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谈「中华民国六年 迪化银圆局造
壹两」之真伪鉴定及防伪设计
前言:首先引用
新疆迪化“壹两”银币
|
2014年04月19日 16:59:32 来源︰ 《收藏》2010年11期
|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新疆巡抚潘效劳鉴于喀什、阿克苏两道铸造银元成效甚好,正式在省城迪化(今乌鲁木齐)设地方银元局用土法机器压制成套“光绪银圆”,面值有“贰(二)钱、参(三)钱、伍(五)钱”3种。这种银币特点是在币面标明铸地,背面为阿拉伯图案花饰及察合台文,限本地使用,产量较少。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按清廷对银元设局过多,成色、分量难免参差,不便民用,须整顿、裁撤的要求,迪化银元局由于生产规模小,设备能力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等因素被停业。藩司王树楠在迪化城外水磨沟机器局内设造币厂制造全疆通用的饷银银币,面值有“一两、五钱、四钱、二钱、一钱”5种,背面为蟠龙图,辛亥革命后停止制造。民国元年(1912年),迪化银元局为纪念中华民国成立,制造“饷银一两、五钱”2种银币,正面为面值和“中华民国元年”,背面为交叉双旗和干支纪年“壬子”。民国6年(1917年),迪化银圆局重新开炉铸成色八五的“壹两”银币,供乌鲁木齐区域内流通,银币按背上方梅花图案可分为“小梅花、大梅花、无梅花”3种版别。由于制币所用的老式冲压机吨位小,压力不足,技术工艺落后,所制银币图文浅平,局部不甚清晰,经常有边齿残缺不全,漏打等粗陋之处。民国7年(1918年)又勉强制造半年即告停铸。
是品银币径39.5毫米,厚3毫米,重34.95克(见图)。其边道应为全直齿,因制造粗疏,大部分为光边,仅有部分齿显露。正面珠圈内中央竖钤汉文“壹两”,左右为维吾尔文,汉译“银钱”,圈外上钤“迪化银圆局造”,中间隔有梅花纹饰,下钤“中华民国六年”。背面珠圈内钤维吾尔文,汉译“壹两•乌鲁木齐”,外围绕盘枝嘉禾纹饰,上方正中有一小梅花图案。银币正背外缘内侧边为珠点相环。其书体端庄健朴,笔力道劲、流畅,汉文楷书刚劲有气势。钱体银色纯正、足重,�蛈滼纯�,包浆温润,笔画、图形基本清晰,品相尚可。
该币铸行仅一年,作为地区高面值银币铸量并不多,流通区域有限。1933年3月,国民政府正式实施“废两改元”政策,规定各地停止使用“壹两”的银币,以“壹圆”银币为主币并通行全国。新疆地处边陲,虽因历史人文因素和货币构成的特殊性没有立即废两改元,但在大量行用符合改制后的“壹圆”银币的同时逐步回收“壹两”银币,尤其是在1935年11月币制改革,废止银本位制,行用法币后,“两”制银币便彻底退出了流通领域。
|
该文章已将「中华民国六年
迪化银圆局造壹两」的历史延革叙说得非常清楚,各位请参考,因我对于该币有较深之研究,遂提出自己的看法,请各位点评指教!
我的藏币,其基本数据为:直径—3.9公分;厚—0.2公分;重量介于20—19克间,是该款较小型之新疆地区流通币。
「中华民国六年
迪化银圆局造 壹两」
「正面」:


一、
有14个汉字,2个维文,2个梅花定位点,简单、明了、清晰。在所有文字及图案上,皆有「弹簧式小圈圈」来填充体肉,并兼防伪作用。(凡真币必有防伪设计)
二、
内环为珠圈,很多珠圈上均有小凹洞(⊙),亦有很多珠圈为圆润型(●),上无小凹洞,此2种型式之珠圈相互构成整个内环圈,且很多圆珠旁皆有小留银,假币则无此状况,请详细检视。在「壹」字→3点钟方向珠圈上有一颗小圆珠(●),其颜色不同于其他珠子,色较淡、扁平状,且与旁圆珠相接连,其上有3根留银细线,向上与「化」字相接壤,此为该币之特征之一。
三、
在「壹」字〔一〕笔画左下↙与旁之维文之夹角间有一小圆圈(。)此亦为特征与防伪;「壹」字上端有4颗圆珠较大颗(●●●●),非常突出易见;「局」字字体间有小线段留银;「两」字为「入」两稍偏斜中轴线,中间一竖笔画顶端,起笔有歪斜现象,「两」字第一横笔「一」其上,靠左与维文间有3个自上而下排列之小长方形流银(▎);「国」字在最后一横笔之右下角处有一小圆圈(。),且在「国」字中之「口」字笔画上有2个防伪小圆圈(。),此为该币之另一特征;「银」字左〔金〕边旁书写笔画特殊,「银」字右边最后2笔画没有出头。
四、
中华民国六年
迪化银圆局造,这12个汉字,是【隶书体】书写,每一个字大小适中,没有太大或太小之情形,且在币面上,上下左右配置得当,没有字体间,距离宽、紧之情形,书体笔画统一,系名家一气呵成。例如:「银」、「局」、「民」均有「ㄕ」之笔画,因此在「ㄕ」左上角均有一致之开口空隙,且开口大小均相同;再看「圆」及「国」字左上端笔画之开口亦有规举。反观目前贴上网的这些该款币,汉字字体松散无力,上下左右配置一团糟,有的字体太大或太小,不统一,相同笔画(ㄕ)之开口处,有的有开口,有的则无,字体在币面上,离内齿及内珠环圈的关系距离↹,有远、有近…等缺失,请问这是一枚真币会产生的错误情形吗?这不是铸币厂机器及铸造方式先进或落后之问题,是最基本在设计上就出了严重的缺失,亦代表着该假币之设计者根本不明了真币之设计理念及技巧所致,因此有所谓----无梅花、小梅花、大梅花之乱七八糟之版本(如前言引文所述,该款币有3种版本),请各位详细检视该些版本之文字、书体及其间之细部配置,即一目了然了!
五、
内环圈中之「壹两」二字,「两」字并不在中轴在线,稍稍偏左,其原因是受到左、右2梅花中心之【定位点】之影响(此部分再专文说明),而假币则一昧的将「壹两」二字整齐上下排列,那就大错特错,犯了设计理念上之无知错误。又;该2个维文,其字母中某处有小圆点或无小圆点,均不统一,虽我不懂维文,但知道钱币上之书写文字应非常严谨,是不能开玩笑的。
六、
再看该币正面的「六」字,其正对应下方之4—5颗内齿上(▎▎▎▎▎)有非常清晰之「弹簧式小圈圈防伪设计」(所有内齿均有「弹簧式小圈圈防伪设计」),另;「华」与「民」间的内齿上有1颗内齿只有半颗大小,此亦为特征之一。
七、
再谈该2颗梅花定位点,初看彼此没有多大差别,但实在有很大之不同。左边这一颗,中心定位点是由圆润的【小圆珠】来配置,小圆珠上有一小凹洞⊙,右边这一颗,中心定位点是由【小环圈◎】来配置且有「细环线〇」来描边。由以上之设计,我们很清楚的看到,该2颗定位点之工序,是先找出定位点后,再用适当之图案(⊙-----◎)来配置,然后才将梅花图案套上去,配合整体美化,为了要使上之「迪化银圆局造」6个字及下之「中华民国六年」6字能配置得当,间距统一,遂该2定位点稍有偏斜(西北↘东南),并非正直♁,再者,该内环珠圈并非正圆,有一点椭圆形..等。而假币虽有梅花图案,但图案中心却没有定位点,且2点间之虚拟定位线是正直♁,平行穿过圆之中心点,这是完全不懂该币原始设计者之理念,错误百出。
「反面」:


一、与正面同,所有图案上亦均由「弹簧式小圈圈」来填充体肉,并起防伪之作用。
二、
内环珠圈上之小圆珠亦是由二种图案构成,(一)为小实圆珠、圆润,上无小凹洞,(二)、小圆珠上有小凹洞⊙,但凹洞不若正面小圆珠之深邃及清晰。
三、
顶端有一五朵花瓣梅花图案,较正面定位点之梅花图案稍大朵,宽边,上有「弹簧式小圈圈」来填充图案环边,中有一凹洞,洞中有一小⊙,花瓣中均有「花蕊」纹饰。
四、
下端为一不知名花朵,亦是五瓣,花瓣为尖形,内亦有花蕊纹饰,其中央为一大凹洞,洞中亦有一颗小圆珠,珠上有一小小凹洞(⊙),花下为二个结带(因为中间为中空的),假币均把它当成叶片,且上饰叶脉,这是错误的设计(注:查过非常多之数据图片,仍不明确为何种植物之花朵)。
因此,上下2朵花图案中之【凹洞设计】是不同的,希各位能清楚检视为要。我个人看法是:上下这2朵花,亦如正面2朵梅花一样,是反面图案之【定位点】,与花朵种类实无多大关系!
五、
下端该不知名花朵,所正对应之内齿,有2颗齿间距较宽(▎▎ ↹▎),此为另一特征也。
六、
左、右二边各有不知名之植物,叶片各有5片,光整无齿,片上无叶脉线条纹饰,下有结饰,这寓意着【五族共和】之意,上有小花朵,左边为15朵,右边为14朵,为何如此设计?就无法探究,或许亦是该币的另一项特征吧!(注:中华民国元年壬子壹两机制币,是在双旗上以5个小圆圈(〇)表示“五族共和”,现该币是以“5片叶片”来表示,实有异曲同工之寓意!)
七、
反面中间有一内环珠圈,亦是椭圆形,圈里有维文,因我不识维文,遂不多做解释,但看本文「前言」之内容中间之一段------【背面珠圈内钤维吾尔文,汉译“壹两•乌鲁木齐”,外围绕盘枝「嘉禾」纹饰,上方正中有一小梅花图案。银币正背外缘内侧边为珠点相环。】,请问中华民国六年,也就是1917年,当时「迪化」还没有改名回复到「乌鲁木齐」这最早使用之名称,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3年才改名回复,因此该作者,将反面维文译成「壹两•乌鲁木齐」明显是错误的汉译!因此该维文真正意思为何?就要就教于懂维文之专家了!又;外围绕盘枝「嘉禾」纹饰,也不正确,请上网找找「禾」之特征为何?即明白了。
八、
我对于反面珠圈内之「维文」有一些与他人不同之看法,到底这是「维文」呢?还是「某种动物」之图案?我认为是后者,也因此在该图案中没有小圆点,就是这道理。何者正确,这课题就留给大家集思广义来解答,我若在此扩大谈论该问题,恐会偏离主题太远,如有兴趣的朋友可来函相互讨论。又;由此衍生出另一问题,假币制造者,将该图案看成是「维文文字」,遂在其上加添上3个小圆点,我们先不论该3个小圆点是该添,还是不该添,其正面或反面的设计都显不真,那该币就是「假币」无疑,这3个小圆点有、无,就无关紧要了。
九、
左边叶片较接近内环珠圈,而右边则较远,左叶梗与上之15朵花间有断点空隙,右叶梗与14朵花则相连,这些都是较细微之差异处。
《该款币之真、伪鉴定汇总》
【真币】


一、
字体俊美(隶书体),字字清晰,各具特征;币面干净,刷痕清晰。
二、
防伪设计周延,难以伪造。(凡币必有防伪设计,如缺必假无疑)
三、
定位点落实,字体间配置妥当,大小统一,币边外齿触感强烈。
【假币】






一、
字体松散,相互空间配置不统一,字体有大有小,笔画差异大。
二、
定位点不确实,因此影响相关字体之配置,维文字母中多一点、少一点,文字不够严谨。
三、
根本没有防伪设计,如何确认是真币?
四、
背面图案花样百出,顶端梅花图案亦不落实,叶梗设计采中空模样,不知所为?下花朵旁为双结,结果设计为叶片,所有叶片上均有叶脉纹饰;梅花图案左右两旁之小花朵数目相同。
五、
中间内环珠圈内之维文(或图案),汉译错误,且故意在图案中加上3小点,表示该图案确为维文无误。
六、
正反币面故意磨损难认,拟造成在西部恶劣环境下使用过所造成之历史假象痕迹。
综上所述,各位即可一目了然,何者为真?何者为假?必有朋友质疑---该币又不是所谓的【名币】为何要花这么多的时间与工夫来说明呢?又;你为何如此肯定你所说的均是正确的?依据何在?
回答:我认为不论大清或是民国的机制银币,有真必有假,因利欲熏心,有利可图,且各位有「知」的权利,更有「知真」之权利,遂不厌其烦的来说明清楚。前述该币之种种特征,并不是单凭一、二枚就可摆台高谈阔论,是经过比对过相当数量之样本,才能归纳、分析、比较,得出以上之结论,遂敬请各位指教、点评。
LOUIS-TSOU于台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