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整合力:能整合多少资源,就能干成多大事

(2022-07-28 10:51:58)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

文化

自费出书

分类: 好书推荐
整合力:能整合多少资源,就能干成多大事


编辑推荐
·乔布斯、马斯克、比尔·盖茨、稻盛和夫、任正非、雷军……这些人都拥有一种共同的能力,那就是懂整合。能整合多少资源,就能干成多大事!
·高度分工时代的人生跃迁指南。对内整合自己,对外整合资源。专业能力解决不了的问题,整合力可以!
·突破“能力陷阱”的操作手册。聚焦价值整合、工作方式整合、关系整合三大跃迁通道,提供70余种刻意练习!
·世界500强知名教头、杜克大学博士万达·T.华莱士全新力作。ABB集团、安联集团、英国石油、英国电信、 花旗集团等企业都在运用的人才开发思想

 
内容简介
所谓整合力,对内而言,是消除个体在意识、情绪、行为等方面存在的内耗现象,让自己能全身心地聚焦于特定的目标上;对外而言,意味着超越个人专业的限制,从全局层面统一各种外部资源,进而完成具有更高价值的任务。

很多人都拥有卓越的专业知识,并借此体现自身价值。然而,这种“依靠”往往会固化为“陷阱”,锁死个人的认知和行为习惯,并框定企业对个人的定位。
 
想突破这种局面,就要改变自身价值的基础,将“专业知识”替换成“整合力”。华莱士博士为此提供了70余种练习。通过这些练习,你可以快速提升自身的整合力。

作者简介
万达·T·华莱士(Wanda T. Wallace)
杜克大学心理学博士,领导力论坛公司创始人。其服务过的客户包括ABB集团、安联集团、英国石油、英国电信、 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爱立信公司、克莱斯勒、福特汽车、高盛、葛兰素史克公司、美国万国卡车、ITT、LG、美林银行、飞利普、普华永道等蓝筹公司。

目  录
部分 能力篇: 从“知识资本” 到“整合力资本” 
章 _ 专业知识:快速嵌入价值链的资本 002 
第二章 _ 能力陷阱:无法突破的职业天花板 021 
第三章 _ 整合者:调动自己也不懂的东西 034 
第四章 _ 自测:确定自己的能力类型 054 

第二部分 方法篇:逃离“能力陷阱”的三大路径 
第五章 _ 价值整合:更改贡献方式的 17 项练习 
第六章 _ 工作方式整合: 强化影响力的 34 项练习 
第七章 _ 关系整合:扩展关系网的 22 项练习 

第三部分 实践篇:既有专业能力,又有整合力 
第八章 _ 走出舒适区:先克服内耗,再寻找帮手 
第九章 _ 双重能力:在专业性的基础上整合 
致谢

前  言
茱莉亚又要迟到了,这可不是她的风格——她一向以准时要求自己。然而,先是她乘坐的国际航班出现了延误,接着她所叫的计程车被堵在了路上。算上这回,两个月内,她已经两次没能准时
参加执行委员会的会议了,而她本该在这个会议上汇报她负责的全球项目的消息。
她一时冲动,居然跳下了计程车,拖着行李箱一路狂奔。当然,让她恼怒的不只是堵车,也不只是迟到。“我该怎么做这份工作?”
她不知道该去问谁。
多年来,茱莉亚的领导权威建立在她无可争议的专业能力之上。这些年来,她一直希望在职业生涯中有新的突破,于是接手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然而,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新工作完全不属于她的专业领域。
她处于几个功能性部门交汇的中心,以此实施“敏捷”战略。她本该调动数据科学家、IT架构师和其他专家,但这些人并不直接向她汇报工作。另外,她也不了解这些人,她对数据科学和IT架构一无所知。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这本书很有针对性,而且非常实用。在阅读时,我的脑子里总会不自觉地浮现身边很多人的身影,包括我自己。对于那些愿意认真思考自身成长之路的人来说,他们真的有必要好好读读这本书。——希拉·汉,著有《高难度谈话》  
            
在社会高度分工时,专业人才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在《整合力》一书中,华莱士分析了这些人可能面临的困境,并提供了一套走出困境的方法。——多莉·丘格,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副教授              

这是一本关于人生规划的实用指南。如果你想成为更有价值的人,那么就必须走出围绕专业能力构建的舒适区,拥有应对更复杂问题的整合力。——约翰·默菲,贝尔直升机公司前首席执行官 
             
很多专业人才都会遇到职业瓶颈的问题。《整合力》能帮助这些人了解该问题,并掌握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利兹·华莱士,沃达丰新兴市场前人才主管

在线试读
第三章 整合者:调动自己也不懂的东西
---
然而,几种力量联合在一起,让总经理的数量越来越少。首先,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让公司更加重视一个人掌握的知识、专业技能和经验。其次,为了应对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几次经济衰退,各个公司都在强化自己的竞争力,它们往往会追求扁平式组织机构、减少等级制度,由此降低了中层管理人员的价值。“去层级化”成为流行语,机构精简横扫商业世界。百事公司(PepsiCo)和联合利华(Unilever)过去被视为培养总经理的
学校,如今其员工规模也只有时期的一半。再次,每次金融危机后,政府都会加强监管。为了让立法者、董事会及消费者满意,公司需要让专家担任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要的职位。还有谁比一个经验丰富且精通所在领域的专家更适合做领导呢?
这个趋势不断发展,终形成了现在的态势。综合型经理人越来越少,专家型经理人越来越多。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主管会告诉你,“成为通才”已经不再是进入高管团队的晋升途径,因为很多管理职位不适合只能提供管理能力的人。公司需要且重视的是深度的专业技术知识。
这很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公司通常希望专家在晋升过程中仍然能做出个人贡献。领导者有时会被称作“运动员/教练”或者“制作人/经理”,人们期望他们花费一部分时间(很多情况下是大量时间),既能创造价值又能进行管理。一个经理拥有13名下属,这13名下属又分别拥有各自的团队,这个经理可能仍然需要以个人贡献者的身份创造价值。
我随时都能见到这种情况。在伦敦的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里,部门主管(放到公司背景下,职位仅比首席执行官低一级的人)仍然需要亲自办理案件、处理客户的委托。还有一个例子,一家投资银行交易部门的专家型经理除了管理自己的交易,还要领导纽约、伦敦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办公室,而且她的老板不想让她放弃每天早上7点半到下午3点的日常交易操作。相反,他让她在交易时段外挤出时间进行管理。他提出的建议是“优先排序”,即“每天早上跟进伦敦和中国香港的办公室进展,大部分交易时段操作交易,剩余工作时间处理管理事务”。在他看来,她的专业能力过于宝贵,不应该把精力100%投到管理上。实际上,他的明确建议就是将80%的工作时间用在专业领域,20%用于管理。
这样的工作安排与人们过去对公司领导者的概念有着天壤之别。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经理人通常不理解外界对他们的预期,或不知道外界对他们的衡量标准。索尼娅的上司当然期望她能将自己的专业能力应用于新工作——特别是在确定战略时,尤其需要她的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huilanchuban.com
投稿邮箱:huilanchuban@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