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光的小说

(2022-07-11 10:39:28)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

文化

自费出书

分类: 好书推荐
发光的小说

编辑推荐
《2666》之后,又一部拉美文学新经典震撼来袭 

一本无法定义的奇书,乌拉圭鬼才作家莱夫雷罗扛鼎之作

25年来百大西语图书第6名(西班牙《国家报》)

Goodreads评分高达4.26

再渺小庸常的生活,也有如银沙般发光的时刻。

只要你用心发现,这本书真的会发光。 
内容简介
在这部身后发表的作品里,乌拉圭作家马里奥·莱夫雷罗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一项任务之中:他要创作一部小说,把某些非同寻常的、被他称为“发光”的经历叙述出来。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来他自己说的),但他还是尝试着去做了,成果便是这本《发光的小说》(由“奖金日记”和“发光的小说”两部分构成)。 

在本书一个又一个段落里,他历数着他看似庸常的生活,跟我们讲述起了他的怪癖、他的疑病症、他的广场恐惧、他的日夜颠倒、他对电脑的痴迷以及对梦的释义。他身边的女性们值得另辟一章,尤其是灵儿,她会给他做好吃的、陪他在蒙得维的亚散步、一同寻觅罗萨·恰塞尔的书及各种侦探小说。

爱情、失意、衰老、对死亡的恐惧、虚构的诗意与本质,所有难以描述的发光的经历:一切都被记录在了这部不朽的杰作里。
作者简介
马里奥·莱夫雷罗————作者 

(Mario Levrero,1940—2004)

乌拉圭作家,做过摄影师、书商、漫画脚本作家、幽默作家、字谜与智力游戏创作者,晚年还开办了一个文学工作坊。作为一名几乎无人知晓的小众作家,他却成了冣优秀的一众拉美文学作者心中不可或缺的大师与标杆,留下了《城市》《巴黎》《地方》《尼克·卡特在玩而读者被杀了我则在垂死挣扎》《一个无赖的日记》《空洞的谈话》《发光的小说》等作品。

 

施杰————译者

翻过几本书,都还可以的。
目  录
“发光的小说”历史前言

 

序:奖金日记

二〇〇〇年八月

二〇〇〇年九月

二〇〇〇年十月

二〇〇〇年十一月

二〇〇〇年十二月

二〇〇一年一月

二〇〇一年二月

二〇〇一年三月

二〇〇一年四月

二〇〇一年五月

二〇〇一年六月

二〇〇一年八月

 

发光的小说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三-四章

第四-五章

初领圣体

 

日记后记

 

译后记
前  言
“发光的小说”历史前言 

 

我还不能肯定,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缘由或是初的冲动,我开始尝试创作这部发光的小说,尽管它在章开篇就明确提到,那股冲动是源于某个令我魔怔的画面,而那个画面已经足够清晰,足够让读者们相信这初的说法了,我自己想必也对此深信不疑,因为无论是那个画面,还是它引发的魔怔(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它常来拜访,以至于我自觉是有些魔怔了),我都记得再清楚不过了。

我的疑问主要还在于,此刻当我回想起那时冲动的泉源,我的眼前却出现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画面,而从这会儿与我狭路相逢的这个画面来看,我初的冲动是源于和一个朋友间的一段对话。我曾向这位朋友谈起过一段对我至关重要的个人经历,并说到,要把它改成一篇故事会是多么的困难。根据我的理论,某些特殊的经历在它变质之前是无法被叙述的,人不可能把它落到纸上。而我朋友坚称,只要我原封不动地把那晚跟他说的写下来,我就能得到一篇不错的故事了;我不仅能够写它,我还有责任写它。

事实上,这两个画面并不矛盾;甚至说,只要认真读过章的开头,你就会认可它们,如今我在开始写这段文字之前刚刚把它细读过一遍。看来,这两条支流是从一开始就在的,但它们并没有混到一起,因为我在下笔之时尚未意识到,我恰恰就是在书写那段重要的经历。我讲到了那个穷追不舍的画面(这是在将写作所需的元素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进行陈列),随后又谈到了那个与之并行的渴望(就仿佛这是两码事似的),即书写某些被我划归为“发光”的经历。要到再往后几行我才自问道,这屈从于初的冲动所写下的东西是否正是我渴望书写的东西?可那段话丝毫没有提到我的朋友,这让我觉得有点儿不公平,哪怕他已经不再是我的朋友了,还满世界说我坏话(人家告诉我的)。现在想想,很可能那会儿的我是真心相信,创作这故事是出于我自己的愿望,而彻底忘了它其实是缘起于朋友的推荐或授意,或者说,强加给我的任务。

引起我注意的是,许久后的今天,我如此清晰地看穿了其中的因果关系:我朋友怂恿我写一篇我明知不能写的故事,且把它作为义务按到了我的头上;这番强迫仍然在暗暗向我施压;它被我的意识断然回绝,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开始以那个穷追不舍的画面的形式浮现在我眼前,同时狡猾地抹去了它的踪迹,毕竟强迫总会招来反抗嘛;为消除反抗,这个外来的义务化装成了内在的渴望,虽说原本渴望肯定是有的,我之所以会去跟朋友讲了那些,必然也是事出有因;或许我已经隐秘而敏锐地预见到,我朋友一定会想方设法逼着我做这件我觉得不可能的事的。我当时觉得不可能,如今还这么觉得,而不可能不足以作为不去做的理由,这点我原本就知道,只是我一直懒得去尝试那些不可能的事罢了。

 

也许我朋友是对的,可对我来说从来就没有易事。此刻,我见自己怀揣着伪装成回忆的想象,简单摹写着当时我讲给朋友听的故事,一字未改,同时验证着此举的失败;我见自己把或许承载着那故事的五六页纸撕成了碎片。这很有可能是段真实的回忆,因为我记得自己曾经写过那个故事,尽管现如今,我的稿纸上已经再没有它的痕迹了。所以那魔怔般的画面应该就是出自这里了,它指明了要成功写下那件事,我该如何摆正位置;而书写那件事的愿望想必也是出自这里,只是此刻它已变身为书写其他重要经历的渴望,就像是在分解任务,以便抵达我想写或该写的那件事:我或许已经写过它,但之后又将它毁掉了。我想说的是,这背后很可能存在这样的理解,即我写作的失败要归因于环境的缺失、让其增光的上下文的缺失、一种特殊气氛的缺失,而这种气氛是由大量的画面和词汇构成的,它本该将那件逸事对读者造成的影响放大数倍。

这就是我如何给自己找上的麻烦,因为所有这些环境,所有这些画面和词汇,渐渐将我引上了一条始料未及却十分符合逻辑的道路;这样的过程在我的主保圣人圣女大德兰的《灵心城堡》中就得到过完美的阐释,然而,光有阐释过程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明显不够的,人必须经历它们,只有经历才能学到,不过,也只有在经历的同时,人才会犯错,才会迷失方向。我觉得,在这些被我留下来的“发光的小说”的章节里,我几乎是在一开始就迷失了方向,而这五大章文字不过是在努力尝试找回迷失的方向罢了。努力尝试,是的,甚至还很值得表扬呢,尤其是当我们考虑到当时那些条件,它们一直伴随着这部小说,萦绕着它,后又将它腰斩。

 

我也该是被腰斩了吧,确实如此。在我着手写作这部发光的小说时所处的形势中,大部分行动必然都是与我当时将要接受的胆囊手术有关的。当我不得不承认这一刀在所难免时,我做的件事就是去和外科大夫商量,尽可能地推迟手术,他终同意往后延了几个月。而在这几个月里,我读完了被我拖了好久的几本书,我还全身心地投入了发光的小说这些章节如火如荼的写作之中。显然我是很怕死在手术台上的,我也一直清楚,写下这部发光的小说正意味着祛除对死亡的恐惧。我也想祛除对痛的恐惧,但没能做到。而对死亡的恐惧,我则是切实做到了;我不能说自己是从容不迫地奔赴手术室的,因为我还是怕痛,可当我写完了这五个章节(其实原本是七章的),死的念头已经不再让我颤抖了,虽然对死的恐惧还会时不时地闪现在我的脑海中,尤其是当我活得好好的时候,但在去做胆囊手术的路上,从这个角度讲,我是昂着头去的。与此同时,死亡的念头会刺激着我与时间赛跑,工作工作再工作,像发疯似的。我得以规整了我的一切,或者说我的文字,而其他的事则逐渐被我搁置一旁。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欠下了一笔债,对我来说很大的一笔债,以至于后来,我不得不去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

所以终的腰斩并没有在手术那天到来,但这手术本身也算得上是一次重要的“腰斩”——我没了胆囊;而更糟的是,我暗自坚信,我是受到了阉割。要到很久之后我才摆脱了这个秘密的想法(同时,秘密也就不再成为秘密了),起因是一个梦。在梦里,将我转诊至外科手术的那位女大夫将胆囊还给了我,它被封在了一个小袋子里,保存完好。我从没见过我胆囊真正的样子,而在那个梦里,它太像一根男性性器了。蛇咬上了自己的尾巴。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huilanchuban.com
投稿邮箱:huilanchuban@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铁皮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