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课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文化自费出书 |
分类: 好书推荐 |

编辑推荐
1.全面呈现在线教育平台“三节课”的核心做课套路。
本书作者是在线职业教育平台三节课的联合创始人与初创成员,他们根据以往大量的课程设计和制作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系统化、专业且人人可以学会的做课方法论。本书内容可以说是三节课的核心资产。
2. 1套设计模型、2种课程类型、4大实操步骤,提供全套做课工具。
作者在书中将在线课程分为两大类:知识小课和体系课程。运用他们创造的课程设计双钻模型,通过对四大做课步骤的细致讲解,为读者呈现优质在线课程的制作全貌。
3.书中含有大量讲课PPT示范图,有效帮助读者对比出自身的内容缺漏。
书中大量的讲课PPT示范图,均来自三节课优秀课程、热销课程的PPT,对做课的读者来说将有很高的比照学习价值。
4.助力个人打造可变现的优质在线课程;助推企业内部讲师的培养,形成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内循环。
对于那些职场达人和业务骨干来说,《做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打造优质变现产品的新方法。而对企业来说,《做课》可以作为企业培养内部讲师、提高内部培训课质量的指导用书,让听课员工学更有所获,也为企业沉淀自身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实在的办法。
5.知识管理领域、在线教育领域、互联网资深人士联袂推荐。
大学前执行校长马成功、三节课CEO后显慧作序推荐!
《好好学习》作者成甲、得到App“超级个体”主理人古典、《运营之光》《非线性成长》作者黄有璨、秋叶品牌创始人秋叶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做视频UP主、回答各个社交平台上的提问、创办自己的公众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知识分享的热潮中,有不少人从中变现,开启了斜杠生活。
你是否也想过给他人做分享,却觉得自己的经验没什么价值?你是否觉得自己一身技艺,却不知道该选择哪个来分享,也不知道怎么提炼和整合自己的知识才能吸引观众?如果你是公司的管理者,是否曾计划培养公司内部的培训师、明星员工来做课,而对方却因为觉得太麻烦而百般推脱?针对这些苦恼,三节课联合创始人布棉和资深课程制作人崔晓玲,根据丰富的做课经验,结合三节课的高分课程案例,整合出了一套体系化、易上手的做课方法论,轻松教会我们:
·如何从自己过往的工作经历中挖掘和提炼值得分享的知识与经验;
·怎样根据科学的做课步骤,循序渐进打造出一套完整的在线课程;
·怎样设定教学目标、编排教学内容、制作吸引人的课程大纲、设计讲课PPT、应用课程设计的技巧……做出学习者更需要、更想学的内容。
这是一本干货满满的做课指导书。不仅为个人创造了一个传递知识、内容变现的新途径,还可以作为企业培养内部讲师、提高内部培训课质量的指导用书,为企业沉淀自身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了实在的办法。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三节课联合创始人,该平台“产品经理系列”畅销课程讲师,累计设计了超过300小时的在线课程,有超过5万名学员学习。本书的课程设计方法每年帮助上千名讲师设计超过2000小时的课程。
独立课程制作人,三节课创始团队成员,在课程生产、服务、营销方面都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擅长挖掘讲师内容的亮点,找到课程的卖点。
目 录
前言
谁具备做一门课程的能力
讲师能做哪些课程
学员需要什么样的课程
课程如何生产出来
步:盘点知识资产,找出值得做课的方向
第二步:设定教学目标,明确给谁交付什么成果
第三步:确定课程结构,给予学员学习预期
第四步:设计学习体验,加强学员收获感
知识小课的设计过程
知识小课有哪些类型
知识小课步:盘点知识资产
知识小课第二步:设定教学目标
知识小课第三步:确定课程结构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这本书引用了大量三节课的实操案例和团队总结的经验。我想,不管是培训行业的新人还是资深从业者,都可以从这本书里获得自己想要的“营养”。
后显慧
三节课创始人兼CEO
如何帮助业务专家掌握经验萃取、课程设计的能力?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剖析了自己过往的亲身经历,把做课的问题简单化、清晰化,并形成规范的步骤,还配了大量具体的案例辅助理解,能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他们是充满诚意地在解决企业和讲师在课程开发和知识创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马成功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理事、大学原执行校长、《培训管理:从入门到精通》作者
我此前从没读过关于如何做一门课程的书,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三节课多年积累的做课方法论颗粒度很细,实操性很强。这让我想到,公司常常需要将骨干员工的经验沉淀为课程,但在如何做课方面却缺乏方法论,只能凭经验摸索。有了这本书,相信很多企业和个人,在做课的路上能少走弯路,更快进步。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前言
“我特别痛苦,领导希望我给部门同事分享工作心得,但我那么忙,光是做准备就得花费好几天的时间,我还要去完成KPI(关键业绩指标)啊!”
——某互联网公司的业务负责人
“我想在团队内部建立起互相分享的文化,但响应者寥寥。为此我建立了奖励政策,依然没有改观。后我亲自上阵为大家分享,可参与的人非常之少,而且来参会的人大部分在看手机、打电脑。”
——某互联网企业的技术部门总监
“我们团队的学习氛围很差,内部学习平台里的课程又老又旧,根本没有观看学习的价值。HR(人力资源)把线下培训录成视频传到网盘里,这些所谓的课程,我听5分钟就犯困了,HR还要求打卡,这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某大型企业的员工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错的案例,一些企业能在员工、分享者、企业自身三者之间取得有机的平衡,他们激励有经验的人充满动力地为企业生产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支持员工从有经验的人那里快速学习各种经验,而企业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努力为员工们营造出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这便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学习闭环,而整个闭环的关键是“课程内容”,促成闭环循环运作的“催化剂”是企业能否激励有经验的人通过更低的成本生产更优质的课程。
有经验的分享者恰恰是业绩非常好的业务专家。相比于做课程,他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提高业绩上,对他们来说,做课的时间、精力成本太高,听课者反馈又不明显,他们收获到的成就感也会很低,这就直接导致做课动力不足,从而造成了企业里高质量、贴合业务的课程匮乏,致使渴望提升技能的员工无课可学,形成恶性循环。
本书提供了一套可落地、易上手的新职业类在线课程生产方法,帮助企业的业务专家、有经验的个人轻松制作出优质的在线课程,这些课程既能为企业沉淀自己宝贵的经验,又可以让创作者支持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从而打造良性的循环。
本书的做课方法是三节课的教研同事们在生产课程的过程中,反复实践并沉淀下来的成果,希望这套做课方法可以促进行业内更多优质课程内容的产出。
本书不会介绍复杂的教育模型,甚至不会展开讲其背后的原理,而是给予工具、模板,帮助讲师尽可能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快速掌握做课的方法,并且顺利做出80分以上的课程。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huilanchuban.com
投稿邮箱:huilanchuban@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
前一篇: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沸腾
后一篇:北方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