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病人家属,请来一下

(2022-06-01 15:30:08)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

自费出书

分类: 好书推荐
病人家属,请来一下
编辑推荐
1、作者王兴系上海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一线工作10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2、作者王兴从事科普工作多年,是头条、知乎签约作者,拥有众多粉丝。长期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明星演示嘉宾。
3、众多重磅科普作家推荐本书。

 
内容简介
家人得了癌症,我该怎么办?
如何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
如何跟医生有效沟通?
要不要告诉家人他得癌症了?
癌症病人饮食有哪些禁忌?
工薪阶层该如何有效应对癌症带来的经济压力?
什么时候该放弃治疗?
临终关怀该怎么做?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王兴。北京大学肿瘤学博士。先后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博士后、上海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多次受邀参加世界肺癌大会、美国胸外科年会等,并在大会发言。
长期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明星演示嘉宾。荣获《健康报》2017年度“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称号。
已出版作品有《肺话》《怪医笔记》《癌症病人怎么吃》《胸腺外科学》(英文版)等,其中《癌症病人怎么吃》还出版了繁体中文版。

 

目  录
生命,就是由一系列意外组成——与一名癌症病人女儿的书信往来
节 认识癌症:11 个你必须知道的科学知识 29
01. 癌症通识—它们到底从哪里来? 29
02. 肿瘤为什么难治疗? 30
03. 癌症会遗传吗? 31
04. 癌症发生的时候,有什么预警症状吗? 32
05. 癌症的发生将成为一个常态 33
06.“基因检测”到底要不要做? 36
07. 癌症能治愈吗? 38
08. 女性肺癌病人越来越多,原因是你想不到的 41
09.3 分钟看懂病理报告的秘诀在这里 43
10. 中药到底能不能治疗肿瘤 ? 47
11. 为什么说手术是治愈肿瘤的机会 ? 50
中国的癌症地图 52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当听说我们医院有一个从北京过来的“老北京”医生来面试的时候,我就有点好奇,后来听说他还写了不少书,又出版过小说,我就更感兴趣了。直到有一天,王兴医生拿了一本新书找到我,说是一本写给家属的书,我刚翻开目录,就被里面的内容设计深深吸引了。

都说医生难做,其实病人家属更难。面对庞杂的医疗信息,面对各地差异化的医疗水平,面对医生难以捉摸的脾气和性格,家属一方面要担心病人的疾病是否得到好的救治,另一方面还要解决疾病治疗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同时还要成为病人心理上的依靠。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我也经常会在走廊里看到失声痛哭的家属,抹抹眼泪笑着又回到病房陪伴自己的家人。我也一直在思考,能做点什么流程和管理上的改进,不仅能够解决病人的问题,也解决家属陪护过程当中的困扰。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科普书,不如说是从医生朋友的角度给一个好朋友的真诚建议。内容分四个部分,从信息、心理、经济、陪护四个方面,给家属全方位的科学指导。其中一章是关于“女婿”做决定的内容,读来甚是有趣。作为医生,有的时候只是给到家属建议,但是我倒很少考虑过,这个家属是女儿、女婿、儿子还是媳妇,不同的身份可能会有些微妙的差别。能够察觉到这一点,我相信王兴医生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一定是下了功夫去沟通和琢磨过的。

这本书有一个环节是一个病人的女儿和王医生的真实通信,你会发现,当医生成为朋友的时候,当家属完完全全信任一名医生的时候,即使这名医生提供的只有解释和安慰,对于家属而言也是莫大的帮助。医生把自己与一些家属的故事讲述出来,其他的家属看到之后,可能会从中受到些许启发,从而少走一些弯路,多做一些正确的、冷静的、合理的选择,帮助病人顺利地康复。也可能在病人离世的过程当中,帮助病人少受一些痛苦,帮助家属少留一些遗憾。这些都是作为医者的我们本应提供给病人和家属的,却又是在当下医疗过程当中经常丢失的一环。

经济其实是作为医生特别容易忽视的一环,在为患者提供医疗建议的时候,医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从医生和家属的角色来看,医生更能知道一种治疗的“性价比”如何,而医生站在病人家属的角度来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帮助家属做出的选择,是这本书给人的触动之一。科普是这本书的主要目的,但是这本书呈现的远不仅是科普,更多的是埋藏在字里行间浓浓的人文关怀。

从书的行文中也能感受到王兴医生作为一名优秀的小说作家所展现出的文学功底,读起来没有晦涩的医学知识,只有满满的诚意,因此特撰文以推荐,希望每个病人都能顺利恢复,希望每个病人的家属都能在人生无助的时候,遇到一个医生朋友和你一路同行。

上海市人民医院院长
郑兴东
2021.7.19

 

媒体评论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科普书,不如说是从医生朋友的角度给一个好朋友的真诚建议。医生把自己与一些家属的故事讲述出来,其他的家属看到之后,可能会从中受到些许启发,从而少走一些弯路,多做一些正确的、冷静的、合理的选择。这些都是作为医者的我们本应提供给患者和病人的,却又是在当下医疗过程当中经常容易丢失的一环。
——郑兴东 | 上海市人民医院院长


这本书聊的不是病该怎么治,而是治病这件事应该怎么办。书中富有温度的语言,相信可以帮助病人家属在慌乱当中平复下来,少走弯路,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张猛 | 腾讯医疗副总裁

这本书让你有机会接受一位医生无微不至的,如亲人一般的关照。除了诊疗方案等专业知识的分享,作者还从心态上、经济成本上、家庭沟通上,全方位地替病人和家属打算。这本书也让我从另一个专业的角度,学习到在严重身体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心理模型要怎样结合,带来更好的疗效。我们难以避免疾病,但我们一边接纳,一边治疗,一边调整。这本书里的知识,我们一起共勉。
——李松蔚 | 临床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学者

医学除了科学,还需要人文关怀。在陪伴病人就医的过程中,这本书将赠予你所需要的知识和温暖。
——菠萝 |知名科普作家

打开这本书,你会觉得像是坐在咖啡厅里,和你的医生朋友面对面地聊天。你们聊的不是病该怎么治,而是你更想知道的决策思路,换句话说,治病这件事应该怎么办。 
—— 薄世宁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知名科普作家

 

在线试读
节 认识癌症:11个你必须知道的科学知识
癌细胞从哪里来?
癌细胞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我们人体的细胞每天都进行着一组相似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分裂,以及不断地死亡。新生的细胞取代旧细胞的位置,让人体像一个机器一样运转。口腔或者胃黏膜的细胞,大约5—7天左右就可以完全更新一代;骨细胞,完全更新大约需要7年的时间。所有的细胞按照自然规律更迭着,才能让机体始终保持着的状态。
为什么细胞不能一直存活?
因为细胞的基因组本身就存在缺陷,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而失去优秀的编码能力,之后人体内的监察机构—免疫系统就会发现它们,并勒令它们下岗,让更加健康的细胞投入到人体的建设中来。
随着几万亿次的分裂,总会有几个细胞不听话,分裂成畸形的细胞,而它们会很轻易地被免疫系统清除掉。但是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增加,分裂次数无限地增加,总会有一两个细胞获得了不死的能力,且从样貌外观上和正常的细胞没两样,恰好躲过免疫系统的追捕,在一个僻静的角落里安静地活了下来。
等它繁殖到足够大的时候,即使免疫系统发现了它,也对它无能为力了。这个家族开始不断地开枝散叶,首先开始掠夺周围的正常空间,作为自己孩子的食物,这就叫做肿瘤的“侵袭”,之后开始向人体的各个部位输送自己的孩子,这就叫做肿瘤的“转移”。
那么……
我们可以把肿瘤的形成形容为一场演化的过程,这场演化就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体当中。每个正常的细胞都有一定的几率发生突变,所以,活得越久,分裂得越多,突变的次数也越多;经受的外来刺激越多(抽烟、饮酒),细胞损伤就越多,于是,我们会发现,老年人患癌几率。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有各种毒物、放射线接触史的人,患癌几率也大。
肿瘤细胞是一种变异细胞,它拥有无穷的分裂能力,但是丧失了分化能力,也就是说,这种细胞只能一分二、二分四,长成一团瘤子,而不能像我们人体正常的细胞那样,有一些组成眼睛,有一些组成皮肤。肿瘤细胞甚至摆脱了机体的调控,用机体的养料供给肿瘤,使之不断分裂。
肿瘤没有智慧,它只是有着超强的生命力,同一个肿瘤当中,每一个细胞恨不得都不完全一样,这样就能够保证在任何打击—例如化疗、放疗等—之下依然存活。肿瘤当中总有一部分细胞有着天然的抵抗能力,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去。所以,肿瘤的治疗才极为困难。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huilanchuban.com
投稿邮箱:huilanchuban@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