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教育故事:从“菜鸟”到“省优”(肥城市王瓜店街道办事处新胜小学 付继强)

分类: 教育资讯 |
从“菜鸟”到“省优”
——我的十八年教育历程回顾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十八年的工作生涯已如昨日云烟。现在的我,似乎是拥有了让很多同事觉得难以企及的成就: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全国公开课,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优质课,山东省公开课,山东省远程研修工作优秀组长、优秀学员,山东省学科指导团队成员,泰安市优秀教师,泰山名师,泰山教坛英才,泰山教学新星,泰安市教学能手,泰安市学科带头人,泰安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泰安市课程改革工作先进个人,泰安市优质课,泰安市公开课,肥城市优秀教师,肥城市师能标兵,肥城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肥城市“五项全能”比武一等奖,肥城市教学能手,肥城市优质课,肥城市公开课,王瓜店教育教学工作优秀教师、先进个人……7篇文章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30余篇文章在市县教育网络发表;各类优秀课件、论文、指导奖、比赛等证书达400多个。但是,如果我说我的这些成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的,很多人肯定认为我是在炫耀,骄傲自得甚至得意忘形……其实,我并不优秀,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教育界的“菜鸟”,我的人生道路和职业道路同样充满坎坷与曲折,如果说我成功在别人之前,我觉得我的成功公式可以归纳为:坚持+积累+学习+机遇。
一说坚持
坚持是很多领导和同事对我能够取得如此成就最中肯的评价。很多领导说过: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而付继强就始终在做着这样的准备。坚持的原则分界线是“无欲无求”、“小满即成”还是“不断超越”?“无欲无求”很自在,“小满即成”很舒服,而“不断超越”很累。我的选择是“不断超越”,并不是因为我有多勤奋、多优秀,而是我不想就这样让自己平静的划过自己的生命线而很快消失;尤其是当我的身边有一群这样的“追梦者”的时候,你甘于平庸、小满即成,既不利于个人的职称、学历的获得,也不容易让领导满意。我经常觉得,每到一个学校工作,要能做到三个“对得起”:一是对得起每一个孩子,尽自己最大所能去呵护、教育他们,不至于误人子弟;二是对得起学校的领导,每一个领导都是希望年轻教师成功成才的,甚至不遗余力的去支持帮助,这既是一个领导的职责,也是一个长者的骄傲;三是对得起工作的学校,工作中的每一份付出可能都会给学校带来一份荣誉,这也算是一份集体荣誉感吧!很多人曾经问过我:“你不累吗?都泰安市能手了,还去拼省能手?都已经聘上职称了,劲头还这么大?”是的,很累,特别累,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社会的压力、责任心与上进心的压力。但如果不去拼,是不是就能让压力消失呢?是不是就可以活的轻松自在呢?我不这样认为。所以,我选择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去做好一件事——去拼省教学能手,从接触信息技术课程到获得,整整十年,就是去做了,其他的也就不用说了。
二说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从量变到质变”,很多耳熟能详的词句,我觉得在我身上得到了验证。应该说,积累的作用小到用于当年的考核,大到用于晋级评优、能手评选,一篇小小的论文、一个小小的指导奖、一次普通的镇优质课、公开课,特别不起眼,但是可能就是这一次一次不起眼的积累,能够让自己发生意想不到的的变化。用小锤简单的敲击悬挂的大铁球,能够让大铁球动起来,似乎是一个笑话,但是发生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61fc390100bnux.html)我觉得我始终在做着这样的事,我曾经参加过王瓜店优质课评选9次,语文、自然、品社、劳动、信息技术我都尝试过,学校来视导,我讲过语文、社会、体育、信息等学科,给《山东教育》投稿50余篇最终发表5篇,指导奖只要能参与,不管是征文、演讲、听说读写等,努力去做,不止于一时,不止于一年,而是时时积累,事事积累,自然有效。
三说学习
其实说是学习,也可以说是不断反思自省。学什么呢?如果我把18年的工作划分为三个学习阶段来说:1996年——2000年,是在学走路,即跟着身边的人学习,蹒跚起步,不断摔倒,但不气馁,总要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学、偷、问,目的就是进门;2001——2006年,是在学跑步,第一次参加了肥城市优质课评选、肥城市教学能手评选、肥城市青年教师比武、泰安市优质课评选、山东省优质课评选,速度不断加快,也感受到了“井底之蛙”的缺陷,理念陈旧、思维落后,那就改,就去创造。我在2006年第一次创造性的在肥城市信息优质课评选中使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放手给学生,再加之语文教学的语言、个人的幽默诙谐,从肥城市第一名到泰安市第一名再到山东省,窃喜加惊喜;2007年至今,是在学开车,这个时候的我已经不能或不可能满足于斯了,不断去超越自我,肥城市教学能手险胜,泰安市教学能手完胜,山东省教学能手评选铩羽;再到泰安市教学能手完胜,山东省教学能手完胜,再到泰安市优秀教师、泰安市学科带头人、泰山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但高处不胜寒,自己的思想的欠缺和学习的欠缺,又在促动着我要学习先进理论、教学方法、技术手段,唯有学而不厌,方能学有所成。
四说机遇
不能否认,我的18年历程中似乎也比别人会抓那么一点点机遇。一毕业就分配到乡镇驻地小学——王西小学,高手云集,促动自我奋进,机遇;第二年调入中心小学,任少先队辅导员,博取众家之长,机遇;2000年调入新镇小学,接触计算机教学,兼任教务员与教研组长,身边有很多计算机高手指点,机遇;2004年重回中心小学,与教研室一园办公,每天耳濡目染,机遇;2006年优质课评选,我校在预备名额已经给足的情况下,多给了一个信息技术名额,我获得了,机遇;2007年,我参加肥城市教学能手评选,比第二名仅仅多0.17分,机遇;2011年,我又一次参加泰安市教学能手评选并获得第一名,又有了冲击省能手的机会,机遇;2014年评选山东省优秀教师,我既不是市直学校教师,也不是乡镇驻地学校教师,所以有资格参加评选,获得了肥城市前三名,大机遇……也许有的人说,付继强的命好,也许还有人说,肯定领导没少照顾,其实这只能是一种误会。试想,如果你出去讲课只能是出丑、丢人、失败,哪位领导会用你?哪位领导愿意用你,敢用你?打铁还需自身硬,我只能是努力去做到了这一点,好像机遇就来了。
当然,还有很多,专家的指引,领导的青睐,同事的关心,家人的支持……人生就像攀登一座高山,路途是非常艰辛与曲折的,这就注定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其实,我真的很简单,每当想起在王西小学讲完第一次研讨课被讥讽时,每当想起第一次去参加肥城市社会优质课评选前,镇教研室领导来磨课,提了50多条质疑与问题的难堪时,第一次参加省优质课评选竟然不会用胸麦、耳麦时,我真有点“往事不堪回首”的感觉,既然已成往事,就让它随风去,大言不惭的写此短文,不仅是对自己的一个简单回顾,也希望与各位同事共勉,为各位的专业成长提供一些帮助,足矣!(肥城市王瓜店街道办事处新胜小学
付继强 2015)
后一篇:2017.5.8升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