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5月7日北京时间16时,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仪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由此普京正式进入自己的第三个总统任期。微天下就此连线中国青年报驻俄罗斯首席记者关健斌,以下为连线实录:
问:媒体公布的普京4年总理期间一些数据显示,俄罗斯的GDP、外贸额、职工工资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但失业者人数从480万增至500万;国家财政预算从2008年的盈余1.7万亿卢布变为2012年预计的8766亿卢布赤字。对于这两项指标,你是怎么看的?
答: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对普京个人和对俄罗斯政府而言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受国际经济危机冲击,俄罗斯经济曾面临巨大压力,但普京还是艰难地带着俄罗斯闯过了经济危机这道难关,使俄经济没有重蹈“1998年经济危机”的覆辙。
但5月7日后,与自己前两个的总统任期相比,普京从梅德韦杰夫手中接过的总统担子却丝毫不轻松。可以说,“普京还是那个普京,而俄罗斯已不是那个俄罗斯了”。俄罗斯目前经济形势更富挑战、社会矛盾更为尖锐、国际环境更加复杂,而普京本人一直主张的改善俄罗斯经济结构的设想也并未真正落实。
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普京为了保持本国经济形势的基本稳定和百姓生活水平不至于快速下滑,也是动了“血本”,这致使俄财政状况从盈余转为赤字。而在总统竞选期间,普京通过7篇竞选檄文,为俄百姓勾勒出了一个玄妙的未来,这一承诺的兑现需要大笔的资金,这是普京在经济领域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如今,“三进宫”后,“普京的个人理想”是否会照进“俄罗斯百姓的现实”,这对普京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问:5月6日俄罗斯反对派在莫斯科科市中心组织了3万人的反普京抗议活动。你认为这次活动是反对派的作秀,还是更大规模抗议活动的前兆,或者暗含着其他一些意义?
答:这个活动是俄罗斯体制外反对派事先策划好的,也是获得了莫斯科市政府正式批准的。普京同意体制外反对派于自己总统就职前一天在莫斯科市中心组织“百万人大行进”示威活动,这本身也体现了普京本人的自信和对民主原则的尊重。
但与2011年12月4日俄杜马选举引发的多次示威活动的“平和景象”不同的是,昨天的示威活动“火药味”十足。莫斯科内务总局发布消息称,示威当天,警方在莫斯科市中心反对派集会期间总共抓捕人数超过400人。俄内务部新闻中心官员透露,反对派5月6日在博洛特纳亚广场集会期间造成近20名警察受伤,其中3人住院接受治疗。“公正俄罗斯”党议员德米特里?古德科夫6日向记者表示,反对派希望5月8日在国家杜马大楼附近举行抗议活动。但这一申请尚未得到莫斯科市政府的批准。
其实,俄总统大选正式结果揭晓之后,俄民众中的“上街示威”情绪已明显减弱,但反对派此次行动有些“最后疯狂”的味道。这些示威行动虽然引起了美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重点报道,但在俄罗斯普通民众中的影响并不大。目前,俄罗斯老百姓的主要想法是“稳中求变”,而非“乱中生变”。
问:梅德韦杰夫将出任俄罗斯总理。克里姆林宫为梅德韦杰夫提名在杜马通过时设定的最低得票数为300。目前,统俄党与自民党已表示明确支持提名,共计294票。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理的路上会遇到阻力吗?他还需要做哪些努力才能拿到300票?
答:随着普京入主克宫,“梅普组合”的另一位角色――梅德韦杰夫将“退居”白宫。5月7日,普京正式就职俄罗斯总统后签署命令,任命俄政府第一副总理祖布科夫代理俄罗斯政府总理之职,代理总理将宣布旧政府解散并成立“看守内阁”。根据宪法,新总统在未来两周内将提出新总理人选,供俄杜马讨论审议。
根据“梅普组合”事先达成的共识,普京就职总统后将提名梅德韦杰夫出任政府总理。据悉,克里姆林宫为梅德韦杰夫提名在杜马通过时设定的最低得票数为300。目前,统俄党与自民党已表示明确支持提名,共计294票,而俄共和公俄拟反对。为了有效拉票,梅德韦杰夫7日将见统俄、自民党领导人;8日见公俄和俄共领导人。其实,各党派用一个脚本,但角色各异,分工不同罢了。梅德韦杰夫的总理提名获得俄杜马审议通过基本不会有什么意外。
问:3月份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两人上演忘关麦克风事件,奥巴马特别提出普京要给他空间。这折射出奥巴马已经开始考虑普京就任总统以后如何处理两国关系的问题;再加上今年是美国大选年,未来的俄美关系更加充满不确定性。你如何评价未来的俄美关系发展?
答:普京此次“回归”是在美欧政客和预言家的惴惴不安中进行的。早在普京第二个总统任期还没结束之时,美欧媒体就倍加关心普京的去处,早早地喊出了“普京归来”的担忧。如今,“一语成谶”,普京真的归来了。美欧怎么办,识趣的奥巴马已托小梅给普京捎话了,那么其他人呢,除了硬着头皮和老普打交道之外别无选择……
2月27日,普京在《莫斯科新闻报》上发表了最后一篇“竞选檄文”――《俄罗斯与不断变化的世界》,简述了他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思路和理念。普京在此文中对华盛顿措辞严厉,抱怨“美国常常试图在传统上对俄至关重要的地区进行政治操控”,并试图左右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认为美国执意部署反导系统将最终破坏俄美间的核导弹平衡,并强调要在反导问题上坚持原则。
长久以来,普京是让美欧政要们十分头疼而又无法回避的谈判对手,美欧认为普京是给他们不断捣乱的“麻烦制造者”。也因如此,当梅普二人“车王易位”的消息传出后,美欧政要便纷纷含沙射影地劝普京“收心收手”,美欧媒体则齐声直截了当地对普京“口诛笔伐”。当俄杜马选举引发反对派示威活动后,这美欧媒体又大肆渲染“阿拉伯之春”已经出现在莫斯科街头。但这些“规劝”和“抹黑”的伎俩都未能改变俄罗斯政治气候的大风向。相反,美欧媒体骂得声音越大,普京表现得却越淡定。
3月2日,普京还“不计前嫌”地与西方媒体记者见面,主动面对面地向他们简述自己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看法。此间,分析人士指出,重返克宫后,普京将面临一系列外交抉择。这众多双边关系中,俄美关系对普京而言似乎是最棘手。普京3月2日强调俄美关系“重启”留下的不只是“简单的广告词”,而且还有实际的成果,比如两国在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和俄入世方面达成的协议。分析人士指出,俄当前在反导问题上与美持续斗争的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地制止美欧动不动就对别国内政“指手画脚”的蛮横做法。正如普京所言,“尽管俄美两国近年来在发展双边关系方面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但两国关系仍未出现根本性变化且还在不断出现反复。这种不稳定的伙伴关系,某种程度是受老观念和恐惧心理的影响。”那么,“新普京”能否带领俄美关系走上“新路”呢?这仍是未知数。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5月4日在莫斯科与到访的奥巴马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伦举行闭门会议。俄媒体援引普京的外事顾问乌沙科夫的话称,多尼伦向普京转交了奥巴马的重要信件,主要意思是与俄罗斯推进建立伙伴关系。乌沙科夫说,普京强调愿大幅推进遵守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据悉,本月底,普京将前往美国参加八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并与奥巴马会晤――这很可能是普京就任总统后首次出国访问。
问:为何此次普京在就职典礼上特别强调了凝聚力?
答: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后,将是“全体俄罗斯公民的总统”。他此次当选的得票率为63.6%,这低于梅德韦杰夫2008年时的70%、也低于普京自己2004年再次当选时的71.31%。而就任总统后,普京的首要任务是保持俄罗斯社会团结,既要保持那些在大选中支持自己的民众的支持热情,也要争取让那些没支持自己的人“回心转意”。
不久前,普京在此次总理任内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曾呼吁,俄罗斯所有政治力量团结一致,为改善民生和增强国力共同努力。有分析称,普京想争取所有政治力量的支持,为以后推行新政减少阻力。普京上台后,会在保持政局整体稳定的前提下对反对派做出某些让步,实现他们的一些政治诉求,尽最大的力量团结他们。
很明显,只有实现和保持国家的完全、民族的统一和社会的团结,普京才能更加自如地应对国内外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也正如因此,普京在就职演说中强调,“未来数年将决定俄罗斯将来十年的命运,我们应该明白,后代的生活、国家和我们民族的历史前景目前取决于我们、取决于在创造新型经济和现代生活标准中取得的实际成绩、取决于我们在人民保护和对俄罗斯家庭支持方面所做的努力、取决于我们对于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的巨大俄罗斯空间的坚持不懈建设、取决于我们成为领袖和整个欧亚大陆吸引中心的能力。”
普京强调,“如果我们能成为一个整体、团结人民、能够珍惜我们的祖国、巩固俄罗斯民主、宪法赋予的权力的自由、拓宽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国家事务日程制定、让每个人争取更好生活的努力体现在共同的工作中,我们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