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银币库平一两 背 壹两】

标签:
历史收藏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大清銅幣己酉中(汴) |
《光绪
湖北省造—系列一》:深谈【
今先引用网友周业勇先生对于该款币之介绍:
☞该款币从网上搜索,即可获取许多相关之资料及贴图,有真有假,暂不评论,足见该款币之珍稀,我仍依惯例介绍自己之藏品基本资料如后:
一、 《小直径,大字版—因「大清银币」4字较大,遂以此区别分类》—直径:4.3公分;厚度约0.28公分;重量:介于31—30克间。
二、 《小直径,小字版》--直径:4.3公分;厚度约0.4公分;重量:介于36—35克间。
三、 《大直径,大字版》—直径:4.5公分;厚度:0.2公分;重量:介于31-30克间
首先我们从『小直径,大字版』开始谈起:
★『正面』:
四、内齿呈一贯之长方形状,囿于『弹簧式小圈圈』防伪制作之结果,多数内齿上亦有小圆圈。币道左、右各有6点花星定位点(订定汉字之相关位置),上中下3颗定位点相连,左花星定位点高于右边花星定位点,请详细检视。
★『反面』:
二、该反面龙图设计就非常的精彩、多元,双龙相对,龙首间置一{太阳(日)},形成双龙追日之 势,该{太阳(日)}之图案设计与一般我们所理解的太阳图案不同,像一朵待绽放之花朵,上有6根光芒线(只计算主枝,分枝不予计算),下有一根光芒线,共计7根,寓意太阳光之7种基本色光。双龙粗看设计对称,但经详细检视仍有许多相异之处,右龙首「上龙眼」旁有小留银,龙鼻上有小圆孔,双龙之龙口设计亦不尽相同。此双龙图为「翻转龙腹」之设计,亦较特殊,右龙腹有13条腹纹,左龙腹只有12条,如此的设计有「公龙」与「母龙」之分别吗?请各位想一想! 公龙就是多这么一条,好像蛮合逻辑的,龙腹腹纹翻转之设计,在『正面—同治皇帝头像,背面—同治皇帝 福健恭进』纪念币上亦出现过,右上左侧龙爪与左上右侧边相对之龙爪图案稍稍有所不同,亦请各位注意。
三、左、右双龙各有4只龙臂,有3只龙臂下之龙爪为五爪,唯独靠近左、右龙腹外侧之2根龙臂,其下龙爪只有4根,为何有如此不对称、不协调的设计呢?是设计错误吗?在大清皇权至上时代是不可能的,那这1根龙爪究竟在何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补码、补位》的镌刻技巧,设计错误绝不可能,这1根缺少的龙爪,其实就是龙臂旁,『似雨滴(水滴)』的小图案来补足,它既不是水波纹,亦不是浪花纹,也不是云彩纹,它是用来补足所缺少的1根龙爪数目而特别设计之图案,同时与该龙臂转折处正上方之图案相对称,这就是该币补码、补位设计高明的地方,也由此该币是如此的珍稀。
四、该左、右龙腹外侧之2根龙臂,下方『似雨滴(水滴)』的小图案是用来补码、补位,那其正上方相对应之图案为何?又有何意义呢?在此许多鉴定专家都陷在此处,不知如何辨别,该款币真、假就在此图案设计上辨分明。该图案为『风』的概念,图案为〝上头尖尖,下方敞开〞,有4-5条的小线段,这就是『风』的标准图案,这「上头尖尖」表示风吹的方向,风是从上面往下吹送的。各位请看,该『风』的图案是不是设计在靠近龙首耳后,龙长须旁,表示龙长须因「风生须飘」,有神龙活现之感,为一动态之象征,设计得太巧妙了,同时又兼顾与下方补码、补位的『似雨滴(水滴)』图案来相对应,「有风有雨」极臻完善。该『风』的概念,在「大清光绪二十五年奉天机器局造 一两」币之龙首图案上已运用过,各位请斟酌参考。
五、该双龙图,靠里之上下3根龙臂下方都有「水波纹」图案,水波纹标准图案为『上头敞开,有3-4根小线段,下端尖尖』,正好与『风』的图案相反,这「下端尖尖」表示水波往下滴洒,请各位比较、明辨。唯独左龙右侧下方之龙臂下无水波纹图案,绝不是设计错误,恐是物理性打印不清所致,此缺陷、瑕疵也是该币的特征之一,不可小觑。在小直径,小字版的龙图上就可模糊的看到此水波纹图案的模样,因此很多假币伪造者,咸认为该处一定有一清晰之水波纹图案,就镌刻的清清楚楚与右龙臂下之水波纹来相呼应,那就是画蛇添足之举了,假象毕露。
五、该币之龙图设计非常的精彩与热闹,我们来详细检视一下,双龙尾长须旁及下方有6个「似正3、反3的水波纹」、左、右各3个相对应,左3个水波纹中间那1个,图案有分离现象;其下有8个「浪花纹」,沿边有小留银,看起来有浪花波动的层次感,在此一定有细心的朋友会提出质异,为何在龙臂下之下端尖尖的图案为水波纹,龙尾间像「3」的图案又称之为水波纹呢?二者图案根本不相同,是否你搞错了?
☞不是的!没搞错,龙臂下之下端尖尖的水波纹图案是表示神龙往天上跃起、转动,其身上之水滴往下滴之情景,而龙尾间像「3」的水波纹图案表示神龙从大海中腾冲出海,龙尾出水的那一霎那,海波翻滚,大浪四起,二者所表现的活动样态层次不一样,当然图案有所区别,又还有一种水波纹图案,就是在「壹两」左、右下45度角方向靠近龙尾末端处,这图案是表现龙身根部转动之情况。
综合以上所述,光是「水波纹」图案就有3种不同的表现法,这就是该币设计者巧思、高明之处,也是该币之所以珍稀之处,深值我们后人来多多学习的地方。
六、我们再来观察,自龙首顶端、龙身至龙尾旁有许多的「彩云」图案,该些「彩云」图案都左、右相对称,且有细描线围绕,表现「彩云」之动态,唯有「壹两」下之「彩云」为单独一朵,它不仅来填补二龙尾间之空隙,且与上之太阳(日)图案来相对应,「彩云」图案没有太多之特征,但其从其图案『中心点』开始,是左旋P或是右旋Q,是可细心观察的。龙首顶端之二个「彩云」图案,每一个图案是一「彩云与水波纹」之组合图案,此设计亦非常之高明,充份表达神龙已盘至天际,与太阳同辉,与高空云彩伴游,高空云彩中当然含丰沛的水滴,由此可知该整个龙图之设计,既符合科学且以3D来表达双龙之各种神态,实妙不可言。
由以上所述观之,该币为体现龙的尊贵,龙体的生动,采用太阳、七色光芒线、彩云、风、雨、水波纹、浪花纹、水波纹及浪花纹之组合纹饰..等,这些大自然生成的自然现象来搭配龙图,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设计之周延与巧思!如将双龙龙首间之圆球,解读为「宝珠」,称为:『双龙戏珠』之势,那就太狭隘,且图不对题,完全失去设计原意了。
七、反面左、右币道上镌刻二个满文,因我不识满文,有朋友称:汉译为「壹两」,就暂且采用吧!该二满文除与中间之汉字「壹两」相对应外,还兼具文字定位之功能。左满文笔画中有小凹洞,右满文上亦有小凹洞定位点,且有2个小圆点(•),上一颗为特征,下一颗为定位点,该二个满文上均有明显的「弹簧式小圈圈」来防伪,望各位明察。在此请各位注意:《小直径,大字版》及《大直径,大字版》均是对应该有2个小圆点(•)的右满文图案这一组文字,网上有许多假币其所对应的满文均错误,是采用《小直径,小字版只有一小圆点(•)的右满文图案的这一组满文》,张冠李戴,这很容易分辨的。
八、在左龙尾近下水波纹的龙鳞上有一小直线段(▎),为该款币鉴定真假的重要特征,许多假币均无此特征,本人对于此小直线段(▎)有另一番解读,该小直线段(▎)正好镌在左龙身上,又左龙的「龙腹腹纹」较右龙之腹纹13条少1条,为12条,虽由此区分出「公龙」与「母龙」,但为维持图案设计之平衡与对称,遂在左龙近龙尾的龙鳞上再添1小直线段(▎)来补足13条之数,双龙龙腹腹纹数就一致了,明显可知该小直线段(▎)亦为补码之功能,是设计者有意为之,而非胡乱为之或铸币疏忽所留下之留银..等,小直线段(▎)形状及长度亦与龙腹腹纹的条纹一样,请各位明察。
九、中间汉字『壹两』的「壹」下有一清晰之小圆点(•),为该反面图案之「中心点」,「两」字体肉上有凸出线条留银,也有清晰之定位小凹洞,左竖笔画上有小圆点;「壹」字上方及旁侧有留银,体肉上有清晰之定位小凹洞,反观那些假币则全无该些定位点及相关特征,很容易分辨的!
十、该币不论是正、反币面上有非常清晰、游丝般的纵横定位细线,有些内齿形状怪异,齿边上有明显机器抓痕..等,均为该币的特征。
以上已将该币虽详加说明,但尚未臻完善,所余部分就请各位朋友自行去探讨、研究了。
☞我们再来探讨该款「大直径、大字版」的各项特征与防伪设计:
一、
《与小直径、大字版来比较》
二、
三、
四、
☞我对此币是否为「慈禧太后」七十岁大寿专铸之皇室『寿辰纪念币』左思右想,不得其解,现终于找出一合理的解释,今特提出拙见与各位分享。
☞该币双龙设计均是左、右对称,汉字『壹两』之「壹」字下有一中心点(•),以此中心点将龙图左、右分割,各自独立,各位可算算,左、右龙图身上之『云彩』是不是刚好均为7朵(含龙首上之〝云彩与水波纹之组合图案〞,以1、3、2、1排列方式呈现),这七朵云彩图案不是随意设计的,非常清楚的是配合某种特殊意义而设计的,这就是寓意「慈禧太后」七十岁大寿,该币虽没有明显的吉祥图案或文字,『云彩』即是『彩云』也!亦是代表祥瑞之兆,且较柔性,因此由此得证该币为一皇室『寿辰纪念币』,也是一枚不可多得的珍稀币。(注: 「慈禧太后」从50、60、70整岁大寿均镌铸有专币以为纪念)
另;有关《小直径,小字版》银币之特征及防伪设计将于下一篇文章中再来深入探讨与分析。
LOUIS-TSOU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