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谈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历史精神

标签:
快速出书自费出书 |
分类: 好书推荐 |
钱穆先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终身保持高度的崇敬,几近于宗教信仰。在本书中,先生以其渊博的史学涵养、敏锐的剖析能力,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他对中国历史的理解。从历史精神和史学方法,到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国防、教育、地理与人物,以及道德精神,先生带领读者一一梳理中国五千年发展的脉络,破开治乱兴替的纷繁乱象,窥见中国历史文化的堂奥,树立起对中国历史精神的完整认知。
对有意探究中国史的读者来说,本书堪称一部极佳的入门书,有助于快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高屋建瓴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轴与精髓。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1912年起担任小学教师,历中学而至大学。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职。1949年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先生学识博达,一生著述八十多部,被誉为一代通儒。
目 录
序/ 001
前言/ 001
第一讲 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 1
第二讲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 23
第三讲 中国历史上的经济/ 43
第四讲 中国历史上的国防/ 63
第五讲 中国历史上的教育/ 89
第六讲 中国历史上的地理与人物/ 109
第七讲 中国历史上的道德精神/ 131
附录一 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151
附录二 从东西历史看盛衰兴亡/ 171
免费在线读
第二讲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
政治问题可称是人类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门,如果政治有办法,此外许多问题也较有办法;政治问题不能有好解决,社会就不可能存在。
我们先从西洋史上的政治来和中国的作一个大体的比较,不是比较其优劣,而是比较其异同。
中国政治,是一个一统的政治,西洋则是多统的政治。当然中国历史也并不完全在统一的状态下,但就中国历史讲,政治一统是常态,多统是变态。西洋史上则多统是常态,一统是异态。我们还可更进一步讲,中国史上虽在多统时期,
还有它一统的精神;西洋史上虽在一统时期,也还有它多统的本质。
一般人多说秦以后才是统一的中国,但就实际论,秦以前中国早已统一了。我们可说秦以前为封建的一统,秦以后为郡县的一统。我们对于夏商二代虽不详知,但周代封建,显然由一个中央制定制度,而向全国去推行。当时由周天子向外分封很多诸侯,这很多诸侯共同拥戴周王室,所以可称是封建的一统。西周式微了,王室威权解体,不久有齐桓、晋文之霸业兴起,他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尊王是尊的政治一统。直到战国时代,才始变成了真正的多统,这是说上面更没有一个头脑存在了。
经过了二百多年,秦人起而统一,继之为汉,为三国,
而至于晋,一统是常,多统是变。五胡乱华,北方成了多头,但不久即为北魏所统一,继之为东、西魏,为北齐、北周。南方由东晋,而宋、齐、梁、陈。就南方论南方,则只有一个头,仍是一统。就全中国论,则南北各有一个头,但仍都在争取自己为中国政治的正统,可见在多统下也仍未失掉一统的精神。其后隋唐迭兴,中国又成为一统。唐末五代之乱,只仅几十年,即有宋代起而统一。宋时北方有辽有夏,南宋时有金,也可说是多统,但在多统中仍有一统精神之存在。宋是正统,代表常。辽、金、夏是偏统,代表变。不仅后代人如此看,当时人心理也都如此看。其后元、明、清三代,中国都是一统。所以说中国历史,一统是常态,偶而在多统政治下,始终还有一个要求一统的观念之存在。
西方与中国春秋略同时的是希腊。希腊是一个很小的半岛,在这半岛上,只有许多分裂的城市,没有一个希腊国,也没有一个统一希腊的中央政府。当时的希腊人,实在认为这种多头的不统一的城市政治才是常态,一到马其顿统一,
反而是变态了。希腊以后是罗马,相当于中国的汉代。罗马政府虽是一个大一统的政府,然而罗马是一个帝国,帝国是一种向外征服的国家,这种国家里面,有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分。罗马是征服者,罗马之外有意大利,有希腊,有环绕地中海的其他被征服地。罗马的统一,譬如把几条线绾结成一个头,因此说它在一统形态下还有多统的本质。秦汉时代的中国,却不好算是帝国,因其没有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严格区分。同样是中国人,都在同一政府下受着平等待遇,所以是真一统。帝国则仅有一统的形式,而包含着多统的内容。被征服的希腊、埃及等,不能就认为是罗马人,罗马政府并不就是他们的政府。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洋洋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huilanchuban.com
投稿邮箱:huilanchuban@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