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记录:
董卿:十二年前,他以托福满分的成绩,考上了耶鲁大学的本科,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六年前,他从这所盛产诺贝尔奖,盛产美国总统的名校毕业,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选择,他选择到湖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当一名村官,一晃六年过去了,他过得怎样,他的选择又为他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让我们掌声欢迎朗读者秦玥飞
秦玥飞:你好,董老师
董卿:你好,玥飞,欢迎
秦玥飞自述:我是湖南省衡山县白云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有时村民也会叫我耶鲁哥,我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在2011年8月29号,到了村子里,有人很不理解,但是在这里,我找到了存在最大价值和意义,五年半了,我依然在这里,其实象牙塔到田野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这已经扎下了我的根,未来这条路我会走得更远。
董卿:你是第一个带着礼物来的
秦玥飞:对,没错,这个是来自湘西的苞谷烧,是湘西苗族的村民,用这个古法,然后用玉米配制的原浆烈酒,然后特别的香,你想闻一下吗
董卿:还好,我差点以为说你想尝一下吗,很醇香的味道,苞谷烧,来自湘西的玉米原浆烈酒,喝一口精神百倍
永葆青春,这广告做的,其实今天在现场在座的,有很多也是跟你差不多的同龄人,有不少80后85后,有没有人想提问题,问现在的待遇,有没有觉得大材小用了。
秦玥飞:刚到村里时每月1050元,现在1700元。其实我也不是什么大材,在现在的位置,我觉得是小材大用了,我觉得挺好的。
董卿:其实大家都很想知道的,是你当初做这个选择时的动力是什么
秦玥飞:这个选择的动力,其实缘于我的母亲,因为我在年纪非常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为了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带着我到全国各地去求学,吃了非常多的苦,在这个逆境当中,我是时刻都能感受到,我的爸爸妈妈对那美好生活的向往跟追求,我自己是非常认同这种追求的,我大学毕业后,我应该去做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应当符合的我价值观,和我的追求跟认同
董卿:我手上有一些数据,我们可以看看秦玥飞在贺家山村和白云村的这六年所做出来的一些成绩,他第一年就帮助村民,引进了超过80万元的资金,建起了新的敬老院,然后三年里重新修了水渠,重新硬化村路,同时引进了信息化教学设备
秦玥飞:所以我们会去找政府,来申请政府的扶持基金,然后会坐绿皮火车到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去找公益机构打企业,然后让他们来给我们进行资助,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为了拿到一笔资金,那可能得跑三十家不同的机构,四十家,最后可能有一家同意
董卿:所以你后来从耶鲁毕业到了贺家山村之后,有没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秦玥飞:当然有,当时去的时候还没有那么适应,我记得刚到村里的那天晚上,就特别的热,还有特别多的蚊子,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我就习惯性地洗了个澡,结果到了当天的晚上,结果就在村里传开了,村民们就说,刚来的小秦是不是嫌我们村里边脏,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发现,如果真的要帮这个村民,去服务村民的话,如果我不能成为他们中的一份了,如果我不能被村民接受,我就不能最好地去服务村民,而且我就改掉了早上洗澡的这个习惯,而且也把衣服反过来穿,因为我当时带去的衣服特别地花,而且有英文单词,我觉得太酷炫了,就是这个单色,然后村里边的女主任送给我一双解放鞋,然后我就穿解放鞋
董卿:那你要待到什么时候呢,你有自己的人生计划和时间表吗
秦玥飞:其实我没有刻意去想这个问题,就是自己未来的一个规划,但是我非常清楚的是,我以后的工作肯定会长期和农村发生关系,最重要的一个考量就是,我在之前的贺家山村所做成的这些事情,大多数老师输血的方式,这几年下来我觉得,如果真正地想要去改变村庄的面貌的话,就一定要为村子里面去造血,去创造就业,创造财富,我在2014年的时候,和耶鲁大学的一个中国同学,我们一起发起了一个公益项目,叫黑土麦田,英文名叫serve
for
china为中国服务,我们每年是从国内跟海外的高样里边招募一批非常优秀的大学生,然后送到咱们国家的,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里边,去开展精准扶贫
董卿:今天想读什么呢
秦玥飞:今天想为我们服务村民和大地,朗读迟子建的《泥泞》
朗读者:秦玥飞《泥泞》作者:迟子建
小巷时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子,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
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
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时,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