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微天下
微天下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636
  • 关注人气:2,6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天下伊拉克专稿:被战争遗忘的人

(2013-03-18 19:38:33)

微天下伊拉克专稿:被战争遗忘的人
叙利亚的伊拉克难民居住区

 

 

20033月的那场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同时改变了美国和伊拉克的国家发展轨迹。弹指间,十年光阴转瞬即逝。世界各大媒体如今都在痛定思痛,从各个方面反思着伊拉克战争。但遗憾的是,鲜有媒体注意到这场战争中最直接的受害者——伊拉克难民。

战争爆发后,约有160万伊拉克人逃往国外,占到伊拉克人口的7%左右。考虑到当时与邻国的外交关系,历史因素以及地理原因,大部分的难民选择了逃往约旦和叙利亚。当时,刚继承父业不久的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十分慷慨地允许伊拉克难民来叙利亚避难,甚至罕见地不要求申请签证。这一“义举”使当时很多惊慌无助的伊拉克人拖家带口地涌向叙利亚。在叙利亚官方注册的伊拉克难民数为8.8万名,但实际数目却应该在120万左右。

倘若你想了解战争到底给伊拉克难民带来了什么,那么就跟随笔者走进在叙利亚的一户普通伊拉克难民家庭吧。

20113月初,身处叙利亚的我和友人凯特打算在回美国之前,去走访她之前教授英语的一户伊拉克人家。坐了近一个小时的大巴,我们来到了大马士革近郊。一下车就可以明显感到这里的破败与脏乱。这一小块区域基本上已经全部是伊拉克的难民区了。我们必须穿过一个集贸市场才可以到达艾哈迈德的家。刚一进市场,就有四五个小男孩围了过来,他们看起来都是不到十岁的模样,穿着有些灰兮兮的衣服。睁着大大的眼睛向我们乞讨。他们用带着哭腔的阿拉伯语向我们说着已经有三四天没吃到东西了,他们真的非常饿。凯特看到我打算给他们钱,制止了我,用英语悄悄告诉我:“一旦你给了一个孩子钱,那么会有更多的孩子涌过来,一直跟着你。我第一次来时,甚至连回去的车票钱都没了。这是个无底洞。我们暂时帮不了那么多孩子。”我们只好无奈地拒绝了这些孩子。渐渐地他们放弃了我们这个目标。但还有一个小男孩一直紧紧跟着我们穿过集市。我们一直在用阿拉伯语拒绝着他,但最后他开始每祈求一次,就弯下腰跪着亲吻我和凯特的鞋子,一连做了两次,说他从伊拉克来到叙利亚之后就没有吃饱过。这么瘦小的孩子行着这么大的礼,最终于心不忍的我们还是悄悄地把钱塞给了他。

随后我们来到一条小胡同的最里面,艾哈迈德的妻子莱伊拉已经早早地在门口等着我们了。出于伊斯兰教义的原因,艾哈迈德为了避嫌,而不在家。这个一室一厅的小房子里面挤着他们全家七口人,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全是打地铺挤着睡到里屋,夫妻二人睡客厅。没有床垫,没有沙发,冷冰冰的房子里面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不为过。凯特询问莱伊拉关于孩子们上学的事宜,她十分愧疚地表示,现在还是每天就跟着她在家诵读《古兰经》,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付学费,一个孩子的钱都不够。外加他们在叙利亚的身份在某种程度上算是“黑户”了,孩子上学的事就难上加难。因为在伊战结束后,巴沙尔政府渐渐意识到伊拉克难民对叙利亚社会发展形成了沉重的包袱,所以号召这些难民返回伊拉克。但是很多人对伊拉克未来的发展心怀恐惧,都不计划立刻回去,而是采取观望态度。不过他们无法忽略的一个事实就是,叙利亚也无法把其非常有限的社会资源(医保、教育和工作机会)划分给这些难民。

艾哈迈德全家是2004年逃到大马士革的,当时就带着几百美元的现金和一些衣物。靠着这点钱他们在叙利亚有了这个落脚点。如今艾哈迈德跟着朋友卖茶叶,不过收入微薄。六年的生活就是挣扎着可以每天有一顿饭吃。儿子们有时还可以跑出去玩玩,但是女儿们基本上一个月都不出门,必要时莱伊拉才会带着她们出去一次。他们在伊拉克的亲人早已音信全无,下落不明。而说起莱伊拉的妹妹时,她就哭到不行。小妹妹当时才14岁,和她在叙利亚边境走散,每次一想到这个,她就两眼直冒泪。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她现在严格限制女儿们外出的原因吧。

艾哈迈德的妻子告诉我们她打算买一些教科书,自己在家教这些孩子们。但是他们全家都已经过了好几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要不是靠着周边清真寺和联合国难民署的救济,估计小儿子一出生就会夭折。平常为了打发太多无聊的时光,她就让孩子们多睡觉,顺便还可以少吃一点。不想让她过于为难,我和凯特把之前就已经准备好的钱留给了她,并承诺回美国后,定期给他们邮寄一些书本。孩子们脸上的喜悦仿佛点亮了整个房间,谁说他们不渴望学习?谁说他们愿意自己的童年就困在这小小的一间房里面?

离开艾哈迈德家后,我和凯特的心情都很沉重。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在这附近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伊拉克难民的家庭都在别无选择地为这场战争付出代价。但他们却恰恰是战争里面最无辜的人群。他们做错了什么?难道是他们制造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难道是他们一手造成了9-11的惨剧?但正是他们,经历了丧失家园之痛,品尝着流离颠簸之苦;忍受着饥寒交迫的折磨和寄人篱下的委屈;他们还有家吗?他们的家又在哪里?

我和凯特回到纽约的第二天,叙利亚国内冲突就正式爆发了。我们最担心的也变成了现实。那些在叙利亚境内的伊拉克难民们必须要再次开始流亡生涯。而我们也和艾哈迈德一家彻底失去了联系。我们在叙利亚的朋友专门确认了,艾哈迈德一家已经不在那个小区居住了。大部分的伊拉克难民在叙利亚爆发革命后,因为担心他们敏感的身份问题而不得不马不停蹄地展开二次迁徙。一部分选择回到了伊拉克,还有的涌向邻国约旦、黎巴嫩土耳其。 

再度流亡生活究竟会给艾哈迈德一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恐怕暂时无人知晓。这样四处辗转的生活,在孩子们有限的认知里会是怎样的画面呢?太多的人统计着伊拉克战究竟耗费了多少金钱,谁是真正的赢家,伊拉克的未来将走向何方等等。可是金钱真的可以衡量出每个难民家庭的损失么?可以换来孩子们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童年么?无数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骨肉分离的难民们还在为这场纷乱买着单。他们搭上了自己最最普通不过,却也是他们最为珍惜的小日子。“安宁”一词从他们的世界里面绝迹。伊战十年,没有赢家。但这场战争里面最大的受害者——伊拉克难民却在慢慢成为被遗忘的人群。 (文/权晓丹)

声明: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改写、摘录,如需转载请发私信联系微博@微天下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