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大变局

(2022-06-15 14:12:23)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

自费出书

分类: 好书推荐
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大变局
编辑推荐
拓展世界认知图景,读懂“一带一路”上的枢纽地区,关注近几十年中东的大变局。
中东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全球的交通枢纽和地缘政治的要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中东史一直是世界史领域研究和写作的热门题材。不同于市场上诸多关于中东历史的书,本书侧重于讲述近二三十年,尤其是所谓“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的历史轨迹,展现了中东在IS的冲击、大国干预、国内革命、全球化,以及传统和现代的拉扯下发生的大变局,是一本了解现当代中东的上佳读物。
全书先是从阿拉伯帝国、波斯萨非帝国、奥斯曼帝国留给当代中东的遗产切入,探讨了中东分裂混乱的深层历史原因,然后集中探讨了5个中东大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不同道路,以及它们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实行“伊斯兰主义”的伊朗、世俗主义的典范土耳其、被大国强行改造的伊拉克、在大国介入下陷入内战的叙利亚、革命后回到军人主政起点的埃及,5个国家,5种命运,混乱和动荡相似又相异。
中东离俄乌战场并不遥远,土耳其更是与乌克兰隔黑海相望,与俄罗斯有着几个世纪的恩怨情仇。土耳其积极介入俄乌冲突,在俄罗斯、乌克兰和西方之间左右逢源,俄乌已几度在土耳其举行谈判。未来,土耳其在俄乌冲突还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书关于土耳其的部分详细考察了近几十年,尤其是埃尔多安上台以来土耳其的外交政策,对于理解中东,尤其是土耳其与这场冲突的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全书从跨国史、现代化、全球化、文明史、地缘、能源等多个视角观察中东,提出了一些富有深度和预见性的观点:伊朗和土耳其已经成了主导中东地缘政治的两极,历史竟仿佛回到了奥斯曼帝国和萨非帝国争霸的时代;美国的页岩革命导致中东石油在全球政治中的地位下降;“后IS时代”,既要现代化,又不想失去伊斯兰色彩,重新成为困扰中东各国的主要问题……由于中东具有很强的对外辐射能力,全书更是将中东置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所探讨的问题也超出了中东的地理范围,尤其是探讨了中东移民对欧洲的影响。
国际上的中东研究长期被西方学者和中东本地学者垄断,但是,由于西方与伊斯兰世界从中世纪以来就冲突不断,西方学者往往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中东;而中东本土学者则可能在研究中投入了太多对家乡的感情。本书则站在一个中国人的立场看中东,更加客观中立,能够看到一些西方和中东学者看不到的“真面目”。本书是北京大学昝涛老师基于北京大学中东文明通识核心课“伊斯兰教与现代设世界”10多年教研经验写出。昝老师专攻中东研究和奥斯曼—土耳其研究20余年,精通土耳其语,具备日文、奥斯曼文与乌兹别克文等多语种文献阅读能力,曾多次赴土耳其、中亚、伊朗、日本、英国、美国等地调研、访学和交流,学术功底深厚,是写作这个主题的不二人选。
显示全部信息
内容简介
中东,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诞生了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孕育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大宗教,成就了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伟大帝国的辉煌。
然而如今,中东却成了动荡和战乱的代名词。宗教冲突和战争频发,民众抗议此起彼伏,恐怖主义肆虐。文明的摇篮如何变成了混乱的温床?
在《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大变局》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专攻中东研究20多年的昝涛老师,将为您揭开中东乱局的真相,探讨中东动荡的根源。全书从历史的视角切入,先是回顾了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和奥斯曼—土耳其文明给当代中东留下的遗产,然后从不同角度观察中东五个大国的现状:
伊朗,在经历了“伊斯兰革命”之后,仍在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拉扯下动荡不断;伊拉克,经过被美国主导的重建,前途依旧不甚明朗;埃及,经历了两次革命的冲击,竟又回到了军人主政的原点;叙利亚,在各大国的干预下,胶着了十年的内战还是看不到尽头;土耳其,在埃尔多安和正发党的长期执政下,开始怀抱着“新奥斯曼主义”去追逐自己的“大国梦”。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昝涛,北京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专攻土耳其近现代史、中东研究,精通英语、土耳其语,具备日文、奥斯曼文与乌兹别克文等多语种文献阅读能力,曾多次赴土耳其、中亚、伊朗、日本、英国、美国等地调研、访学和交流,已发表中外文论文数十篇,代表作有《现代国家与民族建构——20世纪前期土耳其民族主义研究》等。
昝涛老师在北京大学开设有“伊斯兰教与现代世界”“奥斯曼-土耳其史”“亚非拉近现代史练习”“民族主义研究专题”等课程,多次获得科研与教学奖励及荣誉。在教学和科研之余,昝涛老师还积极参与公共史学,通过“喜马拉雅”“看理想”等平台向公众普及土耳其历史、中东文明和全球史的相关知识。
 

目  录
序 吴思科
自序 v
引 言 何为“中东”? 3
第 一章 阿拉伯的故事 13
第二章 从奥斯曼到土耳其 29
第三章 伊朗的骄傲与“纠结” 65
附 言 分裂的中东 79
第二部分 从霍梅尼革命到“阿拉伯之春”
引 言 中东国家的政治合法性问题 85
第四章 伊朗的革命与变迁 89
第五章 外来势力主导下的伊拉克重建 113
第六章 埃及的两场“革命” 141
第七章 陷入长期动乱的叙利亚 163
附 言 中东政治变迁的一些特点 191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既有普及文化功能,又有学术贡献的好书。16世纪欧洲人由海路来中国通商与传教之后,一些士大夫开始对欧洲文明感兴趣。今天,任何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欧洲的历史文化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中枢的中东和拥有17亿人口的伊斯兰世界,却可能懵然无知。针对国人这种由“西力东渐”而形成的知识结构,昝涛教授精准地勾绘了“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变迁”。
——张信刚,香港城市大学荣休校长,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清华大学名誉教授
——马晓霖,国际问题专家,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
——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办人
——吴冰冰,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
——王献华,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所长
——崇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聘副教授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第三部分附言
所谓的“ 新奥斯曼主义”
历史地看,这些做法是土耳其在新形势下的一种自我调整。实际上,土耳其自冷战末期以来就在寻找新的国家定位。它原来是美国阵营抵御苏联的前哨,冷战的结束使土耳其失去了这样的地位。而且随着深度融入全球化,土耳其成为重要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它需要周边国家的原材料与市场。这样,土耳其当然越来越重视周边国家,尤其是中东伊斯兰国家,也包括巴尔干国家。由于这些地方曾经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因而,早在20世纪末,这些战略和政策导向就在土耳其国内被冠以“新奥斯曼主义”之名。不过,“新奥斯曼主义”这个说法被西方叫得更响是在21世纪埃尔多安领导的正发党上台以后。
对于所谓的“新奥斯曼主义”,笔者的基本看法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21世纪的所谓“新奥斯曼主义”是继承自冷战末期的厄扎尔的遗产。
(2)它并不是土耳其自我标榜的意识形态或主张,更多是外人所贴的标签。
(3)土耳其之外的人一般关注的是其在周边地区的积极的外交和军事活动,将其过度解释为一种土耳其要恢复奥斯曼帝国的野心。
(4)土耳其对外的积极姿态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更加关注伊斯兰世界,这反映出埃尔多安领导下的土耳其要成为伊斯兰世界领头羊的一种雄心,而这些地区也是其所谓“软实力”能够覆盖的地区。因而,跟宗教有关的敏感话题,比如巴勒斯坦问题、耶路撒冷问题、缅甸的罗兴亚人问题、欧洲难民问题等等,是这些年土耳其有意识加以操控的,这些都使得一些人认定土耳其在走疏远西方、回归伊斯兰的道路。而我认为,这代表了土耳其的多边主义外交政策,是土耳其摆脱向西方“一边倒”、谋求其地区大国地位的表现。
(5)在土耳其国内,它主要表现为对奥斯曼帝国极盛时代的怀念与肯定,尤其是要彰显奥斯曼帝国的胜利、伟大和荣耀,期望乃至煽动当代土耳其人以此为荣,使其在精神上恢复并达到所谓奥斯曼的水平。它包括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一些保守主义的举动,比如开放戴头巾的问题、领导人更多使用宗教话语进行政治动员,等等,而这些更加深了人们对土耳其所谓“伊斯兰化”、复兴奥斯曼帝国的印象,但目前这些举动仍局限于社会文化和价值观领域。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huilanchuban.com
投稿邮箱:huilanchuban@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