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谈《大清铜币宽边己酉(汴)字当制钱二十文真伪鉴别》

标签:
教育历史收藏文化杂谈 |
深谈《大清铜币宽边己酉(汴)字当制钱二十文真伪鉴别》
历史背景说明:
光绪三十二年(1906),作为户部造币总厂下辖分厂的河南省造币厂,开始发行部颁标准的丙午纪年大清铜币。 光绪三十四年(1908),光绪帝病逝,溥仪继承帝位,建号宣统,定次年为宣统元年(1909,岁次己酉)。 当年,河南省按制度惯例,由更名为"度支部造币汴厂"的造币厂铸造改版宣统年号的己酉"汴"铜元。据传世实物来看,铸有己酉纪年的河南省铜元共有五等面值,其分别由己酉"汴"二十文、 己酉"汴"十文、 己酉"汴"五文、己酉"汴"二文及己酉"汴"一文构成整套系列。
在后世流传的中国铜元藏品中,这种形式的完整系列套币,除户部的"度支部造币总厂"有所出品外,为地方分厂所独有。或因市场需求及成本因素等原因,己酉"汴"系列的各等铜元,除十文币在当时被批量铸发外,其余者均为存世极稀的试铸样币,皆系名震泉界的铜元极珍之品。 己酉"汴"大清铜币系列中的各等样币,是久为中国钱藏界推崇的大名誉珍品。因存世稀罕难觅,也因名声显赫而为众藏家热衷追逐,尤其是(二十文阔缘)比普通直径的更为珍罕。
因该款宽边己酉(汴)字当制钱二十文币非常出名且有拍卖出天价纪录,因此从网上相关贴图上搜寻即有许多高仿品出现,遂有利用此机会来与各位交流、讨论该款币的真伪鉴别方式及相关特征与防伪设计,敬请各位指教!
一、 正面:
(一)、外缘边宽0.4公分,内接有非常整齐划一,间隔一致,长短一致的内齿。(其他诸多组成元素数据暂不公开)
(二)、四个满文非常清晰,笔画行走游龙,很有劲道,没有拖泥带水现象。
(三)、内环珠可明显看出有大小颗粒之分别,但彼此间的间隔距离还是很有规律的。
(四)、我在许多有关银币文章中一再强调,凡是钱币必有(防伪设计),如是(试铸币),试铸完后要送回钱库存档备查,不会肆意销毁,因此会有(入库烙印)以示区别。铜元亦不例外,就以本款币为例,在汉字(大)及(币)字字体上烙上一个明显小凹洞(。),这就是(入库烙印标记)。我们可反思,这款二十文币,网上所有文章与说明不是均强调该枚币根本没有公开发行,但是有试铸币产出,既然如此那些公开拍卖的该款币大家可依据此特征来捡视有无此(入库烙印标记),至今尚未发现有此特征,如此真伪就立判了!
(五)、该款币亦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正面内珠圈(大清铜币)及反面(龙图案)的地章有很清晰的(特殊铸造法)图案衬托在币面上,这特殊工艺处理技巧在铜元中是首见的,但在大清银币中就有很多币采用此繁杂的铸造工艺来防伪,可见该款币的珍稀程度。
(六)、中间这(汴)字是暗刻,所有汉字书体非常俊美、堪称书法上乘精品!
二、反面:
(一)、仍然有规律、间隔一致,长短一致的内齿,但在(宣)字上对应的内齿有(短齿)现象,(造)字有(缺齿及短齿)现象,敬请详细检视。为何会有(短齿)情况,是为了要礼让下方的文字能安排进来而为之。反观目前拍卖的这些该款币,就没有这(短齿)的情况,是因为是仿制,因此汉字字体较小、币边缘宽度不够、内齿长度太短遂造成币道空间较大,就不需要采(短齿)方式安排汉字了!
(二)、中间这(飞龙图案)雕琢的非常精致、细腻
,小眼睛、大口,口中无龙牙、但有(特殊铸造法)的图案显示,这就是真币的特征!又该龙图案为(反龙—尾巴在右边),各位可拿(宣三反龙币)来相互比较! 反观目前拍卖的这些该款币龙图案,不是图案不清晰,拖泥带水,就是套用错误的图案,大清铜元有其专用的龙图,与同时代的银币龙图是有区别的,不可肆意套用,造假者就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三)、下方大清帝国铜元,这几个英文字,所用的字码、字形不尽相同,字体有粗有细,不太统一,敬请各位检视。
综观以上所述,这枚铜元,并不是如此容易仿造的,我们一般人很简单的想法,铜元嘛!是辅币性质,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银元来的重要,又是户部授权地方造币厂铸造的,水平肯定不高,是很容易仿造的,但却不然,观该币其铸造工艺堪称亦是有相當水平的,勘与银币鑄造相比拟。
各位一定感覺到有部分文句讀起來不順暢,是因為有(敏感詞句不給發表),經修改後才能上傳,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