多同一时间,比程璐大一岁的海源已经从医药企业跳槽到了保险公司;同样26
岁的王自健重新捡起相声,组建了自己的相声团体“北京第二班相声大会”;李诞正上大学二年级,为了看一眼阿城,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绿皮火车从广州赶到北京。
彼时,王建国还不叫王建国,他以另外的笔名在网络上连载小说,做着他的文学梦;后来被称为“脱口秀天花板”的周奇墨感觉自己的内向程度已经近乎病态;而杨笠刚刚考入北京服装学院,正在为无法融入时髦的同学集体而苦恼。
彼时,他们还不知道,几年后,一家叫“笑果”的公司会陆续找到他们,为了一个叫“脱口秀”的东西。
2007 年,香港出现了大概是华人世界最早的脱口秀俱乐部。这家名叫TakeOut Comedy
Club(外卖脱口秀俱乐部)的中英双语俱乐部由美籍华人Jami Gong
创办,在他的帮助下,深圳诞生了中国内地第一家脱口秀俱乐部——外卖脱口秀。
不过,这家脱口秀俱乐部诞生以前,脱口秀在中国内地并非一片空白,一些电视节目和个人表演已经在引进和融入西方脱口秀的形式了。其中值得一提的所谓“脱口秀”节目,当数湖南经视频道的《越策越开心》和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而个人表演则不得不提融合上海本地滑稽戏的脱口秀形式和黄西的英文脱口秀。
《越策越开心》是湖南经视频道在2002 年5
月推出的一档娱乐脱口秀节目,由在当地广受喜爱的主持人汪涵和马可主持。节目前后持续了14
年,深受当地乃至全国观众的欢迎,还曾获得2006 年《新周刊》中国电视节目榜最具民间智慧电视脱口秀奖,成为2007
年《综艺》年度脱口秀搜狐网络票选十强。
尽管以“脱口秀”节目获奖,但实际上它与我们今天理解的脱口秀不能等同,观众也并没有多大意识将其与脱口秀挂钩,只是将其视为一档与众不同的湘味综艺节目。整个节目分为前戏、歌舞秀、越播越开心以及嘉宾表演四大单元,选取流行元素、坊间话题,邀请知名艺人、特殊身份的行业人士,以及一些普通老百姓参与节目,通过影片桥段剪辑、方言笑话、短剧、访谈、音乐演绎等各种形式组合成一幕幕笑料频出的场景,这里面显然具有了很多今时今日我们所知的脱口秀元素。
与《越策越开心》差不多同时播出的《东方夜谭》,被誉为“内地脱口秀鼻祖”。《东方夜谭》以评述当时的社会热点、民生问题为主,主持人刘仪伟语言幽默、略带犀利,副主持小蔡插科打诨,二人的组合颇有相声中捧逗的味道。尽管有些探索性的意味,但这档节目在屡屡创造了此类节目收视神话的同时,也奠定了东方卫视做脱口秀节目的基础,直接或间接催生了此后包括《今晚80
后脱口秀》在内的一系列脱口秀节目。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huilanchuban.com
投稿邮箱:huilanchuban@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