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

(2022-08-23 17:27:32)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

自费出书

分类: 好书推荐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


编辑推荐
为读者量身打造的精神后花园。一本书,囊括了两三百部文艺著作、几十部高质量电影演出和优质展览,用它们点亮日常生活,在你的内心保留一小块关于文学和艺术的柔软之地。
把贾行家作为方法。不管是看世界的方法,还是视野、知识的扩展,不管是人文素养的提升,还是写作能力的提高,你都可以跟随贾行家老师,获得高手的方法论,不断精进自我。
视野的宽度、知识的深度、人性的温度兼具。书中会讲到古希腊哲学家西格尔,也会讲到民国时期的袍哥,还会讲到当下的杀马特和三和大神。贾行家老师是当今少有的宽度和深度兼备的青年学者,同时他并不傲慢,字体行间都体现着谦卑。
已有5万 得到用户走上这趟旅程。贾行家的视野、深度、同理心,以及独特而优美的汉语表达方式,已经得到了《文化参考》两季5万 得到用户的肯定和信赖。
 
内容简介
我们应该

怎样面对历史和未来?

怎样看待当下的生活?

怎样迎接衰老与死亡?

怎样走进艺术和文学?

……

本书是贾行家得到App年度日更专栏“文化参考”第一季的文本凝结,以诚恳态度、切身感觉和闲话口吻,和你进行九场自由延展的对话。

这些对话,既有社会思想、历史钩沉、人物解读,也有野史八卦、身在江湖,你可以通过这本书,领略文学、艺术、生活的万般景象,从中汲取平静的力量。

或许,它还能让你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点点小小的思考,在现实和文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这个嘈杂浮躁的世界,保留内心的一小块柔软之地。

作者简介
贾行家

作家,文字高手,著有随笔集《潦草》《尘土》。

得到专职作者,得到App“文化参考”“贾行家说《聊斋》”“贾行家说千古文章”等课程主理人。

专注于中国文化和文学研究。

目  录
自序
【上篇 关于历史、生活、当下和我】
第一场对话:今夕是何夕
人类不值得
时间的冤家
当下最难说
谁在掌管语言
只不过是早生十年
寻访杀马特
岂不怀归
实际上是呼救
第二场对话:无乡的乡愁
你的家乡在哪里
乡绅精神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自序

世上的书太多了,多到使我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有罪的事。
书有什么用呢?两三千年前为智慧定下意义的那些人,从悉达 多、老子、孔子、苏格拉底到拿撒勒的耶稣,哪里有今天这么多书可 读?我们大概正因为没有生在那个意义丛生的世界,才苦求不得,才不得不以阅读为手杖,想些道理,把念头写下来,产生新的疑惑来填 补虚无。我们不足以够到像星辰一样悬挂着的“道”,转而盼望用读 写的方式去追随,去保卫,去传递,去质疑……重要的向来不是书, 而是这平凡而自重的态度。
2020 年 8 月起,我在得到 App 开了一个音频专栏——“文化参考”。一年 260 期,每期 12 分钟,在我这里就是 3300 个字,找一个 文化艺术类题目,和我的用户朋友们讨论——虽然大概你早就知道这个题目,而且知道得比我更清楚。到了快满一整年时,攒了九十多万 字,挑挑拣拣,凑出下面这九篇。
容我解释一下。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实际上是呼救


网络红人庞麦郎的故事说短则短。2014 年,他因为一首《我的滑板鞋》成名,歌词还挺不错的,只是他本人实在没什么音乐和表演 天赋,之后的演艺事业一路下滑,被经纪公司放弃。有些小公司打算 出奇制胜,找他做代言,效果也很差。一开始还有观众来看笑话,后 来连看笑话的也没有了,大家只在网上看看他的奇言异行。比如,他喜欢编造自己的经历,人人都知道他生于陕西汉中的农家,但他非要操着陕西普通话说自己是台湾人,在英国学的音乐,还把年龄改小了 11 岁。 2021 年 3 月,庞麦郎的经纪人证明,庞麦郎已经因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被强制送进了精神病院治疗。
几年之后,当我们回顾 2021 年曾经发生过的文化事件时,需要 记住“庞麦郎”这个名字。他正是美国艺术家安迪 · 沃霍尔所说的“15 分钟名人”。在大众媒体时代,15 分钟足够让随便一个人成为名人。假如沃霍尔看到今天的短视频平台,会发现 15 分钟已经缩短到了 15 秒。精准的流量可以把一个普通人推到半空,但他可能永远没 法平静地落回地面了。我曾经在意外的情况下,做过一次小规模的、 15分钟的网络名人,结果我如同农贸市场里的母鸡一般惶恐,至今 还心有余悸。幸好我也在 15 分钟之后就被忘掉了。从那以后,我有点儿同情常年生活在聚光灯下的名人。
我想记住的不是庞麦郎这个名字,而是知道他后来的消息时,那种错愕和羞愧:我之前打开视频或者新闻,只是想看这个网络红人 的荒诞故事。就像使用微波炉,随手按一下,就立刻会有相应的功能 实现;再按一下,这个功能就关闭了。我对这台机器如何运作毫无兴 趣。这种态度,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才意识到当初自己当笑话看的,是一个正在一点一点陷入绝境的人。我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被这样对待,没有人应该被这样对待。
我向来景仰科技进步,如今却不得不说:科技对人类情感和思维的影响与改变,迹象很微妙,速度很疯狂。机器在变得人格化,人 则开始变得自动化了。据说那些最好用的社交和远程协同软件,都是 有严重的社恐倾向的工程师设计出来的。他们为了不面对面地和人说话,不顾一切地开发了许多高效好用的功能。这个观察实在有点儿道理,也让我怀疑,网络的最终形态,到底是人的连接,还是人的疏离?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huilanchuban.com
投稿邮箱:huilanchuban@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