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平乐*云水无踪花无迹

(2011-12-02 09:01:45)
标签:

翁媪

云水

清平乐

苏门四学士

情感

分类: 清舞古韵

 

清平乐*云水无踪花无迹

 

清平乐*云水无踪花无迹

文/清舞幽梦

 

暗香微浥,

荷畔人空立。

云水无踪花暗泣,

满树迷离青碧。

 

西厢夜寂风寒,

云笺别绪成篇。

几点寒星暗淡,

一弯冷月高悬。

 

⊙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叶仄)。

⊙仄⊙平平仄仄(叶仄),
⊙仄⊙平⊙仄(叶仄)。


⊙平⊙仄平平(换平韵),
⊙平⊙仄平平(叶平)。

⊙仄⊙平⊙仄(句),
⊙平⊙仄平平(叶平)。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1)本调又名《忆萝月》、《醉东风》。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2)例一是一首惋惜春天归去的词。但写得相当含蓄。前片首句用拟人化的笔法设问:“春归何处?”接着似答非答:“寂寞行无路。”三、四两句翻进一层,说倘有谁知“春去处”,就请把她叫来同住。后片承前,仍以问句开头,说春天一去无踪,究竟有谁知道她的去处呢?只有问那鸣于春夏之间的黄莺了。但是,黄莺叫得再清脆婉啭也无人领会,只好迎着风飞过凋谢的蔷薇花去了。作品通过黄鹂和蔷微的形象暗指春天的去处,表示词人惋惜的心情,给读音以想象的余地,写法颇有清新之处。更重要的是,作者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在政治上与苏轼共进退,迭遭贬谪,不得重用,此词后片第三句的语气特重,很可能是为自己的坎坷生涯鸣不平的,但又不露痕迹,这是作者的高明处。例二描写农村景象的一个侧面,非常自然,生动。前片从低小的“茅檐”、“青青溪上草”写起。三四句由物转到人,说田间翁媪用吴音交谈的柔美。后片由翁媪转而写三个孩子的三种动作:大儿在溪东“锄豆”,中儿“正织鸡笼”。最是小儿有意思,横躺在溪边剥莲蓬呢。无赖本属贬义词,这里用作形容小儿,前加“最喜”两字,便知是作者打趣,可当作顽皮,好玩讲,这种词语色彩的改变也是修辞的一种手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