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自费出书 |
分类: 好书推荐 |

编辑推荐
战后德国“废墟文学”经典
内容简介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早期短篇小说集,收入作者1947年至1950年发表的作品,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对德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摧残和欺骗,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肉体和精神上无法抹去的创伤。
作者简介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成为“德国的良心”。代表作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女士及众生相》等。
目 录
目 录
在桥上................................. 1
长发朋友............................... 8
飞刀艺人............................... 14
站起来,站起来吧....................... 28
在敖德萨那时候......................... 3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37
在裴多茨基喝酒......................... 50
我们的好勒妮,我们的老勒妮............. 55
孩子也是平民........................... 64
游乐场................................. 68
在桥边................................. 73
告 别.................................. 76
消 息.................................. 80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译后记
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öll)是德国战后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于1951年获“四七社”文学奖、1967年获得毕希纳文学奖、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伯尔是德国“废墟文学”的旗手,被称为“德国的良心”。
伯尔1917年出生于德国科隆,一座“因哥特式大教堂闻名”,却同时又是世界上拥有罗马教堂多的城市。伯尔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家庭,“在世界大战中饥馑严重的年头”,他作为家中的第八个孩子来到了这个兵荒马乱的世界。学生时代,伯尔是学校里为数不多的拒绝参加希特勒青年团的学生之一,除了自身信仰的原因,也因为“我不喜欢他们的制服,而且我对行军也不感兴趣”。1937年,伯尔中学毕业,来到波恩的莱姆佩茨书店当了一名学徒,并开始尝试文学创作。1939年夏天,伯尔进入科隆大学学习日耳曼文学,可惜数月之后他便被征召入伍,不得不中断了学业。伯尔参军上了战场,辗转法国、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地,亲身经残酷的战争。1945年战争结束,伯尔由战俘营回到家乡科隆,在从事了几份短暂的工作以后,终成为一名自由作家。
伯尔的文学之路是从短篇小说开始的,他试图通过这种文体来为战后的德国社会寻找一种“赖以生存的语言”,在他看来,当时政界的语言空洞无物,教会无能为力,文学肩负着重建生活的责任。
伯尔认为文学作品不能仅仅成为一个内行间的游戏,文学应该面向所有人,对此他曾经有过一个精彩的说法:“教堂落成,举行庆典,不是通过这一典礼将教堂关闭,而是将其开放,对所有人开放。”他曾要求家里的孩子和保姆阅读福克纳和卡夫卡,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作品并非为内行人而写,“‘难以理解’是相对的,格林的童话也很难理解。”在谈到他的文学创作观时,伯尔将其称之为“人道美学(Ästhetik
des Humanen)”:道德和美学是完全一致的、密不可分的,“文学是人道的纲领”。简而言之,道德与审美应当是一
致的。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就容易理解为何伯尔会成为“废墟文学”的代表人物。在《“废墟文学”自白》一文中,伯尔坦率而详尽地解释了何为“废墟文学”,以及为何要写“废墟文学”:当你从战争中返回,置身于废墟之中,而你内心又无法说服自己蒙住双眼假装身处田园牧歌之中,那么你能写的不可能是除了废墟文学之外的东西。
这本《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950)是他发表的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伯尔1947年至1950年期间创作的二十五篇短篇小说,主要内容如伯尔所说的那样,“写战争,写回乡,写自己在战争中的见闻,写回乡时的发现:废墟。于是出现了与这种年青文学如影随形的三个口号:战争文学、回乡文学、废墟文学。”
在这些作品中,初出茅庐的伯尔显示了非常宝贵的叙述能力和对短篇小说这种文体的掌控能力。与其说这得益于伯尔的文学天赋,不如说这是来自真实的体验。正如赫尔曼·科思腾(Hermann
Kesten)所言,伯尔“描绘了联邦德国中与他同时代的人。[……]他说着他们的语言,他作品中的人物就像在为他写他们自己的故事。”
《消息》(Die
Botschaft)是伯尔早创作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947年,早发表在《旋转木马》(Karussel)杂志。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从战场归来,要给战友的妻子送去战友阵亡的消息,在这项艰难“任务”的背后,伯尔写出了幸存者和未亡人对战死者无尽的悲伤和无力感,主人公后来意识到“战争永远不会结束了,只要还有它带来的伤口在流血,战争就永远结束不了”。这句话像是伯尔这部作品集的创作纲要:每一篇短文都是一个流血的伤口,“都为我们写下一章希特勒时代的历史”。
伯尔认为,善于观察的眼睛是作家的工具,作家应当有足够好的眼力。他本人便是如此,他的眼睛犹如一台高速摄像机,仔细地捕捉事物罕为人知的细节,再用一种清晰慢镜头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在他的笔下,战争极其残酷,然而他极少直接描述战争场面,战争只是他作品里暗色的背景,无时无刻地投射着巨大的阴影,战争的残酷性被他用细节不露声色地讲述出来,让人不寒而栗。比如,《在林荫道上重逢》(Wiedersehen
in der
Allee)里有一处看似轻描淡写的闲笔,却着实让人惊出一身冷汗来:主人公用战友的须后水好好地洗了洗手,而所谓的须后水竟是“装在铁皮罐里的咖啡渣”。这是无法在书斋里臆想出来的,这是踏上过真正战场才能知晓的细节。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伯尔的叙述让我的内心一直处于焦灼和不安的状态,他冷静、节制、精确的叙述里蕴含着巨大的张力,他笔下的小人物及其被时代裹挟的命运每每让人心生感慨和庆幸。这些伯尔早期的短篇小说作品让我想起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的那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它们足够好,因为他离得足够近,近到你能够感受到战争狰狞的味道。我把译文中的一些片段读给刚上小学的儿子听,他听完之后沉默了一会儿,问我:“这些事情过去了对吗,不会再有了对吗?”我不知该如何回答,只是忽然明白,这也许就是我们现在再读伯尔的意义所
在吧。
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能出版这本沉重的小书。
邱袁炜
2020年8月于北京
媒体评论
战后德国“废墟文学”经典
在线试读
在桥上
我要给您讲的故事其实完全没有内容,也许它根本算不上一个故事,但是我必须得讲给您听。这故事在十年前开了个头,几天前,它有了结尾……
就在几天前,我们乘火车驶过了那座桥,它以前既坚固又宽阔,它像诸多纪念碑上俾斯麦的胸脯一样坚硬,也和工作守则一样不可动摇;它横跨莱茵河,由很多个结实的桥墩支撑着,是一座宽阔的四轨桥,以前我每周都会有三次乘坐同一班火车过这座桥:周一、周三和周六。我那时候是帝国猎犬协会的一名职员;一个卑微的职位,相当于专门送文件的信差。我对狗当然是一无所知,我是个没什么文化的人。我们协会的总部设在柯尼希城,在格吕德海姆有一个分会,每周我要在这两个地方之间往返三次。我到那儿取紧急函件、钱和“未决案件”。案件材料装在一个黄色的大文件夹里。我从来不知道文件夹里装的什么,我不过是个信使罢了……
早上我从家里直奔火车站,坐八点的火车去格吕德海姆。车程要四十五分钟。那时候,每次过桥我都很害怕。了解技术的熟人们向我保证过这桥具有多重的承载能力,但是所有这些对我来说毫无用处,我就是害怕:光是铁轨和桥的连接就能引发我的恐惧;我诚实地承认这一点。我们那段莱茵河非常宽。每次感觉到桥的轻微晃动,我的心里都会泛起微小的恐惧,而这种可怕的晃动要持续六百米;当火车再次到达铁路路堤的时候,才终于传来车轮轧过轨道接口时发出的那种低沉而令人安心的咔嚓声,接着就能看到小果园,很多小果园——终于,在快到卡伦卡滕站的时候,能看到一座房子:它吸引了我全部的目光。这座房子直接建在土地上;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房子的外墙是淡红色的,非常干净,窗户的边框和所有的基座则是与之相别的深褐色。房子有两层,二层有三个窗户,一层则有两个窗户,沿着一个三级的露天台阶拾级而上便是居中的大门。只要不是大雨天,每次都有一个孩子坐在台阶上看着火车,一个九岁或者十岁大的小女孩,很瘦,怀里抱着一个干净的大娃娃,一点也不开心。每次我几乎盯着女孩看的时候,目光都会扫到左边的那扇窗户,每次都能看见窗户后面有一个女人,旁边放着一只清洁桶,而她手里拿着抹布,正费劲地弯着腰在那儿做清洁。每次都是这样,即使雨下得非常非常大,即使台阶上并没有一个孩子坐在那儿。我总是看见这个女人:她有着细细的脖子,这让我把她认作是那个小女孩的妈妈,抹布来回地动着,这是做清洁时的典型动作。我常常打算看一看那屋子里的家具或者窗帘,但我的目光被这个一直在做清洁的瘦削女人吸引,每当我想起来要看的时候,火车就已经开过去了。周一、周三和周六,每次都差不多是八点十分,因为那时候的火车准时得可怕。每当火车开过,只够我看一眼这座房子的背面,那儿是锁住的,干净、无声。
我当然会琢磨这个女人和这座房子。这列火车沿途其他的东西我都不怎么感兴趣。卡伦卡滕——布罗德考滕——苏伦海姆——格吕德海姆,这些站都没什么有意思的东西。我的思绪一直围绕着那座房子。我想的是,为什么这个女人一周要做三次清洁。这座房子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多容易弄脏的地方;看上去也没有太多的客人进进出出。这房子看上去几乎是冷冰冰的,虽然它很干净。这是一座干净但不怎么友好的房子。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huilanchuban.com
投稿邮箱:huilanchuban@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
前一篇:川端康成传:双面之人
后一篇: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