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小纪: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

(2022-08-19 10:06:05)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

自费出书

分类: 好书推荐
人生小纪: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

编辑推荐
概括说来,我先后写了“思想史三论”“美学三书”“哲学三纲要”“伦理学三说”,加上《论语今读》,当然还有“康德书”和对谈等,“4×3+3=15”。多乎哉,不多也;少乎哉,亦不少。如此人生,而已而已。我的哲学简单用一句话说,就是要以“人活着”(中国传统的“生生”)来替代或超越西方传统的“Being”。对我的东西的现在,我很悲观;但对将来,我非常放心。

 

我一方面强调要继承启蒙,反对假“儒教”“国学”和各种反理性主义的理论学说之名来“蒙启”;另一方面我也强调要超越启蒙,主张以中国文化传统(如“情本体”),来纠正启蒙在根本理论和现实实践中的诸多缺失,以走出一条具有普世意义的中国自己的路。

 

我一生谈不上“中庸之道”,也不算是进取的“狂者”,最多不过是“有所不为”的“狷者”。我尝自省,这一生也算温良恭俭,以让为先,兢兢业业,直道而行;虽缺点很多,但从不敢心存不良,惹是生非。只由于性格孤僻,不好交往,便得罪了不少人。

 

富贵非吾愿,声名不可期,只有坚守自己的信念,沉默而顽强地走自己认为应该走的路。关键确乎在于“沉默而顽强”:盖非“沉默”无足以保身全生,非“顽强”不可以韧性持久。是以黄卷青灯,敢辞辛苦?任人责骂,我自怡然。我继续走我自己的路。

 

我从来不是要人帮忙解闷的人。我愿学鲁迅,死后还有人咒骂。

——李泽厚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亲切自然的对话体,讲述了李泽厚一生之经历、论著、思想、治学、交往等,试图探寻其独特的学思之路,读者从中亦能生动具体地感受李泽厚的人格魅力与鲜明个性。

本书形式虽“虚拟”,内容却很“实在”:主要源自李泽厚的各类论著、文章、书信等,经作者重组、拼接、整理,并由李泽厚多次修改、增删而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许多内容是作者与李泽厚在多年交往中独家掌握且首次披露的。此外还配有大量插图,多为首次公开,极具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马群林,男,1962年出生。李泽厚先生晚年友人。曾帮助李泽厚整理、出版多部论著,选编有《李泽厚散文集》《寻求中国现代性之路》《从美感两重性到情本体一李泽厚美学文录》等。

目  录
【目录】
李泽厚序

引子“一生简单平凡”
不喜欢谈个人 / 003走我自己的路 / 006

第一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930—1954)
一 “子欲养而亲不在”

五代之前不姓李 / 013一辈子的哀痛 / 018故乡印记 / 021

二 最恨虚伪
生活顿陷困境 / 023靳江中学片忆 / 024酷爱鲁迅与冰心 / 025最不喜欢的作家 / 029热衷于读词和填词 / 030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李泽厚序

有如本书编撰者马群林先生的“后记”中所说,并不存在这个对话。所以这本《小纪》应属于马先生的著作,而非我的著作。因为尽管所有对话大半摘自我的文章、论著、访谈、电子邮件、微信等,并经过我多次翻阅增删,但经由他编排、调整、拼接、撰写、改动,便不完全是我的语言、风格和口吻,而且有些地方半文不白,即他的口头语言和我的书面语言交错相接,有些地方虽属同一主题却是不同时期、不同重点、不同讲法的拼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总之,这本书不能算是我的书稿或著作,这是首先应该向读者交代清楚的。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huilanchuban.com
投稿邮箱:huilanchuban@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暮色将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