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自费出书 |
分类: 好书推荐 |

编辑推荐
回望70年代至80年代艰难岁月的长篇力作,比《活着》和《平凡的世界》更真实,也更励志。
阿来给予厚望的作家,国内重要文学阵地——期刊《十月》封面推荐
从大山中走出的杜阳林,作品根植于丰富充实的现实生活,行文间充满真情与质朴。兼之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敏锐,视角独特、充满力量。
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个人的奋斗史与“大时代”融合,写出乡村十年的转变。
人物对话中使用川北方言,字里行间可品味浓厚的四川地域特色。
真实的地方,虚构的人物,一个村庄折射出整个人类社会的善恶美丑。
“也许人年轻时,都会面对他自己的迷惘和困惑,如今年轻人的苦恼,和我们年轻时代也许有所迥异和区别,但那种“如同行走在黑暗隧道”的感觉是共通的。我们用自己的岁月经过摸索、试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道路,并不是说这条路适合于当下的年轻人,但这种面对困惑不退却的精神,在暗中苦苦护住一点光亮的执着,也许会为年轻读者带来一些启迪,一点鼓舞。”
——杜阳林
内容简介
《惊蛰》是四川作家杜阳林撰写的半自传体的长篇小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四川北部阆南县观龙村,少年凌云青聪慧早熟,坚强好学,但苦难却如影随形:寒冷和饥饿的折磨,乡邻旁亲的刁难与欺辱……十年岁月,几番生死劫难与惊蛰之醒,凌云青完成了野蛮的生长。时代的列车载着这个倔强少年和他沉重的过去,无可阻挡地奔向未来。
小说风格质朴,叙事语言融入川北方言,独具特色。整部作品通过一个农村少年与生活抗争的成长史,彰显了个体生命向善、向上的昂扬精神,同时也呈现了中国乡村大地上的人物群像和时代的惊蛰之变。
作者简介
杜阳林
四川省社科院城市文化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作协小说专委会副主任、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曾任《华西都市报》首席记者、部门主任,《成都女报》总编辑;作品散见《十月》《收获》《中国作家》《美文》《海燕》《湖南文学》《四川文学》《青年作家》等文学期刊;著有《惊蛰》《步步为营》《长风破浪渡沧海》等小说和散文集;四川南部县人,长居成都。
目 录
上
章...............................................................................003
第二章...............................................................................020
第三章...............................................................................035
第四章...............................................................................054
第五章...............................................................................065
中
第六章...............................................................................079
第七章...............................................................................098
第八章...............................................................................117
第九章...............................................................................134
第十章...............................................................................150
第十一章..........................................................................160
第十二章...........................................................................170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杜阳林凭借直觉写出了一部有力量的作品。写出了那一代人,同时也有非常独特的、带有强烈地方性的经验。
——李敬泽
笔下的人物十分过瘾,既有精准的‘新闻感’,又具温度十足的‘文学性’,他将二者天衣无缝地结合与呈现,处处闪烁着哲理之光。
——作家阿来
“惊蛰”——是一个时代环境的象征或隐喻,作者对这个时代怀有的情感、希望和巨大冲动跃然纸上一览无余。小说有主人公凌云青的成长史,是一个乡村少年的命运史,同时也是1970年代、1980年代之交的中国乡村史。小说展现的乡村中国的状况,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时代的列车载着这个倔强的少年和他沉重的过去、沉重的因袭无可阻挡地奔向未来——他不是要成名成家,不是要出人头地,他是要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个尊严不是个人的,同时也是家族的,是贫困的乡土中国的。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上
凌云青坐上了绿皮火车,但他并不知道,这趟远方求学旅程的尽头,命运会画出怎样的曲线。他的脸上尚未褪尽青涩,那双明亮的眼睛里,分明有着一份热切的期盼。
车轮轰隆向前,家乡风物一帧帧地消失于脑后。车身摇晃轻颤,父亲去世后的艰辛时光,犹如此刻车窗玻璃折射的微微反光,在这位十四岁少年的脑海中一幕幕闪过。
凌云青沉浸在过往的回忆中,像是和从前的自己,做一次郑重告别。
章
一
一阵撕心裂肺的号哭,打破了阆南县观龙村的宁静。那座四面漏风的茅屋传出的悲啼之声,瞬间揪住了人们的心。
在家午饭的一些村民小声嘀咕:凌永彬这样高高大大的一个汉子,咋个说走就走了呢?他这一撒手,苦了徐秀英和五个娃娃呀!
那一年的一月份,敬爱的周总理去世,村民们聚在晒场哭了一场。大人小孩的悲伤,让天上的月亮不复皎洁,拉了一朵厚云遮住半张脸。凌永彬又哭又喘、又抖又咳,旁边的人拼命捶拍他的后背,劝他莫要难过。哪晓得才几个月时间,他把自己也哭到了“那边”呢?
村民丢下碗筷拥出房门,相继前往凌家,帮忙料理一些后事。
岳红花冲在前头,跨进凌家门槛。徐秀英软瘫瘫地坐在地上,身体倚着床架那堵黑乎乎的墙。上官云萼正托起秀英下巴,含了口茶水,喷向她的脸。
上官云萼走哪儿都像清朝老爷们一样,右手托个小小的陶瓷茶壶,左手夹着烟卷。她这种派头,观龙村的女人们看了大为诧异,背后议论纷纷,当面却不敢冒句杂音。
上官云萼连喷了三口水,徐秀英悠悠地醒转,又扑向床沿,却扑了个空。上官云萼对她努努嘴:“老周把门板拆了,让你家老凌换过老衣,躺到那上头。”徐秀英“嗯”一声,忍住泪水,想掏出两句感谢的话,舌头却打了结,干干地吞了两口唾沫,软软地搭着上官云萼一条胳膊,站起身来,呆涩地望向她的孩子们。
凌家老大采萍刚满十三岁,套的褂子皱巴巴地箍在身上,粗布背带在她身后紧紧绕扎几圈,趴伏着头发稀黄的五弟云白。采萍承接着母亲悲痛欲绝的目光,不敢哭出声来。比她小六岁的采芹,像被忽降的变故压得年龄后缩了一截,六神无主的眼睛被手揉得通红。云白闭着眼睛,偶尔冒出两声啼哭,犹如小猫的呜咽,受到感染的采芹狠狠地打了个哆嗦。
云鸿和云青兄弟俩不知道去了哪里。秀英的眼珠木木的,仿佛要靠这一眼又一眼的“看”,才能将缥缈辽远的灵魂拉回来。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huilanchuban.com
投稿邮箱:huilanchuban@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