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育儿)

(2012-07-07 22:59:04)
标签:

陶行知

宋体

校长办公室

赏识

赞美

育儿

分类: 育儿热点

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育儿)

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

 

/清舞幽梦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在一所中学任校长的时候,记得有一次,他在学校里例行巡查,突然发现有一个初二的男孩用小石块砸别人,便立即走上前制止了男孩,并让他放学的时候到校长办公室谈话。

 

放学以后,那个男孩战战兢兢地来到校长办公室准备挨骂。

 

“同学,你好!”当他举起手来准备敲门的时候,陶校长的声音却从他的身后响起。陶校长热情的把他让进办公室,请他坐在沙发上,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然后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男孩犹豫着接过那块糖,陶校长又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块也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当是用石块砸人的时候,我制止你时,你马上不砸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孩吃惊的瞪大了眼睛。

 

陶校长又掏出第三块糖说:“这块糖是奖励你的正直善良和敢于和坏人作斗争,我调查过了,你用石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男孩子立即感动的泪流满面,他哽咽着说:“陶……陶校长,我……我错了,虽然他做错事了,可是我应该和他讲道理,他是我的同学,不是坏人,我不该用石头砸他。”

 

陶校长满意的笑了,他掏出第四块糖递给男孩说:“为你可以正确认识你的错误,再奖励你一块糖。可惜我只剩下最后这一块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到此结束吧,你也早点回家吧,别让你的爸爸妈妈担心。”

 

马卡连柯说:“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而我们的陶行知先生恰恰就是活灵活现的运用了这种艺术和智慧。男孩打人了,陶校长没有摆出校长的架子严加训斥,对他进行责罚,而是通过一种温婉的方式,让男孩一步一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用小小的四块糖,让男孩自己醒悟,用尊重、信任、理解去诱导、感化男孩,给男孩以自我反省和自我修正的机会。他的这种方式和方法恰如其分的体现了教育的真谛——以人为本,润物无声。

 

陶校长用赏识的目光去发掘男孩身上的优点:他放学后按时来到校长室,证明他是一个守时的人;当陶校长制止他砸人的时候,他可以立即停止,证明他是一个尊重别人的人;他可以因为别人欺负女孩子而挺身而出,证明他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当他意识到自己打人不对的时候,可以立即认错,说明他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我们试着想一下,假如当时陶校长看到男孩子砸人,不问青红皂白立即上前对他严加训斥,那么这个男孩会不会立即认错呢?他以后看见不公平的事情还会不会打抱不平呢?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结局。

 

我记得在儿子6岁的时候,那年的大年三十,全家人刚刚吃完饭,我在厨房收拾碗筷,突然间看见屋外火光冲天,我吓得赶紧跑出去一看,原来儿子在屋外放鞭炮,不小心把屋外的一堆麦秸给点着了。我赶紧喊老公救火,一把把吓得呆在那里的儿子抱在怀里,儿子扑进我怀里大声的哭了起来。他奶奶出来一看,对着儿子大吼:“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都和你说了放鞭炮的时候小心把麦秸点着了,你还偏偏就给点着了,你说你将来能干啥?一点出息都没有。”

 

从那以后,儿子好长时间没有和他奶奶说过一句话,虽然在我的耐心劝导下,他和奶奶的关系有所改善,可是我分明可以看出那件事在他心底留下很深的伤痕。

 

我想,在儿子犯错以后,他奶奶的初衷不就是让孩子知错,然后改正吗?可是她犀利的语言却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不但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模糊了批评背后的期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都有了自己独立的意识,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如果我们做家长的总是以自己的好恶去要求孩子,不尊重孩子的个性,那么就容易产生隔阂、对立。

 

马吐温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多活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作家长的对孩子一定要尊重、理解和信任,多用赏识的眼光赞美孩子,因为每一个好孩子其实都是“夸”出来的。

 

 

                     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育儿)



 

                                         http://img.users.51.la/6948911.as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