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人的世界史

(2022-05-05 11:56:06)
标签:

自费出书

快速出书18846166899

分类: 好书推荐
一个人的世界史



编辑推荐
知名学者余世存经典作品,时隔十年,2022年重版出来。
本书是余世存经典碎片化读史作品的修订版,书中集录了20世纪世界历史的几千个切片,展现了诸多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人物及他们的言行事迹,为读者展现了一部细节里的世界史。

这既是一部另类的20世纪世界简史,也是一部全新的20世纪人类简史。
本书作者以一位知名学者的独特视角梳理了20世纪世界发展脉络,用33个专题分门别类地展现了世界的发展和人类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做出的种种努力。作者不谈国家大事,不作古奥文章,不加主观评论,隐滚滚风云于平实的叙事之中,为读者预留了无限的思索空间。

本书将带领我们走进1000余位世界人物鲜为人知的日常生活,发现他们的可爱与热血。
本书所集录的1000余位人物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我们可以了解以往自己所熟知的政治家、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等知名人物鲜为人知的侧面,发现他们隐匿于盛名背后的可爱、幽默与热血,也可以扫除既有知识视野的盲区,认识一些熟悉领域的陌生人物,在充实自己知识库的同时,感知世界的文明状态。

本书适合每一个对世界怀有好奇心的读者阅读,在具有不同阅读需求的读者那里,它可以发挥不同的效用。
一方面,这是一本供大众享读的世界历史普及读物,文本诙谐有趣,无需史学基础,无需系统阅读,即便是历史小白,也能轻松读懂世界,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走进世界历史的深处;
另一方面,本书集录的大量历史细节,提供了一个逐步探索、层层深入的底本,有研究需求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理解或者兴趣,再次抓取、整合、充实,逐步完善、更新独属于自己的历史知识架构。

本书附录1000余位世界人物的简介,可随查随用。

作者新撰序言寄语读者,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认识世界,如何推动个体生命的完善。

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书签印有设计师专门为作者绘制的肖像简笔画及作者送给读者的寄语,方便实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有关1900年至2000年一百年间世界人物言行的精华集录。
    作者从中国人对世界的兴趣点与好奇心出发,以一个人内在需求的33种维度,用33个专题展现了20世纪世界史的相关内容,如人生、心智、天下、食货、逸闻、教言、文苑等,以平视人物的方式,碎片化地记录了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平民百姓等1000余位各界人士的言行事迹,极简地展现了世界历史的诸多细节。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世说新语》般的片段化表达,重现了世界人物在关键人生境遇中的抉择时刻,为年轻人重新理解世界、建立个体与世界的联系、找寻自我价值提供了一条新的通道。

 

作者简介
余世存,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北随州人,现居北京。
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公务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被称为“当代中国富有思想冲击力、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
代表作品有:《非常道》《微观国学》《老子传》《家世》《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一个人的世界史》《人间世》等。

 

目  录
饮食
男女第二
人生第三
临终第四
非命第五
明鬼第六
暴言第七
变异第八
隔膜第九
风格第十
良善第十一
兼济第十二
人论第十三
神伤第十四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一个人的世界史》再版序
余世存
2021 年 10 月写于北京
我们现代人几乎离不开手机, 这是我们个人抵达世界的通道。 但越来越多的人发现, 即使有手机这样先进的工具, 不少人仍生活在“山寨” 之中, 一些人跟他人、 外界几乎无法交流沟通。原因在于, 他的手机里的系统软件跟别人的并不兼容, 他在自己的系统里自得其乐, 甚至导致同一事件在他那里也出现了事实认定的不同, 他不思考其中的原因, 反而归罪于他人对事实认定的主观性、 偏见性, 等等。
系统软件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现象, 它既是我们生存的实喻,又是隐喻。 用网友们的话说, 现代智人的后人们在互联网上握手后很快形同陌路, 其实就在于他们各自的系统软件并不兼容。 而我们现代人之所以有终其一生学习的热情, 也在于我们意识到,我们各自归属的人类亚文化板块给我们早装置的系统软件并不是终的、 完善的或丰富的。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看到余世存的这本书,我是认可并赞同的。我们现在处在世界之中国阶段的入口处,我们理应对国际社会的人物故事如数家珍,他们跟中国的历史一道构成了我们的文明财富,熟悉、了解他们,将有益于我们自身,有益于文明的健康发展。
                                                                                                                                                      ——吴敬琏(知名经济学家)

这是一次关于历史和人类学的尝试——就中国读者所感兴趣的话题,编者呈现了“他者”中流行的、与中国人迥异的思维与观点。外国人也会觉得这部书非常有意思,因为它反映了一些中国人是如何观察外国的人和事的。
                                                                                   ——弗朗西斯科·郗士(欧洲学者、前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

        

在线试读
饮食(节选)
001 萧伯纳曾说,他的论敌有时仅仅由于他是素食主义者便感到自卑。萧伯纳把吃肉称作咀嚼动物的尸体,把打猎叫作残杀的兴奋。有一回因足踝扭伤躺在床上,医生要他吃肉,他回答说: “宁可死去,也不愿让肚子成为动物的坟墓。”
002 尼采说,在考察一切审美价值时,他使用的一个主要尺度是:“这里从事创造的是饥饿还是过剩。”
003 凡尔纳年轻时很顽皮,有一次他撞在一位胖绅士身上,道歉之后随口询问对方吃饭没有,对方回答说刚吃过南特炒鸡蛋。凡尔纳听罢摇头,声称巴黎根本没有正宗的南特炒鸡蛋,因为他就是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绅士闻言大喜,诚邀凡尔纳登门献艺。从此,凡尔纳就跟着这位叫大仲马的胖绅士,连吃带住,学习写作。
004 列夫·托尔斯泰在民众的生计问题上很纠结。一个寡妇来找他,他给她钱后激动地说:“我的天哪,她这一冬该怎么过呀——我给她的3个卢布能顶什么用啊!”他常独自去走访村民,回来就讲他们的饮食:“我到村子里去了一趟,我发现他们从早晨就吃干巴巴的土豆,一点儿面包也没有……”
005 马克·吐温应一富翁的邀请赴宴。主人为了炫耀其富,一一说出桌上每盘菜的价格。一盘葡萄上桌时,主人对来宾们说:哟,好大的葡萄呀!每颗值 1 美元呢!”客人们很快吃完了这
道菜,马克·吐温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说:“味道真美呀!请你再给我 6 美元吧,先生。”
006 奥地利歌唱家舒曼·海因克长得很胖,平时胃口极好,她毫不在乎别人说她好美食。一天,另一个胃口很大的贪食者走进一家饭店,看见舒曼·海因克正埋头进餐。正当她要吃一块硕大的牛排时,贪食者走上去问道:“舒曼,你一定不会单独把那牛排吃下去吧?”“不,不,当然不是单独吃。”歌唱家说完就咬了一口。贪食者大喜过望,以为会分享一份,但歌唱家说:“单独吃没意思,我要就着马铃薯一块儿吃。”
007 甘地说:“我觉得,当心灵发展到了某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将不再为了满足食欲而残杀动物。”“一个国家伟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可以通过它对待动物的方式评断出来。”
008 在一次星期日家宴上,美国力学家、航空工程专家冯·卡门教授在玻尔面前放了一个彩色酒杯,他给别人酒杯里倒满了法国白兰地,却忘了给玻尔斟酒。玻尔一边畅谈自己的原子结构理论,一边拿起那个空酒杯喝酒,他这样接连空喝了三次后,卡门教授再也沉不住气了:“玻尔,您喝的是什么呀?”玻尔愣了一下,再往酒杯里看看。“啊哟!”他惊奇地说,“我也奇怪,怎么一点儿酒味也尝不出呢?”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huilanchuban.com
投稿邮箱:huilanchuban@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