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四年我与四百部电影亲密接触

(2011-11-26 10:22:41)
标签:

文化

分类: 杂谈
http://s10/bmiddle/70e9e410nb299f3b746d9&690

四年看了397部电影,不是网络时代,也不是DVDVCD时期的故事,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武汉读大学的观影的经历。

19851989年,有幸在武汉过大学生活。我一直认为那是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年代,只要有书都去读,沉醉于新颖学说、新鲜事务不能自拔;那时候,还是单纯、充满激情的年代,背着黄书包用心念书,激扬文字,慷慨辩论,用不着考虑就业和拼爹。电影就是这时走进我的生活。

提及电影,历历在目许多往事、许多谐趣。那值得回忆的青春的光阴,因为有了电影平添一丝蜜意、几分柔情和刻骨铭心成长的印记。更何况,影片光影声画间的悲喜离合,让我懂得生命、生存、生活的许多意义。

397部电影大部分在影院欣赏,少数为上外国文学、现代文学课录像片。常步行30分钟,到附近关山电影院看片,每周至少一部。同时,买《大众电影》,订《电影艺术》、《当代电影》,翻阅《世界电影》,通过阅读提高鉴赏水平并了解拍摄情形。

大一下学期,买了本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电影艺术讲座》,对我观影帮助极大。那时,书店有关电影普及性教材严重缺乏,这本1983年“全国高等院校电影课教师进修班”讲课教材,让我对电影有了系统的认识。

四年里,我把图书馆里面的电影书籍都借阅一遍,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巴赞《电影是什么?》等理论名著爱不释手。似懂非懂间,图书馆电影书籍借阅证上,第一个签名几乎总是我。签的自然不是藤井树,那时候,心里也没有藤井树这个对象。大脑却装满蒙太奇、长镜头、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及苏联诗电影。

最难忘吴天明导演、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老井》,影片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作为中国西部片一面旗帜的吴天明请张艺谋担任男主角孙旺泉。现如今,人们只知老谋子是优秀导演,却不知他首先为优秀摄影师,因为《老井》里孙旺泉,又获东京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老井》讲世世代代挖井的故事:旺泉爹被炸死在井下;塌方事故,孙旺泉的弟弟旺才死了,旺泉被土石封在井下;挖井没钱了,万水爷带头捐出自己的棺木,喜凤也将自家的缝纫机捐出来,巧英托嘱人将自己准备的嫁妆全部捐出来。影片结尾,一块石碑,石碑上镌刻着“千古流芳”和《老井村打井史碑记》慢慢闪过。中国人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民族的坚韧性格,深深震撼我。记得看的是下午两点场的电影,走出影院感觉时空恍惚,茫然竟不知身寄何处,今夕何夕?这部影片,我看了三遍,极力推荐。

人数最少一次是下午场《简爱》,在武昌中南路建展馆,可容纳几百人偌大的影院,仅仅4位观众。

最多一次:两天看八部电影。下午看两部,晚上十点连续四部夜场影片,回去一觉到下午,醒来听广播,晚上放映双场电影。于是乎,起床、洗脸、吃饭后,继续观影生活。

最潇洒,莫过于寒暑放假,从汉口乘船回南京,我总订晚上九点多的江汉号,下午就去码头,然后到码头旁海员俱乐部,买七点左右的电影。一部影片结束,吃碗热干面,过马路直接登上江轮,顺江而下,那种悠然、痴迷至今仍津津乐道。只可惜,几年前武汉故地重游,再也寻觅不见岸边那座俱乐部。

最遗憾,毕业离开武汉前一周,看完电影,自行车如同它“飞鸽”品牌一样,飞了,那是外婆送我的礼物。不知那辆车是否还记的它的主人和陪伴看了百场电影回家的路。

1987年湖北省大学生影评学会成立,我任副秘书长,会长金明亮,湖北大学的。因为湖北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非常热情牛均富老师,我时常坐一个小时公交、轮渡到省电影公司,看提早一个月放映的电影,然后写评论。因为学会,关于电影的接触面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不知牛老师、金明亮现在可好?

写毕业论文那段时间,适逢关山影院放映武打片回顾展,和我选的论文题目恰好吻合。为了每场不落,以致减少了餐标,吃了阵辣萝卜条。集中欣赏,受益匪浅,最后论文发表在《电影艺术》杂志。

离开武汉前,与观影无数的关山电影院说再见,它不语,所有记忆以每秒24格的速度闪过,思绪无限。

    大学四年,酣畅淋漓做了个电影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