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慢思考,快成交

(2022-11-22 17:51:32)
标签:

文化

自费出书

快速出书18846166899

分类: 好书推荐
慢思考,快成交

编辑推荐
1. 财富管理行业头部大V“加菲猫看世界”首部作品,10多年经验积累,影响十几万理财经理的工作笔记。
2. 给理财经理的职业精进指南。看清金融产品底层逻辑,掌握经营客户的方法和技巧,快速提升业绩。
3. 成为懂市场、懂投资、懂产品,又懂客户的理财经理,认识职业本质,摆脱“卖卖卖”的工作疲态,收获满满的职业认同感与成就感。
4. 韭圈儿APP创始人北落的师门作序推荐。

 
内容简介
业绩压力大、工作难度高、成就感和价值感低,是当前许多理财经理,尤其是新入行理财经理的困惑与难题。作者魏嵬,一位具有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领域丰富从业经验的“过来人”,在这本书中分享了帮助理财经理提升业绩又能获得成就感的工作方法。
回归资产配置的起点和财富管理的初心,理解工作的价值和底层逻辑,同时掌握客户经营的技巧,才是有效的工作方法。这本书通过介绍资产配置的本质、常见金融产品的底层逻辑、财富管理工作的要点,帮助理财经理重塑工作认知,获得职业价值感和成就感;同时,介绍了获得客户、经营客户的方法和技巧,助力理财经理提升业绩。

作者简介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知名自媒体大V“加菲猫看世界”,现任某公募基金公司总经理助理。十多年基金银行从业经验,经济学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FMBA,长期耕耘于零售金融业务一线。擅长将复杂的金融知识化繁为简,获得金融从业人员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 

目  录
第1 章 资产配置的起点是资产
  什么是资产配置: 从买基金和卖基金说起
  什么是资产: 核心是理解“一切收益有来源”
  债券资产的收益来源与波动原因
  股票资产的收益来源与波动原因
  来自熊市的基金销售经验
第2 章 多角度理解资产配置
  从实务的角度看资产配置
  从资产属性的角度看资产配置
  从家庭总资产的角度看资产配置
  从产品销售的角度看资产配置
第3 章 产品销售逻辑: 从资产角度出发
偏债混合基金: 关键在于解决客户的线性思维
基金定投: 在业务与效率中找平衡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站在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的中间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
主要是怕忘记, 尤其是怕自己忘了曾经对财富管理的思考和一点儿所谓的经验。事实上, 随着我在公募领域从业时间越来越长, 近几年受机构邀请讲财富管理时感觉越来越生疏, 许多案例都快忘了。所以, 我想还是静下心来写一写吧。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上半部分是对资产配置的理解, 核心其实就是一句话: 资产配置的起点是理解资产, 在这个基础上再谈配置。下半部分是对财富管理的认知, 核心也是一句话: 财富管理的初心是从客户利益出发, 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两句话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金融产品和压力很大的日常工作, 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波动和起伏不定的客户情绪, 我们往往会摇摆、怀疑和迷惘。强调起点与初心, 我更多地是想提醒自己, 不要因为走了太远, 而忘了因何出发。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那年、那猫、那些事儿——韭圈儿APP 创始人 北落的师门
和猫兄(作者网名“加菲猫看世界”) 认识多年, 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聚会上, 他变了一个扑克牌魔术, 看得我目瞪口呆。再后来, 应该是2017 年下半年, 我和他在北京东四十条地铁站附近的一个小饭店吃饭, 听他讲业务拓展的种种困难和迷茫, 我也帮不上什么大忙, 只能说几句安慰但没什么用的话。但在之后的一两年, 我不断听闻他在业务上的种种突破, 内心既惊讶又佩服。要知道, 那是基金销售市场最惨淡的时节, 尤其是2018 年股市不断下挫, 资管新规下财富管理行业同样在收缩, 他能带领一家新基金公司的零售业务取得突破, 让人刮目相看。那么, 他这个“魔术” 是怎么变的呢?
直到一年多后的某一天, 我接到了一个他的电话。“嗨, 哥们儿, 我过几天要在天津给× × 银行做一次全国性的业务培训要不要过来听听?” 我正好不忙, 就欣然答应。在一个大学校园的扇形礼堂, 我坐在最后一排听他讲了一个多小时的课, 只能用一个词形容——精彩! 他全程没有讲任何关于他们公司或者产品的内容, 只是一直在高能输出自己从业多年来对财富管理的总结和理解, 很多有趣的案例故事, 不时引得台下的观众哄堂大笑。现在他已经成为基金公司的高管, 讲课的时间可能被压缩了很多, 还好有这本书的问世。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节选自第7章“理财经理如何保持精进”第1节
明确提升的路径
理财经理的日常工作有一个悖论, 就是变与不变。不变的是工作内容以及日常流程, 每天都是一样的。变的是我们面临不同的环境, 尤其是资本市场。这会带来两个问题: 一个是, 如果每天的工作内容都不变的话, 很容易产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倦态; 另一个是, 如果关注的东西每天都在变化, 在专业上就总有一直追不上的感觉。实际上, 财富管理的本质和金融学的基本原理从来就没有变过, 真正一直在变的是我们自己。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真正思考过财富管理这个工作: 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每天接触这么多变化, 是否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 我建议很多刚入行的理财经理多问一些为什么。比如, 为什么财富管理这么火热? 哪些金融学的原理是自己忽略的? 想不明白的问题, 我们是否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 10 多年的从业经历让我觉得在书里越来越能找到答案。所以, 我们更应该做的, 是去溯源。
如何在看似重复的工作中快速精进呢? 首先, 利用复利思维和时间价值。金融从业者对复利应该是很了解的。所谓复利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每天进行自我迭代, 与原来的自己每天有不一样的地方。既然我们每天干的事情是一样的, 那么能不能明天干的事情比今天干的多一点点? 这就像很多喜欢健身的朋友做卧推一样, 初始的目标不大, 但是每天比前一天多做一两个, 坚持下来, 力量也会有非常大的变化。虽然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一样的, 但当每天都能自我迭代, 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 即使短期看不出变化, 但长此以往, 我们就会变得非常厉害。好像一个武侠小说的主人公在深山老林拜绝世高手为师, 十年练剑早已觉得稀松平常, 下山之后才发现一身本领已天下无敌。这一切的核心是, 我们得有意识地每天去练, 练到我们习以为常, 草木皆可为剑, 练到像杨过一样每天晚上在寒冰床上睡觉都能增进内功, 练到形成自己的框架之后, 任何简单的信息经过大脑都能成为工作的素材。
为什么花同样的时间, 有的人成功了, 有的人还是毫无进步呢? 问题就出在是否动脑。我常说, 动脑才是体力活儿, 直接背话术、念稿子去营销客户, 看起来一天的工作很累, 但这只是体力上的累, 睡一觉就好了。真正的累, 是去想每一天的变化到底是什么。以银行一线支行为例, 你每天思考哪个指标要完成、怎么完成, 比闭着眼睛闷头干要累得多, 但前者的价值显然远大于后者。不要用身体上的勤奋去掩盖脑海里战略上的懒惰。
另外, 动脑容易让人陷入痛苦。遇到问题反思一下, 一不小心就会自我否定, 觉得自己这也没做好, 那也不行。许多人也就放弃了。多年以来, 我发现人的思维分两种: 一种是不习惯动脑的封闭型思维, 另一种是总在动脑的成长型思维。面对失败, 封闭型思维的人可能会说, “怎么可能, 不是我的问题, 我怎么可能会错, 我不听。” 成长型思维的人可能会说, “好吧, 我又学到了。”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huilanchuban.com
投稿邮箱:huilanchuban@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如去闯
后一篇:傅雷家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