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枚不普通的背“九”乾隆通宝』

标签:
教育历史收藏杂谈 |
一枚不普通的背“九”乾隆通宝:后帝敬奉先祖补铸的年号钱
摘自网络文章:
【这枚乾隆通宝小平红钱,正面刊写汉字“乾隆通宝”四字,背面穿左为满文“阿克苏”,穿右为维文“阿克苏”,穿上汉文纪年“九”,即九年,穿下无文(见图)。如果仅按钱文年号来看,此钱应是“乾隆九年”所制,但仔细探究,却发现这种判断并不准确。原因如下:清政府批准新疆阿克苏设立钱局,是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史载,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之乱,重新统一新疆之后,由参赞大臣舒郝德向乾隆皇帝奏称“阿克苏等城出产红铜,现据该城伯克等恳请设炉铸钱,流通行使,并乞照叶尔羌之例,范为阿克苏字样。”乾隆二十六年(1761),清政府批准阿克苏设立钱局开铸红钱,显然,这枚钱应是后代补铸的,但究竟是哪个朝代补铸,又有何历史意义呢?
此钱若是普通流通钱,应有相当的铸行量,而根据数据记载及专家探讨,确认这种钱币实物亦属罕少,因而可以断定,这不是一枚普通流通钱。是后代为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判乱后收复西域,奠定了中国伟大版图丰功伟绩而补铸吗?错。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判乱是在1759年,即乾隆二十四年,而这枚钱背穿上是纪“九”年。因此,在大清史上与“九年”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就剩下这种可能性最大了——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判乱,收复阿古柏占领地区之后,左宗棠建议在新疆建立正式行省。光绪九年(1883),清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批准新疆地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此,南疆两大钱局——库车局和阿克苏局特地铸造了“新疆建省纪念币”。库车局因面刊写“光绪”背纪“九”年毫无争议,而阿克苏局因面刊写“乾隆”背纪“九”年,让人一头雾水。
★综上所述,笔者断定这枚钱是光绪九年补铸的“新疆建省纪念币”。
理由如下:
一有库车局建省纪念币为左证,二据《新疆图志》记载:“……(光绪)九年,罗道长佑禀请铸局(阿克苏局)改为道署专办……其鼓铸红钱以四成铸为‘乾隆通宝’。”这段记载比较清楚地道出了乾隆通宝阿克苏的后代补铸的年份。那阿克苏局何以这么做,因为乾隆二十四年统一新疆后曾指令:“将所有准噶尔旧钱销毁,另行颁式。铸造‘乾隆通宝’钱文”(详见《清高宗实录》卷962),同时还规定:新疆地区钱币“不便照内地钱文,随时改铸”,而且要“永远恪遵,不必改毁另铸”。嗣后,清廷皇帝在地方鼓铸乾隆钱占二成,本朝钱占八成,一体引用。“万世子孙,敬谨遵行勿替。”后帝补铸先祖年号钱成了一种敬奉。在这种背景下,新疆建省,由阿克苏钱局补铸乾隆年号“新疆建省纪念币”,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