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清珍《光绪元宝户部库平一两(入两)》银币展赏

标签:
转载 |
京川游俠您好!讀過您的文章後,對於該『光緒29年戶部庫平一兩銀幣』的真偽辨別實受益匪淺,並對於您深入研究,小心求證,多方參照比對,找出相似差異之點之科學求真求知精神,更另人敬佩。您對於該幣除將其歷史背景、製造緣由、鋼模組具刻製出處,詳細敘說外,並對於該幣鋼模在製刻之時就有預製防偽的設計存在,此點新論最令人印象深刻,該幣先前我亦有下過功夫研究,亦發現在其正反文字及龍形、雕飾處均有許多小圈圈,且是在製幣時一氣呵成沖壓出來的,但我當時並不清楚這就是防偽功能機制,現今經您提點終於明白了,在此特向您致謝。
經我對該幣詳細檢視後(我有您所謂的真幣,數量暫隱而不顯),有下列數點心得,今特提出與您討論,並敬請指教。
一、 該幣不論是正反兩面,小圈圈在同款其他銀幣同一部位出現時,即表示是由同一個鋼模沖壓出來的,甚至是幣面沒有圖案之空白處所產生之纖細線條(刷痕)長短、粗細、走向均相同,此點是偽造者仿冒不出來的。(此點要用高倍放大鏡才能窺出端倪,肉眼是看不出來的,即便電腦放大亦看不出來)
二、 該幣除您所標示出來的明顯特點外,其實如您所說,確實是不勝枚舉的,即使在正面的珠圈上亦有明顯的防偽小圈圈。
三、 該幣因有百分之十的銅金屬,因此置放一段相當時間後會產生銅綠,在字体間或幣齒間尤為明顯。
四、 該幣之所以試鑄後不能順利推行,通用全國,真實原因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證明的就是當時滿清國力太弱、官僚腐敗、再加鑄造工匠水平太低,因此所鑄出之銀幣重量參差不齊,重的有37.7克,輕的有不足30克的,中間各種重量36.78、35.64.....等均有,但都是同一組鋼模沖壓出來的,因為前述之特徵均可找到,只是「重量」及「清晰度」有差異罷了(這就是讓人評論為假幣的主要原因)。
友 鄒 依 敬上 于台北
清《光绪元宝户部库平一两(入两》银币展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