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谁许下地久天长
谁又承诺地老天荒
曾经的温柔
往日的缠绵
暮然回首
不知是感动
亦或是一种悲恸

不去想什么在天愿作比翼鸟
也不想问什么在地愿为连理枝
一切都已经化作缕缕云烟
如流水般顺着指尖悄悄流走

在岁月的轮回里
多少个日夜默默地守候
多少个春夏轻轻地祝福
怎奈的
千年等待梳残妆
回眸
顾影自怜为情殇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
清 ]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纳兰性德词情真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他和朱彝尊、陈维嵩被称之为清代“词家三绝”。在他生前,刻印本出现后就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他的令词成就斐然,是五代李煜、北宋晏几道以来的一位名作家。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郑振铎语),思想深沉,风格清新,抒情状物不落窠臼、别开生面。纳兰性德性淡泊,思乡、思亲、思友的主题,词集里多有所见。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论及纳兰性德时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注释】
①人生句:恋人之间如果能像刚恋爱的时候那样。刚开始总是海誓山盟、卿卿我我的。如果总能这样,就不会出现时间长了,感情淡了,甚至变心负心(秋扇见捐)的情况了。一二句是一体的,这两句容易理解。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开始时相亲相爱,后来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这两句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故人如何理解,应该说理解成恋人、情人也不算错,但按字面的解释就有问题。前一句意思我理解是相恋了很久的爱人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就这么就变了,几许无奈、几许悲哀)。后一句的理解问题最多,我理解成:反而说情人间相处得久了,感觉无聊了,就不由得容易变心了。重点是这两句中的故人的故如何理解,只解释成恋人、情人还不够吧。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中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杨玉环赐死。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理解成李杨二人当初发愿立誓,后来虽然一方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
比喻感情忠贞,至死不渝。
⑤何如二句:何如:怎么样?理解成比较好象不合适。薄幸:这里未必是否定批判,古书中的此词多是爱语,相当于现在的“冤家”。当初的誓言就这么算了。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幸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