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1日。看到网友ssl1前几个月发的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的片子,引起我很大的兴趣。作为三十年代中国建筑师设计的代表性优秀作品,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目前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该大楼位于杨浦区上海体育学院内,1933年10月10日正式落成,是当时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官员办公使用的大楼。现在大楼依然在使用,变成了上海体育学院的办公楼。资料显示,1929年7月,中华民国上海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通过了划定上海市区东北方向的翔殷路以北,闸殷路以南,淞沪路以东及周南十图,衣五图以西的土地约7000余亩,列为新上海市中心区域。该计划后来被称为《大上海计划》。至于这幢楼吸引我的原因,一是特殊的历史背景,二是清代宫廷式样的建筑风格。这类建筑风格在北京不稀奇,但在上海绝对稀有,非常值得欣赏。下图摄于大楼前。可惜校庆的宣传牌挡住视线,没能在正前方拍到大楼的全身照。

上海体育学院位于长海医院对面。参观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可从清源环路恒仁路口的学院西门进入,步行几十米就能看到庄严肃穆的大楼。

上海体育学院60周年校庆的宣传牌,给我拍片子带来麻烦。

正面照只能拍到这些。




大楼的许多细节与故宫太和殿如出一辙,屋脊、脊兽、栏杆等都仿照了中国古代样式。

台阶中央的石雕御道。


1933年10月,曾因“一·二八”事变停工五个月的大楼竣工。据说,典礼当天还在南面的广场上举行了一场千人集体婚礼。


市保碑。



这是大楼进出的南门,即前门,可以入内。可惜的是,内部光线较暗,无法拍摄。资料显示,大厦高四层,入口处在第一层,十字形穿堂,有前后东西四门,宽大扶梯两处和电梯两座,直达四楼。底楼有设传达室、保险库、接待室、食堂和厨房;二楼为大礼堂、图书室、会议室;三楼中部为市长和高级职员办公室,两侧为各科室办公室;四楼为公役休息处、储藏室、档案室和电话总机房。大楼各室装有防暑扇119只,御寒用的热水管道逾9千平方米,保证了当户外温度为0度时,室内可达22度。各楼还均设厕所、盥洗间与消防设备。

大楼北门对着孙中山纪念雕像,这里原属于市政广场。

大楼北门。









东门。


说到该大楼,不能忘了董大酉。董大酉先后毕业于明尼苏达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民国17年回国,民国18年与美国同学菲利普合办建筑师事务所。同年加入中国工程师学会,被推选为中国建筑师学会会长。民国19年,旧上海市长聘董大酉为主任建筑师,征求新市府设计图案。董大酉从46份中外建筑设计师应征和稿件中,邀请叶誉、茂菲、柏韵士3位中外专家,评出赵深、赵孙熙明合作设计图案为第一名。最终,吸收第二、第三名设计的部分优势,经综合加工,建造了涂彩中国梁柱式的特别市政府大楼。




加载中,请稍候......