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言支架的构建

(2013-07-26 08:18:41)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支架在很多情况下就是符合学生某个时刻或者阶段学习发展需求的好的活动设计。

李先娟:在实际的对话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 1. 部分学生能照本宣科的或者对话,但不能够在真实生活中交流运用所背诵的语句; 2. 在课堂,学生普遍缺乏积极主动表达的愿望,表现为不愿意说或者不会说,对活动没有足够的热情。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呢?刘老师,请您为大家分析一下,好吗?

刘老师:好的。我认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们认为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教师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的意识不强,表现为: 一方面, 教师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的时间不足,因此学生不能很好的内化所学的语言知识,同时合作学习和自我展示的平台时间和空间都不够。另一方面,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层次性和递进性有待加强,活动的运用目的、或者指向运用的目的有待明确,教师给学生搭建语言支架不足,或者是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搭建合适的语言支架,给学生的语言输出造成困难,学生不清楚用什么语言来完成教师设计的活动。 2. 教师搭建有效语言支架的能力有待加强,表现为:首先分析学情有待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够准确,或者对学生的需求了解不够清晰,导致语言支架搭建可能过高或者过低,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另外,教师有时过早或者滞后提供支架,导致支架对学生的学习低效或者无效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将本该属于语言交际的对话课转型为句型操练课,反复地讲解句型结构,机械地操练重点句型,学生获得交互式的语言体验和实践不足,对话学习长期处于目的与意义不明确的状态,有的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够显著 3. 对话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创设真实有效的语境,或者在创设语境时出现偏差,导致学生不理解语言的功能,所以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李传霞:是的,面向学生的学习,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就需要我们加强“学情意识”和“搭建语言支架”的意识。因此我们把这两点确定为课例研究的目标。

为此,我们进行了两次“磨课计划讨论会”。在第一次讨论会中我们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能应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自然交流”的问题比较突出,于是把“1. 如何基于学生学习优势分析,设置基于学习优势的多元化支架,提高学习成效? 2. 如何准确进行语用分析,搭建语用真实的语境支架,提高语用运用能力? ”作为磨课的研究问题。

孟令君:第二次磨课计划讨论会上,我们根据日常教学的实际进度,确定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起PEP第六册教材五年级下学期Unit 5 Part A Lets talk部分的内容进行课例打磨。

李先娟:是的。那么,能不能请刘老师为大家对这两个研究问题做一下指导意见?

刘老师:好的。教师应该基于学生较高的认知水平、较丰富的社会生活搭建支架;基于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记忆较为深刻的已学内容,用滚雪球的方式搭建支架。我们的老师应具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语用意识,要在准确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把握核心功能句的语用前提下设计符合这个功能使用的语境,引导学生在此语境下理解并尝试使用目标语言,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搭建有效学习支架要基于学生较高的认知水平、较丰富的社会生活搭建支架;基于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记忆较为深刻的已学内容,用滚雪球的方式搭建支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