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叔同传: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

(2022-11-29 19:50:36)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

自费出书

分类: 好书推荐
李叔同传: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



编辑推荐
纪念弘一大师圆寂80周年,《民国清流》作者汪兆骞先生追述弘一大师力作!

这部弘一大师的传记发韧于汪兆骞先生和著名学者邵燕祥的一次交谈。邵燕祥对汪先生说:“你应该写本李叔同传,他是风华绝代的才子,又是拈花一笑的云水高僧,他虽然可能不在乎身后的毁誉长短,但人们应记住这位大师。”

汪兆骞先生的独特经历让这部书有了别于其他关于弘一大师传记的感性温度。
汪兆骞的童年,是在天津意奥租界一栋意大利风格带花园的别墅度过的。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曹禺故居,都在这一片别墅区。他以这一童年百草园为圆心,辐射开去,与中国近代史的诸多闻人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和联系。汪先生就读的学校,出校门往北,一箭之遥便是粮店后街60号李叔同故居。
在本书中,作者从与李叔同亲友、学生的交往回忆中,寻访弘一大师鲜为人知的人生踪迹。

作者以心写史,致力于呈现李叔同丰富、复杂而和谐的精神人格,还原了他凡事认真、勇猛而精进的一生,摹画百年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的生动侧影。
他是林语堂、丰子恺、张爱玲等人推崇备至的心灵导师,鲁迅日记有载:“从内山君乞得弘一上人书一纸”,一个“乞”字对高傲的鲁迅,是罕见的;
他出身世家,其父与李鸿为同年好友,少年时便名动京津;
他才情绝代,是中国现代戏剧实践和现代美术教育的先行者,首开人体写生课,惊动各大学府;
他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的基础上,汲取西方音乐的营养成分,不仅带有音乐的现代技法,而且蕴含丰富的思想,一首《送别》传唱至今,仍不过时;
他的书法“弘一体”天朗气清,天地广阔,脱离了世俗的审美境界,达到了宗教与道德融为一体的境界;
他持律精严,力振戒律不修,僧格委地的颓风,用生命修佛,追求灵魂的大圆满,成为律宗中兴大德;
国难当头,他的一句“殉道应流血!”振奋中国僧俗界的抗战意志;
显示全部信息
内容简介
李叔同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开现代艺术启蒙教育之先河。他在国学、诗词、音乐、美术、戏剧、书法、篆刻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造诣,是一位中国20世纪前半叶光耀一时的艺术家和风华才子。后来,他斩断尘缘,又成为一位拔乎其萃的佛门代表人物,被誉为僧德昭昭的云水高僧。

可以说,无论入世还是出世,他都向世人呈现了他凡事认真、勇猛而精进的一生。

作者汪兆骞先生从与李叔同亲友、学生的交往回忆中,从纷繁庞杂诸多史料的考伪辨正中,寻访李叔同鲜为人知的人生踪迹,和隐秘曲折的心路历程,力图还原一个真实、有温度、去神化的弘一大师,呈现了他将丰富、复杂和谐统一于一身的人性特质,摹画出百年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的生动侧影。

作者简介
汪兆骞 

生于194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当代》原副主编兼《文学故事报》主编。中国作协会员。

代表作有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七卷本、《文学即人学》、《我们的80年代》、《启幕》、《别来沧海事》、《香盈碧莲花》、《春明门内客》等,深受读者好评。

目  录
第一卷 风华才子:李叔同的前半生
第 一 章  出身津门官宦家,乃父被尊“李善人” 002
第 二 章  有小忿不废懿身,兄长开蒙教小弟 020
第 三 章  写《辛丑北征泪墨》,风流才子醉红尘 036
第 四 章  探赜求学到日本,美术戏剧动东瀛 064
第 五 章  携日籍妻子归沪,执教办报入南社 090
第 六 章  浙江师范育良才,学堂乐歌唱中华 110
第 七 章  绝情断义弃娇妻,所积珍品赠友人 136

第二卷 云水高僧:李叔同的后半生
第 八 章  放教鞭皈依佛门,日籍伴侣悲离别 164
第 九 章  灵隐寺隆重剃度,法名演音号弘一 188
第 十 章  四十不惑苦修行,云水渐东血写经 19
第十一章  婉言微语批灭佛,晚晴山房白马湖 224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我曾经想过要当精神李叔同,不过因不信佛教,少了清冷之气,只能徒然高山仰止。他与天涯五友,还有别离歌《送别》,光听听故事,就无限苍凉。此君太难写了,汪老师竟然写了出来,很多内容都是真正的第一手资料,让人敬佩。
——王旭烽(著名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近日读汪兆骞先生新著《李叔同传》,终于使我在汪兆骞先生三月柳长莺飞般的文字行间里读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传记里的李叔同,一个有血有肉的李叔同,一个闪着文化精神辉泽的李叔同,一个灵魂高古的李叔同。
——牧夫(散文家、诗人)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即使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仍有人悄悄地流连于这温润清雅的文字里,如在大漠中邂逅绿洲甘泉。该词的作者李叔同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开中国现代艺术启蒙教育之先河。他在国学、诗词、音乐、美术、戏剧、书法、篆刻等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成为20世纪前半叶光耀一时的艺术家和风华才子。后来,他斩断尘缘,青鞵布衲,情系故乡,爱国卫教,普度众生,成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被誉为僧德昭昭的云水高僧。
因缘萍水,亦非偶然。我与李叔同结缘是在天津。余生也晚,20世纪中期,我的童年在津门意奥租界别墅里度过,负笈读书于由大佛寺改成的二十六小学。出校门往北,一箭之遥便是粮店后街六十号李叔同故居。更巧的是,同班中有李叔同远亲叔侄二人,语文老师曾与李叔同谋过面。于是,那座门口高悬“进士第”大匾的宅第就成了我的乐园。经岁月风雨的剥蚀,那个“田”字形有近百间房舍的清代院落,已经有些破败,但其昔日错落有致的遗韵犹存,精巧的垂花门、游廊、园林尚在,李叔同少年时的一些遗物仍存。有时,语文老师会带着我们到大院里上课,在李叔同读书的“洋书房”里教我们李叔同的诗和歌,如一湾流水、疏林晚钟、飘然落叶,让我常常泛起想象的涟漪。于是,我便有了与李叔同心灵邂逅的契机。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转学到北京六十六中学读高中,语文老师林逸君是佛学家、因明家、诗人和书法家虞愚的夫人,他们的两个女儿是我的同班同学。语文老师喜欢我,常常带我去她家里辅导写作。我便与虞先生熟悉起来,得知他20世纪30年代从厦门大学毕业后,一度师从李叔同学因明,习书法,得弘一法师真传。这让我对李叔同有了真切的认识。
到了大学读中文系,至我忝列文学队伍,阅读李叔同的诗文,烟云过眼,印象日深,更受到无形的陶冶。到青春不再,双鬓染霜,对李叔同的阅读,仍余情不了。每唱到“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时,便卷起对大师李叔同的无限怀念。李叔同在艺术园地的辛勤耕耘,在教坛鞠躬尽瘁的精神,节制淡泊、明其道不急其功的入世态度,踏实、持正、勤勉、厚容的心灵跋涉的文化人格,一直影响、激励我的人生。
但是,为李叔同作传,另有机缘。我完成七卷本《民国清流》后,赠书给诗人、杂文家邵燕祥老哥,请他指教。一次,邵燕祥夫妇请宴于新侨饭店,席间,邵燕祥突然说:“接下来,你应该写一本李叔同传,他是风华绝代的才子,又是拈花一笑的云水高僧,他可能不在乎身后的毁誉长短,但人们应该记住这位大师。”我表示自己智不能谋,力不能任,无法驾驭这一题材。邵燕祥老哥一笑:“下下人有上上智,《六祖法坛经·行由》里这么说。”
说实在的,这一题材对我太有诱惑性,历史为李叔同的传记留下了许多可阐述的空间,值得我去搏一下。
我在按计划完成并出版了《文学即人学:诺贝尔文学奖百年群星闪耀时》《启幕:中国当代文学与文人》之后,不揣简陋,在2021年10月初开始动笔,写作《李叔同传》。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huilanchuban.com
投稿邮箱:huilanchuban@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